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资讯     
正全球能源格局开启转型之路当前,作为"能源之王"的石油在全球能源市场地位正在受到冲击,包括太阳能、风能及水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正在迅速发展,各国也均在朝着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的方向转变。国际油市前景复杂。2019年,以沙特领衔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由俄罗斯领衔的非OPEC重要产油国组成的"OPEC+"与美国之间的博弈仍在继续。然而,OPEC内部已出现裂痕,其对市场的影响力已经被削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在其石油月报中称,以美国为首的非OPEC(欧佩克)产量增幅将超过全球原油需求增量,限制了国际油价的上行空间。由于来自美国等国家石油产量的大幅增长,今年下半年和2020年的前景都将面临"相当可观的原油超供局面"。OPEC+近期将现有减产120万桶/日的协议延长至2020年3月,并没有改变超供的基本面。鉴于全球油市再平衡的过程正在放缓,IEA预计油市超供格局将持续到2020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认为,美国产量和出口旺盛、全球需求不佳,将令油价到2020年都保持疲软。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至今已经5年,虽然油价自  相似文献   

3.
观点     
《中国石化》2015,(3):10
<正>"在每日200万桶的供应过剩导致油价重挫之后,全球原油市场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恢复平衡。"——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秘书长巴德里3月8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的一个会议上表示,由于页岩油和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都在增加,OPEC不能减产。鉴于目前许多OPEC成员国主要依靠石油收入,他敦促OPEC成员国继续投资并推进经济多元化。"受全球供应充足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和需求增速相对疲软影响,国际油价将在未来两年持续低位。人们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4.
2004年国际油价走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美元走弱,OPEC采取限产保价政策,全球石油需求强劲,季节因素、石油商业库存仍然偏低等因素给近期原油价格提供了较强的支持。而战后伊拉克原油产量逐步恢复、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快速增加给目前的油价一定的向下压力。根据目前的市场供求状况,预计2004年1季度的油价仍将维持在  相似文献   

5.
石油峰值是高油价的“幕后推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际油价一路狂飙,美元眨值、地缘政治以及投机等被认为是高油价的重要原因。但是,美元贬值只能解释油价飙升水平的三分之一,地缘政治和金融投机因素只是高油价的助推因素,OPEC增产态度刺激油价进一步上涨,它们都不是油价持续走高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全球石油峰值的即将到来是油价飙升的决定性因素。主要依据如下:1)世界石油产量已经进入平台期;2)非OPEC石油产量已经达到或接近峰值;3)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在较长时期内是刚性的。目前高油价的“幕后推手”是石油峰值这一客观规律而并非石油峰值研究。高油价只是石油峰值的表现之一,世人必须正视石油峰值问题并积极采取对策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6.
海外快递     
三大机构看空全球石油需求页岩油被重视 世界经济增长的放缓进一步影响到了全球能源需求,目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和国际能源署(IEA)三大机构一致看空中长期全球石油需求。  相似文献   

7.
人类进入新世纪,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发展的世界石油化学工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11月份。新一波国际油价高企,每桶原油已直冲百美元大关,让全球原油产量首屈一指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再度风光无限。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涨势如虹。诸多的涨价因素,引发国际社会思考和寻找石油经济健康发展的良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使得在此间举行的第三届OPEC国家首脑峰会显得格外抢眼。11月12日至18日,本刊记者赶赴素有“黑金王国”之称的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对OPEC峰会进行了全程追踪报道,与国内石油化工界共享OPEC石油“盛宴”。[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随着石油作为战备性商品的特性被 广泛认识以来,石油储备对于一个国家 的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在,世界主要 石油消费国在石油储备方面的做法已经 很成熟,而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日 本很早就开始进行石油储备,其石油储 备理论相对成熟,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一驰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8):19-20,26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而复杂的变革。就能源市场而言,全球能源消费中心和经济实力正从西方国家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转移,中国的石油公司正逐渐崛起并在全球能源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德勤全球石油天然气行业组和德勤中国能源与资源行业组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首届亚太自然资源行业论坛及媒体见面会。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是能源大国,截至2010年年底,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一,石油储量跃居世界第七,仅次于海湾国家和委内瑞拉。同时,俄罗斯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不过,俄罗斯配套的下游化工产业发展却相对落后,改变头重脚轻格局,做到上下游并重,成为了俄罗斯政府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地缘政治因素在2006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中发挥关键作用。2007年随着全球和美国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非OPEC国家原油供给增加超过全球新增原油需求,OPEC剩余生产能力也将增加。因此,全球原油供求因素将不支持油价上涨。预期2007年全年油价不会超过2006年水平,如果不出现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全年原油均价将低于60美元/桶。  相似文献   

