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名牌”绝大多数创立于计划经济时期,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有品牌。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这批老品牌多半出现了“不适应症”,纷纷退出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彩电、空调、冰箱等产品的品牌集中度继续增加,除一些不知名品牌退出市场外,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品牌的总体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而与此同时,一些过去企业数量成千上万的食品、饮料、乳品、啤酒、白酒等行业,现在也被少数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地区性名牌所统治。……这些都已说明,在消费者的品牌消费中,企业如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等待自己的结果将只有退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福建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工作取得较好成绩,这主要得益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和社会的“四轮驱动”。福建省委、省政府对名牌工作高度重视,无论是在构筑“三条战略通道”,推进“三个层面”,还是在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大战略部署中,都把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发展品牌经济,作为重要举措来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实施名牌战略的政策措施,为名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作为职能主管部门,始终把名牌工作作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抓手。  相似文献   

3.
提起海尔、春兰、健力宝、茅台等知名品牌,恐怕不知道的人很少,这些企业树立的名牌可以说是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名牌就是市场,名牌就是效益。延伸和壮大名牌的影响,已成为企业取胜之道的最坚实资本。品牌扩展策略也称品牌延伸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凭借现有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名牌产品的一种名牌创新策略。由于这种做法既节约了新品牌的促销费用,又可使新产品搭乘原品牌的声誉便车,得到消费者承认,起到“借船出海”、“借势造势”的作用,有人便形象地称之为“搭乘名牌列车”策略。正因为如此,品牌拓展策…  相似文献   

4.
“品牌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名片”。在成功的企业品牌策略中,海尔堪称佼佼者。在首届中国名牌产品评选中,共评出57个全国名牌,其中海尔集团公司囊括了电冰箱、洗衣机、家用空调器、微波炉、彩电等5种家电产品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是什么原因使海尔品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晋江,这个仅是福建泉州地区县级市的小城,迄今为止已初步形成纺织服务、鞋类皮革、陶瓷建材、食品化工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拥有24项中国名牌产品、79枚中国驰名商标和81家88项国家免检产品,出口免检产品1项,7个品牌入选“中国500+最有价值品牌”,5个品牌入选“亚洲品牌500强”,还拥有福建省名牌产品与著名商标两百多个,是名副其实的“品牌之都”。晋江市质监局领导高度重视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推进技术监督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1个,获全国质量管理奖企业4个,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还拥有山东名牌产品109种,青岛名牌189个,品牌经济形成百花竞艳满园春的格局。“企业是创名牌的主体,政府是创名牌的先导,两股劲拧成一股绳,名牌一定层出不穷。”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解答了青岛创名牌“为什么能?”和“为什么会?”这两个核心问题,并深刻揭示了“青岛现象”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7.
2006年初.中国品牌研究院发布“最具价值驰名商标排行榜”,荣事达品牌以26亿价值位居百强第54位。这个在中国家电行业中从小到大.从借牌到创立名牌的企业,究竟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8.
从1996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提出实施名牌战略以来.我国的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绩。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赢得了广泛认可。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26类产品列入名牌评价目录。共有1338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些中国名牌产品的诞生.对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加强、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乃至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品牌的发展依靠产品的培育。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的精神。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各有关行业提出的中国名牌产品重点培育目录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查研究。11月8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发布2006年第8号公告。公布了《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法律事务部部长李敬凯说:“根据相关规定,合法有效的中国名牌产品只有两类:一类是‘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由国家质检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进行;一类是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名牌产品的评价,由各省名牌战略推进机构进行。除此之外,其他各种形式的名牌评比、评价行为都是非法、无效的。”据了解,虚假广告宣传的名目繁多,内容五花八门。如:“20世纪中国3·15备忘录推介企业”、“跨世纪上榜品牌”、“中国食品、日用品500领先品牌”等。权威人士指出——两类“名牌”合法可信  相似文献   

10.
张冰 《企业导报》2001,(8):46-47
<正> 市场没有最好的品牌,只有最适当的品牌。品牌在市场面对的是广大消费者,而真正决定产品命运的也必然是消费者。只有让消费者满意,产品才会变为品牌,最终变为强势品牌、知名品牌。反之,就算“××名牌”、“明星企业”证书有一大堆,消费者也不会认同,乌鸦终变不了凤凰。  相似文献   

