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汤欣 《中国金融》2020,(8):38-40
"先行赔付"制度细则需要具体确定赔付主体、赔付规则、赔付数额、赔付方案的制订程序等,在此之前,更重要的应是厘清赔付的基本性质先行赔付又称为"先期赔付",按照2020年3月刚刚开始实施的新《证券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是指发行人因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或者其他重大违法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相关的证券公司("赔付主体")先于司法裁判,委托投资者保护机构,就赔偿事宜与受到损失的投资者达成协议,对投资者损失进行赔偿,事后再向其他责任主体进行追偿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职工互助保障是由工会组织开展的经济性社会互助活动,其中,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是广大职工迫切需要的一个保障产品。本文通过调研到的某省职工住院费用以及医保统筹赔付情况拟合出住院医疗保障产品赔付额的分布;讨论住院医疗保障产品的免赔额、最高限额、赔付比例,以及住院医疗保障的纯保费;对管理费率及风险储备金提取比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种植业保险单位保费赔付额的影响因素和具体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保费补贴资金效率和政府支农力度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单位赔付的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率不仅对单位保费赔付额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而且通过影响受益率对单位保费赔付额产生间接影响;政府支农力度在受益率影响单位保费赔付额的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地方政府以“投保人”身份参与农业保险,随着地方政府保费负担率上升,农业保险单位保费赔付额与当年实际灾害风险损失的偏差增大。  相似文献   

4.
在意外发生之后,来不及沮丧或者难过,拿着合同你找到保险公司,却被告知由于除外的原因,你不能获得赔付.出现了保费和意外的双重损失,对谁来说都很难接受.  相似文献   

5.
非寿险赔款准备金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和财务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准备金评估方法通常基于汇总的流量三角形数据进行建模,没有充分利用个体索赔案件的信息,且存在参数过度化、难以处理大额赔款和负增量赔款等问题。本文基于每份保单的个体索赔信息,使用随机森林和XGBoost等机器学习算法对案件的赔付状态、赔付金额分别建立了预测模型,改进了传统准备金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赔付状态的因素主要是结案状态、报案延迟等跟案件相关的信息,而影响赔付金额的因素则主要是历史赔付金额等反映出险事故严重程度的信息。本文最后还给出了RBNS准备金的预测分布,其结果更加接近准备金的真实值且方差更小,表明在非寿险RBNS准备金评估中,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个体索赔准备金评估模型优于传统的准备金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6.
不少人认为,保险投得越多越好。但有的投保人发现,虽然投了多份保险,最后却没有都进行赔付,对此他们很不理解。哪些险种不能重复赔付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的赔付以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额为限,并不是保险投得越多赔得就越多。以下两种保险在这方面最为典型。财产险财产险的赔付坚持损失补偿原则,保险公司只赔付损失的部分。即使投保人投了多份保单,或者投保的价值超过出了标的物的价值,发生保险事故后也只能在损失范围内赔付。医疗费用型险种通常医疗保险的赔付分为两种类型,即费用补偿型和定额给付型保险。  相似文献   

7.
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法规及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缺失。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予以扶持,也很少有地方政府或者相关机构出台有关管理条例,在主体、险种、期限、赔付、责任追究等诸多问题存在法律真空,加之未设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仅仅由各家商业保险公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保险理赔机制运行20多年来,对保证各家保险公司为客户合理公正赔付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迅速发展,现行理赔机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常常导致保险业出现理赔评估有失公正、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赔付纠纷难以及时有效协调等突出问题。为此,笔者建议依法设置独立于保险公司之外的专业理赔机构。一、目前我国保险业评估存在的问题1995年10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可以聘请依法设立的独立的评估机构或者具有法定资格的专家,对保险事故进行评估和鉴定…  相似文献   

9.
王丽珍  李静 《保险研究》2011,(5):96-102
本文针对当前典型的保险基金投资策略模型的不足,结合当前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的主流方法,建立了同时考虑保费收取与赔付支出、破产概率、VaR限额的RAROC最大化模型,得到了最优的投资策略.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了索赔强度、保费收取率、个体赔付额度等因素的变化对该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保险公司必须根据承保状况及时调...  相似文献   