12.
石油库存储量对油价的作用机制的仿真及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使用系统动力学与回顾模型进行测试,得出石油储备与油价波动具有密切关系,石油储备的存在有助于抑制或缓解油价的过急变化,石油储备对国际油价具有实质和心理性的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13.
国际石油储备建设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为防范国际市场石油供应中断危机,美,日,德等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建立石油储备,积累了丰富经验,并于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发挥了作用,中国近年来石油进口剧增,也面临着石油供应中断的危险,应借鉴国际石油储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建立中国自己的石油储备。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石油问题引起了业内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关于石油战略储备的话题沸沸扬扬。中国石油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世界石油资源的短缺或长期供应能力不足;也不是由于政治、军事冲突而对我国可能实行的石油禁运,中国石油能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东地区突发事件引起的国际油价波动,以及其他国家间的重大冲突造成短期石油供应受阻而波及中国。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而且应根据我国的生产和消费状况确定合理的储备规模和储备方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石油资源地下储备的可行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量快速增长,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度日益提高,为提高对国际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我国应及早建立安全稳定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鉴于安全性,投资,库容等诸多因素的考虑,优化考虑盐穴储备库,我国地下岩盐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建设地下石油 储备库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油价高位回落的时候,国际能源机构(IEA)6月23日宣布,各成员国将动用6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分30天投放市场,以填补利比亚供应中断导致的供应缺口和压低油价支撑全球脆弱的经济复苏。其真实意图耐人寻味,是出于对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的担心?表达对欧佩克未能就增产达成一致的不满?还是为美国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做铺垫?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虽然短期内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偏紧态势,但长期不会改变供需基本态势;短期内对油价形成利空,但长期形成支撑。从技术分析看,本轮投机资金获利回吐接近尾声;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前景虽有波折,但后期仍看好。预计2011年三季度WTI原油均价为105美元/桶,较二季度提高5美元/桶以上,波动范围为85~125美元/桶。进入四季度,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较三季度增加30万桶/日左右,但非欧佩克供应将增加80万桶/日,供需形势有所好转。同时,四季度将是投机资金拉高出仓的时间,国际油价可能出现一定下滑。  相似文献   

17.
孙竹  马宏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0):12-15,106
近期世界经济政治局势的剧烈变化,对中国石油企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诸多影响。从经济层面看,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石油业产生的影响是间接的。世界石油市场供需总量上升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危机通过影响石油需求和国际原油价格,进而影响到石油企业的收益和生产效率。相比之下,从地缘政治层面看,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产生的影响更为直接。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动荡将改变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强化西方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掌控,并可能提高石油的政治风险,从而对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人力、物力、组织和管理产生影响。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国际油价有可能在低于100美元/桶的中等价位波动。相对较低的石油价格将会减弱各资源国的资源民族主义热潮,促进他们对外开放石油资源与市场,这对于正在积极谋求更大规模"走出去"的中国石油企业是一个利好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未来十年世界石油供需格局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生  梁坤  武娜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1-6,124,125
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世界石油市场变动将对国内石油供应产生重大影响.世界存在中东、中亚—俄罗斯、非洲和中南美洲四大石油供应中心以及亚太、欧洲、北美三大石油供应洼地,北美已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欧洲形成以中亚—俄罗斯为主、中东和非洲为辅的供应格局,亚太地区石油供应严重依赖中东.世界剩余石油资源能够满足未来十年发展需求,但不同情景的供应格局将有所差异.在高油价情景下,美洲地区能够实现石油自给,中东石油将更多地流向亚太;在低油价情景下,全球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将进一步增强.未来非常规石油、深水石油和伊拉克石油产量增长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的重要支撑.世界石油需求增幅受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执行力度的影响而存在变数.世界石油市场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应持续强化“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强化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把握未来发展制高点,以全球视野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19.
关于能源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能源的主要矛盾是石油的供不应求。因此,有必要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工业,发挥我国煤炭资源的优势,研究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生产醇类燃料等能源优化和替代措施,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还应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确保石油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美国石油贸易变化趋势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石油贸易格局发生了重要演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油进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对外依存度大幅下滑,同时,原油进口来源发生重要变化;二是2011年美国出现60年来首次油品净出口,2012年以来油品净出口量进一步增加.美国石油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将对全球石油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为全球其他主要石油消费国获取原油资源腾出更多空间,同时使油品出口导向型国家或地区面临更大挑战,也增加了中国主要石油公司海外炼厂开拓市场的难度.美国能源自给率提高为其他石油消费国的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