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融系统的兴起和发展实现了实体经济的虚拟化,而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又实现了虚拟经济的实体化.在这两个过程的相互作用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际上已经逐步融合,很难通过简单的二元法进行划分,广义虚拟经济研究可能能够为对这种经济现象的分析提供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本文将在对现有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成果的梳理的基础上,尝试深...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社会属于真正的信息社会,国家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不再以GDP等纯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以服务、体验等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经济所创造的虚拟价值越来越成为主导因素,由此产生了新的经济形态,即所谓的广义虚拟经济,它的出现使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人们的生活、心理需求的满足。而物联网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延伸和扩展,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应用,为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引入了一种崭新的服务方式,它正是以人们的体验与服务为特征,我国已将物联网作为一项新的内容纳入到"十二五"规划之中。因此,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出现对于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从具体方面探讨物联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房地产经济虚拟化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无法用实体经济的相关理论解释,而广义虚拟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首先对房地产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进行了界定,并在其基础上分析了虚拟经济对房地产实体经济的影响,继而又剖析了房地产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化的表现,最后提出了房地产实体经济和虚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经济重建过程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趋势正在出现回归.本文以先行者美国的物联网产业为考察对象,探讨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崛起,分析它对美国的产业格局和经济结构的改造,折射其中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去脱节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广义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出现的种种失信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广义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信用问题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文章揭示了在非对称信息的现实环境中,信用在广义虚拟经济中的作用机制,并试图从传统文化、制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失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具体思路,以及从市场主体的信用制度和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两方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实体经济增长理论在解释经济增长多样性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有必要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对其进行重新思考.本研究认为不可直接定价的广义虚拟变量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以环境质量需求、公平需求和声誉需求为例,探讨了不可直接定价的广义虚拟经济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相互"连通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交叉作用.本文借助种群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模型,研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均衡点及稳定性.研究表明只有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适度时才能使经济保持平稳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虚数对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虚数的图形表示法提出了广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图形表示方法,即用实轴表示实体经济,用虚轴表示广义虚拟经济.定义了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经济状态、经济结构、经济边际增长量和极端经济状态的几何含义,使用图形表示法分析了经济增长的一般轨迹,以及经济危机四个阶段的特征,提出了横"S"曲线效应,强调了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虚拟经济特别金融部门规模的扩张,能否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呢?对此,本文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考察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金融部门扩张的效率和影响,发现当金融部门规模增长过快时,不但会降低金融部门的功能效率,而且还会给本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虚拟经济特别是金融部门的发展,不能过分注重规模,而应更加关注其功能的实现,以及服务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实体经济的发展衍生出虚拟经济,然而虚拟经济又是与实体经济相互照应,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又是以实体经济为根本.但是随着虚拟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总量和增加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与此同时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搞清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又一次信息推动,以实现人与物之间的实时信息传递改进社会活动过程中各种功能的运作方式、对经济效率产生推动,其功能在于以实时管理提高时间、空间上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运作效率,促进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在微观层面改善人与物的关联,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物联网的发展可以持续提高经济活动在各个方面的效率,不断降低各方面成本,因此可以为经济的良性发展产生推动作用,是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有效路径。物联网对于经济发展的引领主要在于其在技术上和生产方式、流通方式等方面所带来的创新。物联网与经济增长相互依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经济系统形成与发展的一种主导力量。此外,物联网的发展在长期会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人们的生活模式、活动方式,从而引起公共管理的相应变化并进一步深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交流更为便捷、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基于高技术含量的互联网产业体系不断演进,熨平了信息流传播的阻隔和落差。同时,基于知识体系交叉衍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中国经济质量的提升与效能的增加,推动中国向全球创新价值链的高附加值阶段攀升。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人力资本和制度的软环境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储备和良性的制度环境有助于互联网经济发展,推动平台战略、产业公地和产业森林的形成和优化。本文将分析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影响因子和决定因素,通过基于人力资本弹性和制度发展指数弹性的测度和分析,阐述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探寻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国互联网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代表。与传统企业相比,无形资产是互联网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来源,互联网企业面临来自全球的竞争。对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的研究表明,中国互联网企业,网站浏览量、研发强度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研发投入、媒体曝光度以及竞争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网上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了感知风险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分析了我国网上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及其来源.揭示了消费者在网络环境与实体购物环境中有着不同的风险感知。本文认为,网上感知风险主要与互联网、网上交易、网络零售商和物流配送服务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金融发展是一个新命题.由于互联网金融与共享经济相融相通的特性,决定了互联网金融是受共享经济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共享经济向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深入渗透、全面融合及再次创新,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合规健康的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共享经济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次,总结了共享经济时代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面临的时代机遇,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融资需求强烈,需求带动成长;监管体系日益完善,合规发展的基调确定,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体系保障;理财需要和消费升级,推动行业持续变革.最后,为促进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发展,指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方向.  相似文献   

16.
工业互联网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和服务载体,并渗透到产业与企业各个层面,深刻影响着制造业产业融合水平。基于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工业互联网视角下平台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融合的关系,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水平对产业融合的作用机理,检验制造业升级对平台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融合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对技术融合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的影响不显著,对供应链与价值链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升级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供应链与价值链融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升级和产业融合三者间关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产业发展所需要素资源有赖于知识网、社会网、物联网和价值网4种网络的承载。在研究四网联动、四网融合及其与产业集群组织经营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全要素网络概念、结构与框架。随后,对全要素网络虚实二象性进行剖析,认为全要素网络虚象是知识共享与计算网络,而实象是要素的分布式存储网络,实象与虚象之间存在关联与映射关系。最后,从虚实相生和虚实替代两种作用关系出发,分别研究了产业集群生成与演化机理,对基于要素网络优化建设视角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其影响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为全面突破传统民主形式的局限注入了新的生机,对民主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的网络民主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本身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通过对网络民主的定义、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加以分析研究,进而对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完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