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郭沫若是一位与日本有不解之缘的现代文学巨匠,是跨文化传播研究极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本文在梳理他的研究足迹的基础上,在新的视角下评价和分析他的研究业绩。具体来说从郭沫若与日本的关联、日本对郭沫若译介研究及日本国内的郭沫若研究等三个层次进行了细致深刻的分析,从中得到了郭沫若在近现代日本研究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2.
方同义 《宁波经济》2005,(11):43-47
史学是浙东学术的重大主题之一。浙东史学由汉唐开其端,从宋至清形成了深长悠久的传统,尤其是清代浙东史学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浙东史学具有自己的较为一贯的特点与风格,这些特点和风格表现在“史学以经世”、“六经皆史”、“言性命之理必究于史”等一系列理论命题之中。本文对浙东史学的内涵、演变、风格特点作了深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史学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了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心理特征,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是史学文本翻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一部美国历史课本翻译为例,结合翻译目的论,分析史学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特点,探索适用于史学文本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丹 《黑河学刊》2010,(1):72-73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史实重建成为了史学研究工作者的新的任务。史料笔记作为史实基本材料的一种,同已往传统的档案材料、人物文集材料、墓志铭材料、正史材料等众多历史材料相比,已经作为历史研究的新的一种材料而被许多史学工作者所接受,并依靠其独特的特点在历史研究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年鉴学派是20世纪西方最负盛名的史学流派。在历史研究中年鉴学派坚持问题史学和总体史思想,提倡跨学科和由古知今、由今知古的研究方法,对史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深化,并形成了自己的范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经济史学科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史学科中包括各种类型的经济史。研究不同类型的经济史,必须采取适合其性质与特点的方法。因此,要弄清楚各种类型经济史的研究方法,首先是要知道经济史学科有那些类型。第一、从学科研究对象区分,经济史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人类经济生活演变过程及其规律为研...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兴起的西方新史学是相对于19世纪以兰克史学为代表的传统史学而言的.整个20世纪上半叶是新旧史学斗争、抗衡、交替时期,20世纪50年代,新史学取代了传统的旧史学.新史学强调把历史研究扩大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分析、解释,主张打破学科界线,提倡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8.
史学文本作为信息型文本,重在具有向读者传递史料信息的作用.为了让读者在时间进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以《美国学校历史课本》翻译为例,分析史学文本中时间关系句的特点,旨在探索适用于史学文本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史学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史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笔者重新回顾学术界关于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原因的研究成果,着重考察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特点和形成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新文化史的产生是在传统史学的土壤上滋养的。在上世纪60、70年代,新文化史学的产生受到三大方法和理论的影响得以发展。它的主要特点是着眼于群众的社会文化发展史,在研究范围上反对宏大叙事,主要研究大众文化。它的出现成为世界史研究的新范式,引起中国史学研究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史学文本语言正式、 严谨,涉及的文化背景较多,因而与其他翻译类别相比有很大不同.本文以一部美国课文的英汉翻译为例总结史学文本的特点及史学翻译的常用方法.笔者针对历史课本的特点,以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为指导,运用增减译法、 换序译法、 转换译法、 拆分译法等相关翻译方法解决了翻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胡思敬是清末民初十分守旧的人物,而他的《国闻备乘》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史学著作。其所载是研究清末政治的重要参考史料;所体现的史学思想倾向,在中国史学史和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此外,是书在历史编纂学和历史文学方面也都有一定的成就。本文针对该书的撰述动机、主要内容、编纂特点等方面做一系统探讨,以便揭示其史学特点及史学价值,更好地利用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3.
史学理论研究是历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鉴于近年史学实证研究硕果累累、理论研究明显滞后的状况,<史学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学术月刊>、<河北学刊>等编辑部先后围绕史学理论问题组织笔谈,力图引领学界开展史学理论研究,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促进历史学的理论建设.20cr7年度,史学理论研究成为史学研究的一个亮点. 史学理论 2006年11月5日至7日,第13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西子湖畔召开.会议围绕着中外历史哲学问题、文化与文明问题、世界历史与现代世界体系问题、全球化与全球史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问题、西方主要史学流派、传统史学、史料学、史学的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注等问题,展开了坦诚、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年度经济史学工作者仍旧保持对史学理论方法问题的浓厚兴趣,对西方史学理论及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作了进一步探讨。值得重视的是,伴随对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转型社会的研究及环境史视阈下的经济史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它成为本年度经济史研究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陈学霖关于北京建城传说的研究几乎贯穿其学术生涯,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他对北京建城传说的研究以大小传统说为理论依据,在史学的框架内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印证和阐发了流行的民俗学理论,对加深认识元明史事与人物、对近代民间信仰与传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史学研究的新角度和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李君 《黑河学刊》2010,(10):87-88
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的后现代史学对中国史学研究也形成了有力的冲击。面对这些冲击,我们必须冷静地处理和分析,既要看到它的合理性,又要看到它的消极性。将后现代史学和中国史学研究完全对立是不对的,二者可以互补长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中国史研究的经济学方法”研讨会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史学者日益重视研究方法的探讨和运用,这似乎成了近年各国学界共同的趋向。这次在美国夏威夷和图森召开的两次会议,则是专门探讨如何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史的问题。鉴于经济史研究中历史学方法与经济学方法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会议的组织者罗斯基(Thomas Rawski)邀请了四位较有成就的经济学家与近二十位经济史学者直接对话。与会的经济史学者多为美国较为年轻的、对经济学方法感兴趣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来美访问或留学的几位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学者、学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使得这次小型的方法研讨会颇具国际色彩。  相似文献   

18.
何捷 《黑河学刊》2011,(8):192-193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科学史学在中国有着长足的发展并日趋成熟,这主要表现为:科学史学正经历着"再建制化",其国际影响力和地位迅速上升,科学史学出版物的日渐繁荣和科学史学研究上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年鉴学派作为20世纪最负盛名的史学流派,其总体史研究、跨学科研究和问题史学的观点对世界史学的发展影响巨大,改变了过去史学研究的狭小范围和闭塞的研究方法,对于史学研究而言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可以促进研究领域和方法的拓展与深化。若遵循全面历史的研究方向与原则,年鉴学派自身的发展过程亦可以看作是史学发展的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形态的经济史学发端于20世纪初,迄今百有余年。百余年来,经济史学的研究领域可谓广泛,研究方法可谓多样,研究成果可谓丰硕,前后相继的学者在对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断探索的同时,亦在努力建构经济史学科自身的研究范式与理论体系。对于中国经济史,赵德馨先生在察古今经济变迁之始末外,复以全局之视野、敏锐之洞察力进行了理论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构建其全新的分析框架,此已为学界深知。然赵先生苦心孤诣处非止经济史学,亦在于经济史学概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