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解决牧区近10年来主要实施的一系列生态治理项目和措施中存在的草原生态补偿标准普遍偏低、政策缺少灵活性、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相应保障机制等问题。[方法]通过对国内有关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文献分类梳理,基于我国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实践,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定性分析补偿机制要素,对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述。[结果]我国牧区草原生态补偿主体应以各级政府为主; 补偿对象应包括牧区牧民、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者和建设者以及牧区地方政府; 因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而导致牧区和牧民的发展权受限由此产生的机会成本作为草原生态补偿标准; 补偿方式以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为主,以市场补偿为辅的组合模式。保障机制需完善法律法规、公众参与、监督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建设。[结论]我国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须对补偿责任主体、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及补偿保障机制等各要素要进行整体性、系统性深入分析,才能确保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满足牧区实际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自2011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8个牧区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2年,其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全部牧区半牧区,目的是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黑龙江垦区草原补奖资金在使用管理中,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经费使用不规范、草原补奖资金发放与核算不规范和部门之间协调不通畅的问题,就此对如何加强草原补奖资金使用管理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牧区同样如此。对草原牧区而言,水一直是最大和最直接的制约因素。对草原生态治理和转变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而言,牧区水利建设就成为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拥有约4亿公顷天然草原,但由于气候变化、过度利用和人为破坏影响,高达90%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生态呈现恶化趋势。为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保护草原生态,保障牛羊肉等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从2011年开始,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2年又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省,覆盖了全国13个草原省区。这是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大、覆盖面广、牧民受益多的一项大政策。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畜牧业发展模式与优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畜牧业分为农区畜牧业与牧区半牧区畜牧业.据此,首先通过查找资料指出甘肃省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中有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家庭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畜牧业经营、生态畜牧业经营等10种模式,牧区半牧区畜牧业发展模式有传统放牧经营、依托放牧的产业化经营、草原生态畜牧业经营等6种模式.其次,介绍了16种模式各自的特点、效果及相关实例.最后,针对农区畜牧业中的家庭小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生态畜牧业经营与牧区半牧区中的产业化经营、草原生态畜牧业经营等主要畜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优化与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拥有各类草原近60亿亩,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生产资料,是少数民族群众主要的聚居区。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牧民增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从2011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2年又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非主要牧区省的36个牧区半牧区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  相似文献   

7.
在状态—压力—响应模型的指导下,设计高寒牧区草原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黄河水源重要补给区玛曲草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玛曲草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恶化趋势;在压力指标中,超载过牧是影响草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根本原因是原料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因此,高寒牧区在选择草地经济发展模式时应优先考虑生态安全,实现畜牧经济和草原生态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为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推动牧区更快更好发展,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等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民分别给予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同时安排绩效奖励资金,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拥有约4亿公顷天然草原,但由于气候变化、过度利用和人为破坏影响,高达90%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生态呈现恶化趋势。为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保护草原生态,保障牛羊肉等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从2011年开始,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2年又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省,覆盖了全国13个草原省区。这是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大、覆盖面广、牧民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理论框架下,针对牧区与草原的特殊性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在牧区,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发挥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促进牧区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维护社会公平的政治功能和保障牧民生计的社会功能。然而,以上功能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生态功能与其它诸项功能间的矛盾。在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发挥的诸项功能中,生态功能是最基本的,也应优先于其它功能。对于各项功能间的矛盾,现行的草原"三权分置"改革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将草原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使草原承包权发挥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使草原经营权发挥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在生态保护视域下,草原"三权分置"改革应以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合理提高草原生产效益为目标,在法权构造上也应体现草原生态功能的优先效力。具体而言,草原集体所有权的构造应强化对草原经营行为的管理权能和监督权能;草原承包权的构造应强化承包人的身份属性和对草原经营行为的管理权能;草原经营权的构造应体现优先保护草原生态和合理提高草原经营收益。在法律逻辑上,草原承包权与草原经营权的内容和目标并不冲突,赋予两者不动产用益物权性质并不违背物权法的"一物一权"原则。  相似文献   

