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民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农民工问题一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是我们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项任务。本文以保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保障农民工权益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并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一些有现实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为我国的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我国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农民工的地位也愈发的重要起来.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护,直接关系着我国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但现如今,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仍旧遭受着不同程度的侵害,其保护依然面临严峻的态势.因此,要改善农民工的现状,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应当从健全法制体系、贯彻平等法治理念、完善保障机制、强化工会作用等方面入手,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全面地深刻地考察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制定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宏观思路与长远筹划.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民工被界定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工会也在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但工会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作用究竟如何?本文在闽东南非公有制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工会保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较小、工会对农民工的吸引力不高的判断;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农民工工资水平低、工资经常被拖欠、工伤赔偿难、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分析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户籍制度、建立流动性强的农民工保障机制、鼓励成立农民工维权组织等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就出现的对农民工劳动的经济权益的维护进行相关的浅析,提出保护农民工经济权益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为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当前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现状却令人担忧。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既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社会经济转型等多方面的现实原因。要加快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的地方性立法,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切实可行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国家与地方政府、资方(工厂)和农民工三类利益相关者互动的视角,讨论了《劳动合同法》立法与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权益保护现状并不乐观,《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与资方加强联合,通过制造"去合法化"条件、选择性利用政策等方式,农民工权益被阻隔在法律保护之外;进而,农民工自身产生了畏惧心理,缺乏维权的内在动力与意愿,形成地方政府、资方和农民工三方"共谋"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工会是国外劳工权益保护的重要组织,通过工会组织的努力,劳工工资和福利逐步提高,其他的权利也取得了重要改善。中国当前农民工的权益遭到严重缺损,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利用中国工会组织保障农民工权益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下的农民工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  刘辉 《经济管理》2006,(5):68-70
在企业社会责任视野下农民工现状是严峻的。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必须坚持非歧视、诚信和倾斜保护原则,并采取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善农民工的用工环境和用工机制.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倡导企业家精神.建立多层次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等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活跃着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农民工权益保障是社会发展转型的必然产物。分析政府职能发挥不当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探讨政府在农民工权益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政府职能转变来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祁晓玲  赵华  何燕 《财经科学》2012,(9):117-124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论文对成都统筹城乡改革中有关农民权益保障,包括经济权益、社会权益、政治权益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在经验归纳的基础上指出,在坚持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作为制度的整体设计者与公共资源的主体供给者前提下,从农民的权益诉求出发,落实并保障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有序、平稳、持续地向城镇集聚是我国城镇化推进的必然环节,而城镇就业满意度是影响农民工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基于上海市1 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建立的有序Probit模型及实证分析显示,在沪农民工就业满意度总体评价较高,其中收入评价较低。工资收入、交通出行、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城市适应性以及户籍制度等因素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居住条件、工作福利、社会保障、劳动保护、权益侵犯等因素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目前影响我国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的既有工资收入等物质因素,也有城市适应性等精神因素,但比较而言,物质因素更为显著。本研究对于从城镇推力视角揭示“民工荒”的成因,以及我国城镇化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之间人口流动加快,大量新疆本地和外地的农民工涌进城镇,但是当前新疆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劳资纠纷依然大量存在。这其中既有农民工自身素质较低、维权意识不足的原因,也有用工单位劳动管理不合理及劳动法制不健全等原因。今后应通过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强化劳动监察部门职能、加强法律宣传教育、规范劳动合同管理等途径,加强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农民工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社会资本占有贫乏。造成这种状况既有制度原因、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念原因,亦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我们应改变制度,改变城市居民价值观念,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加快发展经济和加快城市化建设以增加城市农民工的补偿资本。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就业资本的身份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转型中国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也是一种不同于市民和农民的社会身份。农民工身份对农民工就业资本发挥着直接和间接的消极影响,是农民工公民资格无法充分实现的因素之一。文章基于"差异政治"的价值诉求,提出了提升农民工就业资本的政治策略,即实施"差异政治"。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的缺失及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民工的就业权益出发,阐述了我国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及问题,同时从地方性政策歧视、农民工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企业隐性的不安全成本以及特定区域内其主流文化的排他性方面分析了制约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原因,认为要从确立公平的制度保障、提供有效的培训保障和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保障等方面来构筑农民工的就业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工会职能缺位使农民工用工市场处于失灵状态,农民工在与资方的讨价还价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使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政府干预的事后性以及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进行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其在纠正此市场失灵上表现为低效率;而传统工会组织无法真正代表处身于私有劳资关系中的农民工的利益,因而无法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建立富有效率的农民工工会组织以制衡资方,是纠正此市场失灵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I estimate the impact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on retirement decisions of rural workers by studying changes in the rules governing old-age benefits for rural workers in Brazil. I focus on a reform implemented in 1991, which reduced the minimum eligibility age, increased benefits, and extended the program to non-heads of households. Because those benefits come with no strings attached — they are not means or retirement tested — any behavioral response is a pure income effect. The main finding of the paper is that access to old-age benefits is a strong determinant of retirement of rural workers in Brazil: receiving old-age benefits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not working by about thirty-eight percentage points and reduces total hours per week by 22½ h.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与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进程的加速,凡是有劳动能力的农民普遍走出农村,离开土地,源源不断流向城市成为新时代的农民工。他们游离于传统农民与城里人之间,非农非城。当今尤其是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这就需要尽快建立面向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切身权益,同时也有利于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探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和完善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推进农民工及其家庭融入城市,享受与城市户籍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保护,是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通过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进行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000余名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体结构与社会结构,研究了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提出了建立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增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形成培训就业长效机制,增强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优化农民工市民化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