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组合调整是企业内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内容,多产品企业更集中于核心产品有助于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文章使用2008—2014年工企海关匹配数据,以中欧班列开通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的方法通过辐网效应和多产品企业运输方式比重变化相结合的实证策略考察了处理组(受到中欧班列开通影响的企业)和对照组(未受到中欧班列开通影响的企业)的产品组合差异,探讨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组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的开通使中国多产品企业更倾向于出口其销量表现更好的核心产品,同时验证了辐网效应的存在和影响边界。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内出口产品组合的影响主要通过“鲶鱼效应”和竞争效应两种中间机制产生作用。最后,文章从产品要素密集度、目的国市场规模和企业竞争策略三方面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发现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导、目的国市场规模更大、采取质量竞争的中国多产品企业更倾向于出口核心产品。文章为多产品企业在面临外部环境变化时实现企业内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欧班列的开通提高了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市场可达性,大幅降低了国家间的贸易成本,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外循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文章基于中欧班列开通所构成的准自然实验,使用2000—2018年27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式的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促进了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数量与质量改善;异质性检验发现,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推动了区位禀赋劣势地区制造业专利数量与质量改善,但是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仅推动了交通禀赋优势地区制造业专利数量提高,即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对区位禀赋劣势地区的边际效用更大;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对大城市的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改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由技术密集度异质性检验结果可知,中欧班列的开通推动了低技术密集度与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但相较于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而言,该政策对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数量提高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中欧班列通过市场竞争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以及产业结构效应等渠道推动区域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基于以上...  相似文献   

3.
姚战琪 《改革》2021,(1):50-64
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能显著提升中国创新能力,而发展数字贸易是促进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途径。研究数字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及数字贸易通过哪些途径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影响,是理顺数字贸易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关系的关键任务。利用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了数字贸易综合竞争力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信息化水平、政府科技支出占比、进出口贸易、劳动生产率通过数字贸易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但政府科技支出对中国数字贸易综合竞争力的影响最小;数字贸易通过人力资本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R&D强度在数字贸易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起中介作用;数字贸易通过R&D强度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其对产业结构的作用能通过人力资本、R&D强度进行传导。因此,要加快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政府科技支出对数字贸易综合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20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两步GMM系统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与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加速器。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与研发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增强,显著地提升了对外直接投资引致的出口技术进步效应。要实现"走出去"战略与"贸易强国"战略的协同发展,我国应注重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水平,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20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两步GMM系统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与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加速器。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与研发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增强,显著地提升了对外直接投资引致的出口技术进步效应。要实现"走出去"战略与"贸易强国"战略的协同发展,我国应注重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水平,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和计算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利用1997-2009年间的跨国面板数据,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论表明,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即,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越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越明显.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以及外贸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提倡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应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张,更应注重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如此,才能更为有效地推进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型,以及更为有效地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04—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中欧班列开通对沿线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抑制了沿线城市碳排放,促进了沿线城市低碳发展;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中欧班列开通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抑制沿线城市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发现,中欧班列开通抑制沿线城市碳排放的政策效果在地理位置、经济规模、人口规模方面存在异质性。研究结论对推动中欧班列建设及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积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探究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汇率上升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有促进作用,对进口技术复杂度有抑制作用。从影响机制上分析,人民币升值通过"种类效应""创新效应"和"资本效应"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并通过"种类效应"以及"竞争效应"降低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口技术复杂度。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一般贸易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和东部企业的进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汇率变动敏感,国有控股企业和中西部企业的进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汇率变动不敏感,而加工贸易企业的进口技术复杂度对汇率变动敏感,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汇率变动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1月16日,重庆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晒出了“渝新欧”2016年的成绩单,凭借全年共计开通420班的骄人成绩,渝新欧班列再一次吸引了众多关注。正是凭借渝新欧在中欧陆上贸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枢纽初显。2016开通420班数据显示:渝新欧班列自2011年开通至  相似文献   

10.
柯明  林益安  戴翔 《世界经济研究》2023,(5):32-45+135-136
文章的理论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促进作用强于传统基础设施,并且在具体的作用机制上,数字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传统基础设施所不具备的三个方面,即通过提升本土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对于外部不确定性的预期以及减少出口企业的搜寻成本从而降低进入国际市场门槛三个关键机制,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产生促进作用。文章利用66个国家2014~2019年的经验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逻辑一致性计量检验,结果证实理论假说的正确性。对于开放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尤其是亟待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现阶段中国而言,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依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需要探寻新思路、找准新对策、实现新突破、构筑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11.
蔡隽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135-137
所有制因素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构建间接融资所有制因素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存在与不存在所有制差别的情况,并对模型进行了扩展分析,强调了广泛存在于现行投融资体制中的所有制歧视现象.针对所有制歧视,文章提出的对策包括降低交易成本、存量改革以及增量改革.  相似文献   

12.
公共管理制度体系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组成,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的特征与功能。现阶段,应高度重视我国公共管理正式约束的创新作用,特别是正式约束的形成机制;应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变革创新,使之与正式制度变迁相互协调。完善有效的实施机制是制度创新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为纺织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选取2006—2019年8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二者间相关性和理论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智能制造指数和纺织产业升级指数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智能制造对纺织产业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智能制造有效地促进地区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升级,进而促进地区纺织产业升级。研究认为,将智能技术同纺织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地区纺织产业升级,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  相似文献   

14.
《今日重庆》2021,(3):18-21
2020 年重点工作 稳住经济基本盘 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 2.6 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 1.7 万亿元. 三大攻坚战 年初剩余的 551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金融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5.
李慧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33-35,42
文章基于关系理论,对建筑业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不同范畴内与"建筑劳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建筑业劳务用工关系的三维模型,认为在关键时期处理好与关键群体"建筑劳务"的关系问题是建筑业企业绩效获得以及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迫切需要我们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环境保护手段。税收机制能够使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为单位的截面数据,以信任度、社会团体密度和献血率等指标来衡量各自社会资本,并通过社会资本贡献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方面的贡献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存量具有明显的地理差异性和分布的不平衡性。区域间社会资本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存在较大的差别,并且在同一区域中社会资本对区域发展的三个方面的贡献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分析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发展的非线性门槛效应。通过搜集197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金融相关率(FR)和城市化率(urban)等变量数据,选取FR作为转换变量,构建经济增长影响城市化水平变化的STR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明显;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作用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可以通过非线性平滑转移模型来描述;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变化的影响表现出非对称性,研究发现滞后3期FRt-3是导致这种非对称性的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当FRt-3低于1.2973(1992年前)时,表现出线性特征;当FRt-3超过1.2973(1992年后)时,表现出非线性,并且1992年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率变化的推动力主要来自非线性部分。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生产对我国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蓉 《乡镇经济》2009,25(10):100-104
规模化生产对生猪生产波动有着重要影响。文章通过1998—2006年不同规模生猪生产波动强度的比较、各省(市、区)生猪生产规模化程度与生猪生产波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验证了规模化饲养对稳定生猪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