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节目也越多地被受众所喜爱。我国坚持以人为本,这从侧面反映出民生新闻的重要性。尤其近年来随着发展迅速的电视民生新闻而产生的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节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节目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探析相应的对策和方法,促进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节目健康、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民生新闻继续成为中国电视领域的热点,全国各地上百个民生新闻栏目仍然是红红火火。电视民生新闻是21世纪出现的电视新闻新现象,具有亲民性、现场性、互动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民生新闻在经过了近六年的成长,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从发展到鼎盛,从鼎盛到平缓的这么一个电视节目周期律之后,民生新闻的种种弊病暴露出来。加之民生新闻自身难以逾越的局限性,学界对民生新闻转型的呼声日益高涨。民生新闻究竟该如何转型?很多学者把公共新闻作为这一命题的首选答案。本文总结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态势,并以地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江汉风》为例,对当前民生新闻实践操作中类似于公共新闻的一些做法给予分析和探讨,力求找寻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公共新闻之路。  相似文献   

4.
民生话题关乎百姓生计,也是当前的社会热点。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增进新闻传播的"社会能见度",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拥有民生的情结,创新的意识,全方位拓展民生视角,找出新闻事实中的民生因子;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辩证的分析、深入地挖掘,实现从小民生到大民生的自我超越;民生新闻评论还要努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度、言之有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看分析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认为一些新闻报道民众生活的不断改善以及其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导向和舆论支持之重要环节,因而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就是一种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从构建和谐社会之具体举措与报道民生新闻之实际内容的一致性上就能够显而易见.如今,新闻传播媒介应该充分而清醒地认识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真、积极并且是十分主动地做好报道民生新闻的工作.毫无疑义地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导向、有力促进和舆论支持.然而现在以及将来的新闻传播实践中,为取得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致性,尚有值得引起注意并将应逐步予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大会主题"中"促进社会和谐"之要旨,初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广泛而深刻之社会内涵,也初步探析报道民生新闻的理论和实践之思想意义,认为民众生活的不断改善和他们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而报道民生新闻也就必然地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而久远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超越以往历史的社会变革当中,及时而准确、全面而科学地报道民生新闻,将会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将会以强大的舆论影响和充实的精神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以激励人们满怀信心地面临眼前的困难和挑战,沉着冷静地应对当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克服前进路途的一切艰难险阻而奋力前行,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齐心协力地去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7.
电视民生新闻立足大众立场,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更多地给了平民百姓,是电视传媒平民化的趋势,是新闻节目的一大进步。本文将结合成功案例对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8.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创造了收视新高,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这与它的独特、新颖的特色分不开.一是播报内容的针对性,二是播报形式的独特性,三是形象定位的"平等、公正、亲民"性,四是主持个性特色的鲜明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电视新闻业界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此类节目大都以突出新闻报道的动态性、现场感、亲和力和参与性深受百姓欢迎,但也存在不少诸如节目样式趋同、过于粗俗化、题材狭窄琐碎等问题。笔者认为,民生新闻要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坚持平民化避免媚俗化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0.
CCTV-2"直击华尔街风暴"的特别策划报道在业界和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其在新闻策划和报道方式上有很多成功之处.在策划上,审时度势,主动出击;持续传播、 "培养"现众的危机意识;议题设置,引导真论.在报道方式上,专业性和权威性相结合;资讯与深度相结合;国内和国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新闻立台”仅仅停留在政治层面的单一格局。走向市场的电视媒介逐步认识到了经济上要切实实现“新闻立台”。也学会了为栏目配上彰显特色的广告词,像《南京零距离》的“《南京零距离》,就在你身边”、《服务到家》的“服务到家,有事你说话”等,逐渐从政治色彩浓厚走向新闻色彩浓厚。  相似文献   

12.
制作一条好的电视经济新闻,除了要注意把握新闻的整体结构、整体效果,具有新闻整体意识和新闻敏感性,记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常识和对经济现象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掌握相关的经济背景、意义以及影响,迅捷、准确地从中抓住新闻兴奋点和切人点,这样才能采编出耐看、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企业通讯员应摆好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以读者本位关注普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一方面抓住民生新闻的内涵,用当代视野写好企业人物和事件通讯;另一方面,采用民生新闻的写作手法,处理好通讯的细节描写;与此同时,深入理解民生新闻,提高通讯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媒体的监督和宣传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以人为本的国家建设中,让改革的成果惠及民生的发展理念也将民生新闻的生存空间拓展的非常宽泛,众多形式的媒体也纷纷在民生新闻上下功夫、做文章,以此博得众读者对其的认可,使文化商品的竞争也陡显激烈。一条“有读者缘”的民生新闻可以有几十家媒体抢炒,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媒介中,电视算是独树一帜,不管是新闻、时尚、资讯,还是文艺节目、体育比赛,既迅速又领导时尚新潮流,什么地方流行什么产品,这些产品有什么特色,会带来什么样的商机,电视上都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6.
王磊 《中国科技投资》2013,(14):242+229
《曲靖新闻》是曲靖电视台一档以时政新闻为主,服务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新闻栏目。长期以来,由于其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缺乏亲和力,导致群众不愿意看,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从报道思维、报道角度、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语言的改变来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英语听力不仅是人们语言交际中接受信息的重要方式,并且在语言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英语新闻在词汇、语法、句式和结构等方面与日常交际用语相比都有其独特性,新闻材料一般直接源于英语语言国家的广播或电视报道,是训练听力和学习英语文化的最佳途径。但目前英语新闻听力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效果甚微。论文通过研究这一现状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可借鉴的策略,以提高英语新闻听力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受众的新闻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变,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从过去主要靠电视、报纸、杂志、广播获取新闻信息,转变为以手机、平板电脑来获取新闻信息。如今,传统媒体为了生存发展秉持着互联网思维纷纷寻找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当务之急是了解受众信息,摸清楚受众喜欢什么样的"新闻产品",从而增强受众黏连度。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的新闻阅读习惯,在某种程度上能代表年轻群体,符合互联网的鲜活属性,对转型媒体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司法的独立、公正离不开媒体的监督和支持。但是,如果新闻媒体介入毫无顾忌,必将对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案件产生消极影响,如果完全排斥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舆论影响,可能会产生司法腐败,而媒体的司法报道若不加限制,则新闻舆论监督就可能走向"新闻审判"。  相似文献   

20.
叶文娟 《全国商情》2010,(11):116-117,120
新闻策划作为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外在表现,是其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适当的操作方法,对新闻事实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角度新、选材精、立意好、挖掘深的报道,从而起到深入反映事物的社会价值,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正确引领舆论导向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闻策划作为一种创新理论,毕竟只是新闻工作的一种手段,既不是新闻工作的目的,更不是全部的新闻工作。因此,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在认识上和实践中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