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生态学和创新系统理论,构建了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以上海文化产业为例,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以政府引导、科研支出、教育投入、文化投入、小康标准、人口等为变量设计不同虚构政策,按照产业链和技术链进行数据输入,观察链条各环节价值耦合特征。研究发现:文化产业投入比重、研发投入比重及教育投入比重对文化产业发展均能产生较大正向效应且敏感度从高到低;政府引导系数需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小康标准、人口增长率等社会因素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存在时滞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学和创新系统理论,构建了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以上海文化产业为例,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以政府引导、科研支出、教育投入、文化投入、小康标准、人口等为变量设计不同虚构政策,按照产业链和技术链进行数据输入,观察链条各环节价值耦合特征。研究发现:文化产业投入比重、研发投入比重及教育投入比重对文化产业发展均能产生较大正向效应且敏感度从高到低;政府引导系数需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小康标准、人口增长率等社会因素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存在时滞性。  相似文献   

3.
郭丕斌  王霞  周喜君 《技术经济》2013,32(1):14-18,84
基于文献回顾构建了旅游服务创新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创新资源投入要素、创新驱动要素和创新障碍要素是影响旅游服务创新的主要因素;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宏观环境的构建比微观环境的改善更为重要;在创新驱动方面,旅游企业自我改善的动力比外力影响更重要;在创新障碍方面,我国旅游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缺乏投入能力、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关注度低等影响了我国旅游服务创新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伍佳妮 《技术经济》2017,36(4):23-29
通过文献研究,将政府作为、生态意识、社会资本、技术能力、资源支持和绿色营销能力6个因素作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实现的关键因素,构建了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基于来自国内262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利用AMOS22.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结果显示:政府作为、生态意识、社会资本、技术能力和绿色营销能力5个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综合绩效有正效应且影响比较显著。最后提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发展为研究对象,选取能源、资本、技术作为投入指标,经济、生态、环境作为产出指标,利用Supe-SBM模型和GML指数模型测算了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一步利用随机森林RF法分析了绿色发展效率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并根据Tobit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和GMM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整体的绿色发展效率较高,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绿色发展效率高于中游地区,上海和浙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地区领先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的直接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和科技创新投入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加快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2010年国家九部委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金融支持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金融机构通过加大信贷投入、完善信贷机制、探索融资模式,有力促进了区域文化要素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了对区域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支撑。但应看到,与其他产业相比,区域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源结合仍处于初级阶段。金融资源进入区域文化产业的程度与区域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不相称,有关金融服务有待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准确衡量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论文基于碳强度视角运用SBM-ML模型,将农业生态资本作为投入要素,测算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面板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但具有空间差异性,低碳区增长最快,其次是高碳区和中碳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资本投资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农业财政支持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和经济发展转型期,作为新兴产业的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0-200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检验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并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能够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假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物质资本要素,但文化产业与物质资本要素、人力资本要素等结合能够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即文化产业与物质资本要素、人力资本要素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发展资本不足、融资渠道单一、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仍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资本支持体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在明确文化产业资本支持体系设立的目标的前提下,分析文化产业资本支持体系设立的基本原则,从中央与地方政府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设立多种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完善文化产业的股权融资渠道和债权融资渠道、提倡社会对文化产业的捐赠等方面构建提升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资本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中观视角研究要素价格扭曲对制造业R&D投入的影响及行业差异,厘清行业异质性背景下要素价格扭曲影响R&D投入的理论机制,运用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结合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要素价格扭曲对制造业R&D资本投入和R&D人力投入均均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行业异质性因素在二者间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行业异质性因素的作用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行业特征因素如市场竞争、资本密集度、企业平均规模以及对外开放度在不同门槛值区间,要素价格扭曲对R&D投入的影响效应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制造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具体机制和实际效果。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创新成果可以随着要素流动向邻近地区扩散;(2)文化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性集聚均可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影响效果来看,文化产业多样性集聚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跃升的主要动力;(3)由于规范、有序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文化产业竞争性集聚阻碍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却通过价格博弈、企业外迁等条件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4)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文化产业在东部地区的竞争性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中、西部地区则未有体现。对此,建议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与资源共享,破除创新要素流动壁垒。鼓励文化产业特色化与差异化集聚,促进创新要素和发展资源的融合更新,并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结合厂商理论与产业发展理论,构建要素成本与要素最优配置、产业边界的关联模型,从供给侧视角,探索综合成本变动对产业边界和要素最优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要素配置最优结构取决于要素成本和要素贡献率,要素成本的提高会降低要素最优投入比例。产业边界与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密切相关,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会继续扩大规模经济产业的生产边界,而交易成本率上升会缩小规模经济产业的生产边界。研究以厂商理论为基础,扩展了产业发展和要素配置相关理论的研究视野,为各产业战略设计和要素投入策略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3.
