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既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银行业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提升整体实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从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的背景出发,总结了世界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和趋势,然后重点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赵军 《时代金融》2012,(11):98+104
近些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已经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不仅仅是我国银行业融入到世界的经济金融体系之中的要求,同样还是中国银行业进行自身整体实力提升客观的需要,最重要的是,金融创新更加是国际银行业进行自身发展大势所趋。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我国银行业进行金融创新制度基础以及物质基础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且在最后将后金融危机这一时代背景下国际的金融监管中新理念进行一定的结合,对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危机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赵军 《云南金融》2012,(4Z):98-98
近些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已经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不仅仅是我国银行业融入到世界的经济金融体系之中的要求,同样还是中国银行业进行自身整体实力提升客观的需要,最重要的是,金融创新更加是国际银行业进行自身发展大势所趋。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我国银行业进行金融创新制度基础以及物质基础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且在最后将后金融危机这一时代背景下国际的金融监管中新理念进行一定的结合,对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危机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危机时代开始步入,金融创新在我国银行业不仅要融入到金融体系建设中去,还要以自身需要提升整体实力。因为金融创新是国际化银行业自身发展的主要趋势,所以,本文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制度中基础物质条件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创新性的发展决策。  相似文献   

5.
国际银行监管改革:突破、影响与中国应对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取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和经验,中国已正式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写入十二五规划。本文对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主导推出的国际银行监管改革的背景、主要创新和突破进行介绍,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分析巴塞尔委员会提高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的意见对国际银行业监管思想的影响及对我国银行监管的挑战,最后提出我国银行业在后危机时代应对国际银行业监管变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在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历史警示。当前,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银行业如何实现金融产品创新和稳定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针对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新时期的创新发展路径。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金融投资金融风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银行业金融创新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金融创新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金融创新既是促进金融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带来金融风险、导致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金融创新及其风险防范问题是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着重对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并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总体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我国的银行业金融创新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8.
陈航 《金融论坛》2011,(12):106-112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创新需求的动力入手得出创新是中国银行业提升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动力,但应遵循理性的金融创新路径,必须与经济发展的程度、金融发展水平、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相匹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如下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相结合的对策:加强金融监管,扩大监管范围,注重金融创新中的风...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当前与我国银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即金融产品创新。文章以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对金融创新涵义及其风险性特征的阐述,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国际性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创新应选择的正确路径,这将有助于当前和今后我国金融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从全球金融危机看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金融创新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却反映出国际银行业在创新过程中的一些严重问题,为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提供了一些启示。本文对国际银行业近年来的金融创新进行了反思,总结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现状,并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Several financial and banking sector reform programs were institute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e underlining purpose of these reforms was largely to improve banking sector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introduce bank privatization mechanism, introduce clearance and settlement systems, infuse competition and to stimulate financial innovation.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1) review the relevant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market survey reports on the financial & banking sector reforms undertaken in Pakistan and elsewhere, 2) analyze how these reform programs develop digital banking culture and increase financial inclusion in the country and 3) guide future research by putting forward a research agenda.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suggest a link between the financial and banking sector reforms and the stimulation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the promotion of digital banking culture; and the infusion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n Pakistan. We discuss managerial/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limitations and present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金融制度安排、金融创新与银行监管存在着辩证关系。监管体制差异、监管内容的不同以及监管执行力的差别等,都会导致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绩效之间的不同组合。在中国经济转轨和市场全面开放的双重背景下,只有完善现有的银行监管制度,才能既保持金融稳定运行,又能推动金融创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20,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15,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越来越倚重于科技创新能力、金融市场效率,尤其是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市场链条的联合创新。本文从如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出发.阐述科技银行业务的内涵,分析上海开展科技银行业务的优势,结合科技银行业务的国际经验,提出上海开展中国式科技银行业务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金融产品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都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入分析金融产品创新对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探讨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对于商业银行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倪骁然  刘士达 《金融研究》2020,483(9):136-153
本文研究了地区层面金融同业活动对实体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基于各省份金融机构开启同业存单业务的研究表明,地区层面金融同业活动显著提升了当地上市企业股价大幅下跌的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同业存单业务的发展,当地上市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风险水平有所上升,而业绩表现和市场价值有所下降。上述发现表明,企业融资链条变长后,信贷市场道德风险上升,部分企业因风险偏好增强导致经营风险上升,更容易突然出现负面事件而导致股价大幅下跌。本文的发现揭示了金融同业活动存在监管规避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实体企业的潜在路径,凸显了完善金融监管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倪骁然  刘士达 《金融研究》2015,483(9):136-153
本文研究了地区层面金融同业活动对实体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基于各省份金融机构开启同业存单业务的研究表明,地区层面金融同业活动显著提升了当地上市企业股价大幅下跌的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同业存单业务的发展,当地上市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风险水平有所上升,而业绩表现和市场价值有所下降。上述发现表明,企业融资链条变长后,信贷市场道德风险上升,部分企业因风险偏好增强导致经营风险上升,更容易突然出现负面事件而导致股价大幅下跌。本文的发现揭示了金融同业活动存在监管规避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实体企业的潜在路径,凸显了完善金融监管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跟该国银行业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并随着其国内金融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变化。金融结构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是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由于金融创新使得金融结构不断变化,而做为上层建筑的金融监管体系也通过不断变化,力图适应金融结构的变迁。本文在金融结构视角下对各国金融监管体系变迁的过程进行了考察,并从宏观层面归纳世界各国金融结构与金融监管体系变迁的大致规律,以期对中国目前进行的金融监管改革给出一些有意义的启示和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