11.
2004年9月初.第四届“中国名牌产品”揭晓,全国共48个大类254种产品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难疫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云南仅一家企业上榜——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铁峰”牌高纯阴极铜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改变了云南省原材料生产企业无名牌的历史。至此,云南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产品共4种。  相似文献   

12.
《监督与选择》2005,(10):59-59
9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暨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表彰大会”上,卷烟行业有16个品牌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其中,三年有效期满重新获得名牌荣誉的有7个品牌,新增加中国名牌产品名单有9个品牌。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只要说起假冒伪劣,就会想到浙江,尤其温州柳市镇,当时全国99%的假冒伪劣低压电器产品都产自于此。15年后,浙江不仅摘掉了“假冒伪劣重灾区”的帽子,还成为全国名牌大省。目前,浙江有83个中国名牌产品,居全国第二。其中温州柳市镇的低压电器中国名牌就有7个,占全国低压电器行业中国名牌总量的62.5%。  相似文献   

14.
最近,旨在宣传、培植中国名牌的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选出了45家企业的57种产品为中国名牌,弄得企业们好生喜欢,铺天盖地的打广告,确实热闹。但市场对这种评选以及评选出的名牌产品却反映冷淡,类似的评选是否还符合市场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品牌到底要靠什么来推进呢? 时至今日,中国自己的品牌要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成长已经不可能了,中国的市场已经全球开放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市场空间也已经布满了国外的品牌,这是中国现下客观的市场环境。因此中国名牌的评选不应该只评比中国的企业及产品,应该把其他…  相似文献   

15.
4月1日,淄博市召开工业工作暨实施“双百工程”、发展民营经济表彰大会。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因拿到中国名牌产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两块金字招牌,一次性获得220万元奖金。对此,市委书记刘慧晏认为:“淄博作为老工业基地,要想走出在低端市场抢饭吃的怪圈,必须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培植壮大品牌集群。”  相似文献   

16.
北极星品牌的维护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创造一个知名品牌实属不易,但维护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并非易事。近些年,中国钟表业的一个老品牌─北极星,由于钟表市场供大于求,加上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消费品市场低迷等原因,再加上企业自身的一些问题,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北极星品牌的维护工作也受到很大影响。加之近些年我国钟表行业中涌现出的一些新品牌,新名牌,新的驰名商标,对北极星这一中国钟表行业第一品牌的地位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给商家及消费者造成了北极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令不如昔的印象,因而加强北极星品牌的维护工作对于北极星人来说是一项迫在眉…  相似文献   

17.
馨渝 《中外管理》2007,(1):116-116
调查表明:中国消费者品牌意识非常强。就家电、食品和饮料类来说,就有大约超过80%的消费者在回复答卷时表示”至少偶尔会买名牌产品”。而且.69%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他们能够负担得起的话.会购买更多的品牌产品.而在英美两国.只有57%的受访者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光明牌液态奶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通过国家质量管理权威部门组织评定中国名牌,对加强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会有积极促进作用。它会直接引导消费,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这一角度,中国名牌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中国名牌”无形资产价值更重要体现在市场规范的积极意义,它是对名牌产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肯定,增强了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的信心,它引导企业注重质量管理,向市场  相似文献   

19.
扩大市场需求,品牌竞争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名牌已成为当今企业经营与消费共同的追求。然而,同样的企业,面对同样的市场,一些品牌知晓度迅速提升,声誉日见高涨;而另一些企业却“名落孙山”,少有起色。究其根源,在于企业是否重视不断进行创新。研究中美知名品牌企业的成功之路,就会清楚地看到名牌在创新之中。  相似文献   

20.
品牌延伸策略的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赣英 《企业经济》2003,(1):103-106
品牌延伸曾一度被认为是充满风险的事情,有的学者甚至不惜用“陷阱”二字去形容其风险之大。但任何名牌企业都有做强做大的冲动,将自己的知名品牌进行延伸,以谋取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市场地位,科学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有利于提高企业抗御风险能力,充分发挥品牌价值、技术、营销网络、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增强竞争力。一、将品牌延伸策略作为企业腾飞的助推器一个拥有良好品牌资产的厂商,如何在崭新领域重塑形象。华为技术数年前就已成为通讯产品市场的“白天鹅”,而“华为企业网”却只是网络市场刚刚破壳的“丑小鸭”,华为能续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