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制度环境、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和内部社会资本3个维度6个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效用,提出并检验关于不同制度环境下企业社会资本与创新投入间关系以及高创新绩效组态中制度与社会资本要素互动关系的研究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引致高创新投入的“政府‘帮扶之手’×企业‘非政治资本’促研发”和“政府‘残缺之手’×企业‘政商研资本’稳研发”的条件组态,识别引致高创新绩效的“‘亲而不清’制度环境×内外部社会资本协同驱动型”“‘亲清制度’环境×企业外部社会资本替代驱动型”和“‘亲清’制度环境×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替代驱动型”的条件组态。研究整合制度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为揭示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创新过程提供解释机制。结论有助于管理者依据所处制度环境,构建获取创新优势的社会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回顾内生增长模型和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提取8种影响我国信息资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生要素和外生要素,并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我国信息资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三类决定性因素.研究发现,信息知识程度和信息创新程度既共同直接影响,也通过内部投入要素间接影响信息资源产业产出增长;内部投入要素和外生性要素分别作用于产出增长.这不仅弥补了以前信息资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不足之处,而且揭示了我国信息资源产业TFP增长的人力资本、专业化和技术溢出等内部因素以及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和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对我国信息资源产业TFP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资源比较优势竞争转向创新要素优势竞争是区域竞争的新态势,以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和研发资金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与挑战。随着对创新规律认识的深化,创新要素的内涵不断完善丰富。目前对创新要素的定义,有从要素论和系统论角度进行划分。要素论一般把创新要素分为人才要素、资金要素、平台要素、技术要素、社会资本要素、制度及政策要素;系统论认为创新要素主要由产出科技成果的创新活动投入的资源即直接要素,包括技术、资金、人才,以及提供支撑条件,间接推动创新活动的外部环境即间接要素,包括基础设施、社会环境、宏观政策等。本文分析了创新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区别及特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的机制并对目前主流的引力模型和推拉模型进行了归纳,对影响创新要素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国内和国际视角对创新因素流动规律进行了总结。未来需要在创新要素流动形成的流数据空间效应、技术转移测度及效应、创新要素配置效率3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开发模式包括文化旅游、演艺影视、文辰文博、餐饮包装、娱乐等。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以本地的文化资源为依托,树立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观念,大量引进国内外的技术,加强人才的自我培养,鼓励国有和民营资本进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战略,构建产业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制造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企业生态创新驱动机制建立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蒋秀兰的学术专著《制造业企业生态创新驱动机制与创新绩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深入研究了企业生态创新渠道机制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全面分析了生态创新动力不足的影响因素,基于环境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理论支撑,结合波特假说模型,构建了驱动因素与绩效因素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8.
当前,加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也逐渐成为科技创新趋势,而技术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集中、过程复杂等特点,使得构建创新主体间的深层次合作很有必要。采用扎根理论对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影响因素进行挖掘,提炼相应范畴,进而构建技术创新联盟的“动机—过程—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结果表明,联盟建设影响因素中,资源投入是开展创新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协作动机是促进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的内在驱动,组织环境是实施创新合作的基础性条件,技术创新协同过程则是联盟运行的重要支撑条件。在联盟构建过程中,协同过程起部分中介桥梁作用,资源投入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欧美文化产业投融资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特点和政策限制等因素决定了文化产业投融资难于其它产业,对文化产业投融资进行引导鼓励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欧美产业发达国家采取了文化产业优惠、国际资本国民待遇、国家投融资基金、金融创新等举措,有效解决了文化产业投融资难的问题。我国银行借贷机制和上市融资机制不适合正处于发展初期的文化产业,国家政策也未对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起到良好引导作用。文化产业投融资制度必须加以完善,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基础、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20.
系统整合MFA方法、DEA方法和生态效率评价法,构建了绿色增长视角下的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定义了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其中投入指标包括不可再生能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隐藏流,产出指标包括经济价值和环境正影响。对1953—2012年中国的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和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不仅可用于测算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而且可用于测算不可再生能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经济价值、环境影响和生态代价,是一个符合绿色增长理念的、较科学而全面的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