10.
存款保险制度在全球建立已近80年,在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日益被认同,已成为保证银行业稳健运营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存款赔付是存款保险机构最本质的职能,是保证存款保险制度维持金融稳定功能有效性的基础手段.本文对国外存款保险立法中关于赔付时间和赔付方式的规定进行比较和总结,以期为我国存款保险立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保险欺诈及保险反欺诈 我国《刑法》把保险欺诈定性为一种犯罪行为,《刑法》第198条作了明确的界定:“保险欺诈罪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或者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或者编造未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资料显示,欧美发达国家的保险业赔付总额中,有15%~30%是因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诈骗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就农业保险的发展问题,理论界、农业和保险业人士,进行了颇多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这些分析和见解,各有所长,各有所依.但2∞2年盛夏,郑州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冰雹灾害,而农险赔付再现"零赔付"的现实,又一次提醒我们,关注农业保险问题.  相似文献   

13.
潘文娣 《海南金融》2013,(10):71-74
在存款保险制度中,存款赔付是否允许采用抵销,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做法不同。存款赔付中的抵销权制度关系到对存款人赔付的金额、众多债权人在清算中利益的分配,以及与本国现有的法律制度相协调等问题。本文在比较分析国外存款保险赔付中的抵销权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抵销权制度法律环境,指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采用抵销权制度的重要意义.并对存款保险赔付中的抵销权制度安排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或者单位在进行商品销售或者是提供劳动服务后向相关购货单位或者个人出具的合法款项,一旦应收账款出现什么问题,会直接造成企业资金流转方面出现停滞,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行.在企业运行中,往往都会进行存货活动,但是由于存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如果出现存货异常时,就会造成货物出现贬值、破损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产生,直接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应收账款与存货异常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同时出现或者是单个出现,都会对企业的长期有效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做好应收账款与存货异常工作,是现阶段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分析影响公路系统经济效益的不同因素,对影响公路经济效益的直接因素或者间接因素进行科学化的调整和控制,才能让公路系统得以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公路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今年年初的冻灾使南方多个省份的农业遭受严重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多亿(不包括工矿企业),保险公司的赔付至多50亿。在这50亿的赔付中,纯农业保险赔付仅占5%,而在国外,类似案件的赔付率在30%左右。这次南方的冻灾,使我国农业保险的短缺充分地暴露在公众面前。发展农业保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立法、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17.
广义线性模型(GLM)是一种基于风险分类的定价方法,也是目前公认的,非寿险产品费率厘定通用的指导性方法.GLM构造了一个考虑到各种已识别风险因素的费率厘定模型,并有效的体现了损失因素与损失赔付的各种特性.  相似文献   

18.
先期赔付制度作为对证券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模式的一次机制创新性探索,在本轮《证券法》修订中引发了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先期赔付制度现有实践案例,分析该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风险与法律难题,包括其是否应当具有强制性、与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的关系、如何制定公平有效的先期赔付方案、先期赔付协议具有何种法律效力等,并提出不宜强制保荐人等主体先期赔付、正确处理先期赔付制度与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的关系、先期赔付协议对其他责任主体具有效力但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赔付人须以投资者实际损失为上限进行追偿等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人恶意不当理赔的行为屡见不鲜。由于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双方当事人地位悬殊,保险人基于对利益的追求,常发生无正当理由拒绝赔付或者拖延赔付的行为。基于传统违约责任的局限性,并不能对保险人造成震慑力,不利于保险业的长远发展。美国制度中保险人恶意不当理赔的法律责任由传统的违约责任扩建至侵权责任,同时扩大损害赔偿范围,确立恶意标准等规定对于我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保险+期货”能够有效弥补农产品价格保险在目标价格厘定困难和缺乏系统性价格风险分散途径方面的缺陷,规范农产品保险的承保及理赔标准。但期货价格对个别试点地区现货价格代表性不高、期现价格联动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参保农户时常会面临赔付不足或赔付过度的情况。本文采用玉米和大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数据,分析了“保险+期货”的赔付情况及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实际保障效果,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果对“保险+期货”赔付合理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套期保值效果越好,“保险+期货”项目的赔付偏差越小,套期保值效果的提高能显著增加“保险+期货”项目的赔付合理性,但影响效果在不同实施模式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建议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基础设施,制定更为合理的赔付标准,规范查勘定损工作,以改善赔付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