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全民医保的率先试点地区,天津市在近几年内努力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和全市统筹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克服了其他试点地区在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农民之间缴费、补贴、个人账户和管理上的巨大差别,提高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本文旨在调查天津市民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感受和满意程度,研究满意度背后所隐藏的基本医疗保险的优劣之处,同时找出天津市全民医保的经验及尚需改进的地方,以期实现更加便民利民、顺应社会的医改之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民医保的率先试点地区,天津市在近几年内努力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和全市统筹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克服了其他试点地区在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农民之间缴费、补贴、个人账户和管理上的巨大差别,提高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本文旨在调查天津市民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感受和满意程度,研究满意度背后所隐藏的基本医疗保险的优劣之处,同时找出天津市全民医保的经验及尚需改进的地方,以期实现更加便民利民、顺应社会的医改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保障》2012,(10):11-11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概念应该是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作为一个医疗保障体系、从整体上进行统一筹划和制度安排,消除户籍界限、身份界限和职业界限,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平等,自由的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利。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标志着未来五年,我国将建立全覆盖的城乡一体化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当前医疗保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全面推进普通门诊统筹、城乡统筹和市级统筹三项统筹。  相似文献   

5.
刘振斌 《企业研究》2011,(5):104-10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标志着未来五年,我国将建立全覆盖的城乡一体化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当前医疗保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全面推进普通门诊统筹、城乡统筹和市级统筹三项统筹。  相似文献   

6.
继天津、重庆、青海、宁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广东省于日前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已经有6个省级单位基本实现了城乡医保统筹。这是2012年9月8日由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在广州市举办的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经验交流与政策研讨会上透露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广东省在深化城乡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方面步伐不断加快,力度不断加深,到2012年底,已经基本建立起统筹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城乡医保制度的统筹,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怎样的实惠?他们的反映如何?在享受到相应的医疗保  相似文献   

8.
杨洁郭瑞 《管理观察》2017,(20):137-139
随着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保制度的不断贯彻落实,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全民,医疗质量和医保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医院的基本和核心管理方法和手段,医院医保的管理也需要逐步推进精细化管理以适应医院的发展需求。医院医保的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医保质量的关键,也是推进我国医保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进行概述,探析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统筹城乡医疗保险的方向。城乡医保制度体系如何整合、怎样整合?整合后能否实现城乡保障均衡持续发展?需要地方在既有目标下,探索整合城乡的有效途径。在统筹城乡医保的道路上,广东省成为整合第一梯队的省份。目前,全省21个地级市均已明确理顺管理体制,实现城乡统筹。医疗保障从"人人享有"进一步提升为"公平享有"。广东省在统筹城乡医保的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样的办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巡视员、副厅长林王平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阳泉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来,建立完善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全覆盖,成为山西省迈向"全民医保"时代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随着人口结构与人口流动的快速变化,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医疗保障制度迫切需要政策衔接和制度整合。实行城乡医保制度的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医保制度发展的方向与必然趋势。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城乡一体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健全。本文主要就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必要性、建设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衔接的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及全民覆盖,人们在享受医保政策的同时,对看病就医有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垫付的医保和新农合资金也越来越多,这就给医院医保收入的确认和账务处理增加了难度,对医保回款的对账和医保资金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公立医院医保资金账务核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加强医院医保资金管理提供了方向,确保医保资金及时收回,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3.
李则 《新远见》2013,(6):49+14
拥有完整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权,只是医保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完成助力公立医院改革攻坚的重任,还需依靠高效专业的管理能力。2009年正式启动的新医改,将"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列在五项重点改革任务之首。实施三年后,全民医保的网络疏密交错、初见体系。然而,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当今中国,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在此背景下,基本医保因制度、管理、资源的三分格局,凸显诸多掣肘。  相似文献   

14.
李则 《新远见》2013,(Z1):58-62,12
支付方式改革不仅成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的必然选择,还成为撬动公立医院改革的有力抓手。在过去几年,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最大的成绩,莫过于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从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下称"新农合")的启动,到2007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确立,再到2011年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体国民目标的实现。仅仅10年光阴,中国全民医保体系便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巨变。而且,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财政的日趋殷实,全民医保的报  相似文献   

15.
孙婷 《管理学家》2022,(2):67-69
随着医保政策的全面推行,我国已经逐渐步入全民医保的正常轨道,医保基金作为参保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1],事关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其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医疗保障基金在使用过程中受制度体系不健全、约束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存在医保基金使用浪费、欺诈骗保问题时有发生等问题.因此,对于医保基金的合理、合法、合规使用问题,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文章就从我国医保基金现状出发,根据我院医保运行情况来对部分公立医院医保基金监管中存在的风险及其原因以及安全管理策略、监管的必要性等进行讨论,要求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2].  相似文献   

16.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多层次医保体系。医保体系建设既是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又是一个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以医保基金为主线的管理体系建设,是解决我国医保问题永恒的主题。文章以内部控制的视角,分析了医保基金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按照现行内控法规政策的要求,系统地论述了如何建立社保机构内部控制基本框架体系并保持其制度设计与运行有效性的基本路径和保障措施。旨在通过医保内控建设与实施,实现解决医保问题和提高医保管理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医保制度建设成就显著,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制度覆盖面已达95%以上。然而,医保制度发展仍面临着多元分割和待遇悬殊、运行效率不高、健康干预缺乏等多方面的挑战,医保制度对医药卫生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层面上覆盖所有居民,为全民基本健康打下扎实基础。然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分设、管办不分、分块运行等弊端也日渐暴露,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现,加快推进一体化的城乡医疗保险体系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月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纲领性政策文件,将统领未来十年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构建一个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增强公平性、协调性,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看病贵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是政府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张家港市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衔接,让百姓浸润在新的医保"阳光"下。看病贵既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各级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江苏省张家港市开出良方——加快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衔接,城乡社会医疗保险救助制度融合统一,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及社会医疗救助体系,使城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