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上饶市地处红色资源大省——江西省的东北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等领导赣东北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立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等十军,领导苏区人民对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上饶的许多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赣东北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弋横起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地。在革命斗争年代,赣东北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极大牺牲。鉴于赣东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从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推动赣东北苏区加快发展,实现振兴,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本期推介     
《老区建设》2012,(12):1
赣东北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等领导的弋横起义的基础上成立和发展起来的,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在革命斗争中,赣东北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极大牺牲。然而,新中国建立六十多年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赣东北苏区的经济、社会面貌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赣东北苏区至今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第四集中华魂(下) 六   1931年 7月下旬,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中共临时中央派曾洪易来到赣东北根据地。曾洪易一到赣东北就极力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他首先将方志敏排挤于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之外,又撤掉了黄道中共赣东北省委组织部长和吴先民红十军政治部主任的职务。此时,正是赣东北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期间,曾洪易主持制定了“持久围攻堡垒,敌人的堡垒建到哪里,红十军就要打到哪里,与敌人的堡垒共存亡”的作战方针。在曾洪易的指挥下,红十军整日强攻敌人的碉堡,损失惨重。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方志敏在唐…  相似文献   

5.
姜斌 《老区建设》2014,(2):4-10
在毛泽东同志的精心指导和热情培育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富有创造性的革命实践,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重要实践基础之一,其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经验,为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形成和确立,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依据。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原则与精神内涵,与毛泽东根据地战略思想和苏区政权建设实践与构想是完全一致的,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中国特色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理论。  相似文献   

6.
开放的横峰     
横峰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全县18万人口。浙赣铁路和320国道横穿东西,上饶至德兴二级公路贯穿南北,横(峰)——南(平)铁路在县城接轨,为闽、浙、皖、赣四省的交通要道。 横峰,原名“兴安”,1560年建县。这里是土地革命时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赣东北革命的摇篮,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当年的腥风血雨中,横峰人民为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7.
闽北游击区 ,地处武夷山脉北段 ,与闽、浙、赣三省交界 ,山峦重叠 ,地势险要 ,号称“八闽屏障”。它是赣东北 (闽浙赣 )根据地的一部分 ,又是一块独立的根据地。从1931年初黄道奉调到闽北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 ,到1938年闽北红军改编为新四军为止 ,一直战斗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他对闽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闽北红军的发展和壮大 ,特别是对闽北三年游击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指导 ,第五次反“围剿”的战争遭到了失败。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 ,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赣东北苏区 ,进军皖南。国民党当局调遣10万大军围攻闽北苏区。1935年初 ,敌12师和独立45旅从江西铅山和福建崇安两个方面南北对进 ,矛头均指向闽北根据地首府———大安。此时 ,闽北红军仅5000人 ,且分散在各地作战。面对敌人重兵压境 ,在黄道主持下 ,中共闽北分区委在大安召开会议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 ,研究如何在原地坚持斗争 ,牵制敌人 ,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行动。然而怎样执行中央的指示在原地坚持斗争 ,分区委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军分区司令员李德胜 ,继续坚持“以红色堡垒对白色堡垒 ,不...  相似文献   

8.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形成于1930年8月,到1932年年底就发展成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1935年1月,由于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到失利,所以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也被迫丧失,广大人民群众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是留在该地区的革命武装力量分别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其中有:叶飞等同志领导的闽东  相似文献   

9.
记者:赣南苏区主要包括哪些地方?郑小燕:现在我们是17个县。当时成立中央苏维埃政权的范围主要包括江西,福建和广东三省。按照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定的江西的中央苏区县是14个,但是我们赣东北还有一部分闽赣苏维埃政权当年的根据地,所以我们又加进去3个县:上饶,信丰,益阳。  相似文献   

10.
程伯谦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他领导过震惊赣东北的葛源暴动,先后担任横峰县委书记、乐平县委书记、乐河特委书记等职。为开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坚持游击战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35年9月,在国民党军队四面包围中。被叛徒杀害,时年39岁。  相似文献   