11.
2011年起,内蒙古自治区从草原牧区经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紧紧抓住牧民增收、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的主线,按照"四保一完善"总体要求,创新机制,从严监管,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各项政策,草原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宏微观数据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下牧区肉羊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和C-D生产函数,基于2000—2016年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下全国108个牧区县肉羊养殖的宏观数据,分析牧区县肉羊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结合新疆8县158个农牧户微观数据,实证分析2012—2017年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下牧区在不同养殖模式、不同饲养方式下肉羊养殖的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效率变化。结果显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以来,通过带动牧区牧业转型发展,对于稳定和提升牧区肉羊养殖生产效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牧区县肉羊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结束了年际间较大幅度的波动状态,呈趋稳增加态势,资本投入对牧区肉羊养殖具有显著影响;肉羊专业育肥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保持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肉羊舍饲模式的生产效率得到提升,但牧区肉羊养殖全要素生产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自繁自育肉羊养殖技术进步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荣浩 《水利经济》2004,22(4):27-30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牧区水利在草原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根据草-畜能量转化原理,提出牧区水利经济效益评估与计算原则、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二次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并以实例验证。这种计算方法把草原生态保护、畜牧业生产与水利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反映牧区水利在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和贡献率。  相似文献   

14.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后牧区后续产业发展对于改善牧民生计状况,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并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甘肃省天祝县的实地调研,通过对不同类型牧区的后续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认为不同类型牧区应该根据其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进行后续产业发展。对于草场经营面积较小,草场质量较差的牧区可以进行禁牧和生态移民,通过设施种植业等进行后续产业发展;将纯牧区现存的联户围栏转变为分户围栏,促进草场流转和劳动力合理流动,都将有利于改善牧民生计,实现草原生态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经国务院批准,"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在内蒙古、四川、云南等13个省份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这是国家对草原牧区实施的一项大政策,投入规模大、覆盖面积广、受益牧民多。如何处理好保护草原生态、增加牧民收入、发展草畜业三者的关系?眼下,补奖政策的落实正成为牧区各县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为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我国拥有草原60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1.7%。草原所涉及的生态、生产、生活问题,以及牧业、牧区、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正>汪洋在青海考察调研时强调: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特色产业本刊讯国务院副总理汪洋24日至26日在青海考察调研牧区发展和扶贫工作。他强调,牧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牧区工作方针政策,创新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机制,大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特色农业、旅游业等优势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新牧区。汪洋很关心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状况,他强调,要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新疆草地生态的研究极具代表性,以层次分析法评价新疆新源县现行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能客观反映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方法]以新疆新源县为例,根据具体政策实施的内容结合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特点,构建基于牧民为视角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指标指定权值,通过对新源县牧区的牧民进行调研并梳理数据和分析,客观的综合评价该地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数为0.613 0,处于第4等级,说明该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草原改良工程实施效果为0.584 3,处于第3等级,说明政策实施效果一般;两大政策综合评价指数为0.565 5,处于第3等级,说明牧民对该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整体满意度为一般。需要当地政府完善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方法、改善和加大牧区生产条件和扶持力度、并有效解决牧民生计与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的矛盾,只有改善牧区生态和社会条件才能取得牧民对该政策的支持,促进草原生态与畜牧业良性发展。[结论]从牧民角度出发进行评价较为客观,该评价方法公正地评价了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政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2000~2010年是中国北方草原快速转型的时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草原利用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化、干旱和相关草原保护政策的实施共同推动了牧区社会转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牧区社会原有的互助传统逐渐消失,互惠的社会关系逐渐减弱。基于对中国北方草原3个纯牧业、半农半牧村庄长达5年的调查,本文研究发现,由于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短缺,在这十年中,尽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牧业生产的抗灾能力,牧区牲畜数量和牧民收入都有所增加,但是,牧区社会转型给牧民生计带来了新的脆弱性,表现为牧区自然资源持续退化、生产成本上升和牧民债务增加。21世纪第一个十年牧区社会转型及其影响对国家后续的牧区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2010年以后,国家对牧区的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生态补偿的力度持续加大,这在降低牧民生计脆弱性的同时,也造成了牧区社会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理解21世纪第一个十年牧区社会转型对于理解此后牧区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5日财政部、农业部在北京联合宣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推动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