11.
张之良 《老区建设》2006,(C00):27-28
横峰县位于江西东北部,上饶中南部,总面积655平方公里,下辖8个乡镇、64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其中农业人口15万,现有贫困人口1.1万人,低收入人口2.3万人。横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等革命先驱曾在这里领导过叱咤风云的革命斗争,创建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中,横峰6万人民就有2万儿女参军参战,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5726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简称赣,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盛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根据地,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当时,先后创建了中央、湘赣、湘鄂赣、闽浙赣四块连片的革命根据地,稳立了中央苏维埃政权和江西、闽赣、闽浙赣、湘赣、湘鄂赣、粤赣6个省苏维埃以及110个县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23日 ,是赣东北根据地和红十军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黄道烈士诞辰100周年。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光辉的一生。而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在他一生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中共中央东南局的悼念通知中已作了高度的历史评价 :“在苏维埃运动时代 ,党派黄道同志与方志敏等同志到赣东北领导斗争 ,在斗争过程中 ,是闽浙(赣)边区党省委负责人之一 ,也是最好的群众领袖之一 ,数年来赣东北的伟大斗争 ,黄同志在中国革命史上已写下了很光荣的一页。”对于黄道在创建赣东北根据地的作用 ,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方志纯也曾写到 :“黄道与方志敏、邵式平等同志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在赣东北根据地谱写了一曲曲气势磅礴、有声有色的战斗诗篇。”(一)黄道于1923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师范大学) ,是横峰最早的大学生。入学当年就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很快就担任北师党支部书记 ,是北京学联的负责人之一。方志纯回忆说 ,“黄道每年暑假都要回到家乡横峰做群众工作 ,宣传革命道理 ,传播马列主义”。1925年寒假期间 ,他首先在姚家垅村成立农民协会筹委会。1925年暑假 ,他联络吴先民、邹秀峰、李穆、程伯谦、钱壁、李佐...  相似文献   

14.
江舢 《老区建设》2014,(9):23-25
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区域的中央苏区,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领导苏区广大群众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黎川便是在这个时期成为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1932年10月18日和19日,红军在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政委和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的指挥下,攻克了闽赣边地区的黎川、建宁、泰宁三县,取得了"北线大捷,连克三城"的胜利。此后,中央从中央苏区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工作团到新苏区工作。  相似文献   

15.
黄道在闽赣     
黄道,1900年4月23日出生在江西省横峰县姚家垅。陈毅同志誉之为“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干部、马列主义活动家、抗日的新四军的创造者之一”。黄道在他二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尤其是他对于闽赣抗日统一战线及新四军的建立,“能够以一支强有力的部队编入新四军适应抗战之爆发,这是黄道同志对革命对民族的绝大贡献。”力挽闽北狂澜扭转苏区局势一九三0年七月,党中央决定将闽北苏区的党组织划归赣东北特委领导,闽北苏区合并于赣东北苏区,成为赣东北苏区一个组成部分。这时,立三“左”倾…  相似文献   

16.
<正>琼崖革命根据地是在1927年10月中共琼崖特委领导的武装暴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28年8月,琼崖特委召开琼崖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琼崖苏维埃政府。1929年8月,以冯白驹为书记的中共琼崖临时特委成立后,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到1931年,其范围包括海南岛共11个县的部分区域,面积1万余平方公里,苏区人口100万。琼崖根据地军民坚持革命武装斗争23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区建设》2007,(6):59-59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西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由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带领湘鄂西军民,通过武装斗争创建起来的全国几块主要的根据地之一。它以洪湖为中心,包括洪湖、湘鄂边、鄂西北、鄂北、巴兴归、荆当远、枝宜、洞庭湖特区等苏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的大巴山南麓,辖巴州、恩阳2区和南江、通江、平昌3县,面积12301平方公里,人口380万。巴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经陕南翻越大巴山进入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设在通江县城。1933年2月,川陕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通江召开,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  相似文献   

19.
渭北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它地处关中腹地渭河以北的三原、富平、耀县、泾阳和淳化五县的交界地段,总面积约七百五十平方公里,约四万多人口。三原县的武字区、心字区是渭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习仲勋的家乡就处于渭北革命根据地的东部。  相似文献   

20.
闽浙赣皖四省的建阳地区、丽水地区、金华市、衢州市、黄山市、上饶地区、抚州地区、鹰潭市、景德镇市毗邻相依、山水相连。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些地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结下了患难与共的深厚情义,谱写了共同奋斗的历史篇章.今天.在这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