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81年到2000年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率为12%,比第一产业高出7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高出一个百分点.2002年在世界经济总体上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1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8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298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3亿元,增长7.3%.全年工业增加值45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的发展仍很重要,这要求我们弄清中国工业发展的因素,对症下药,更好地促进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增长方式和特点,必须大力提升其创新能力,从效率的层面看就是力图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而提高产出.通过创新系统理论和技术效率理论,本文应用DEA方法测度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3个行业1999~2006年间的行业R&D效率.研究发现,大中型工业企业近年来R&D效率提升并不明显;高投入强度的行业并不具备显著的效率优势.从长远来看,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加大投入,创新效率的提升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研究与发展(R&D)活动投入是推动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的源泉,对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R&D资源投入的调查分析以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研究,得出了黑龙江R&D资源的投入规模与分布状态的详细研究结果,以期对黑龙江省R&D经费投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运用工业发展阶段与经济增长要素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认识陕西工业发展所处阶段与工业发展要素投入的不同特点,对正确把握工业发展的现状,引导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陕西工业发展阶段的判断 1.工业化阶段发展的判定指标及标志值。为了方便,特将工业化不同阶段指标(%)列表如下: 关于此表,再作如下说明: ①P1为工业化结构比重数。针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性,设计这一指标更能反映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实际。其公式为: ②P2为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 ③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工业化最主要的标…  相似文献   

5.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优惠的工业地价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现实途径。对于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在解释工业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中,工业土地投入应作为重要考察要素。利用全国2007-2011年的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选取工业总产值、工业资本存量、工业劳动力数量和工业用地存量等主要观察变量,建立了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以全国城市尺度解释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全国层面的工业经济发展仍十分依赖土地要素的投入,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等地区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科技投入的增加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不同,本文搜集了近十年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诸要素的相关数据,然后对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及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认为:我国东部地区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状况与中部与西部地区相比是遥遥领先的。R&D人员与R&D经费支出与GDP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对于不同区域不同的科技投入指标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R&D活动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R&D经费投入不断增长,但与国际一般规律相比较,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不足,明显滞后.从R&D经费投资主体来看,我国的R&D活动呈现出企业主导型显著特征,政府的投入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了基础研究的落后.文章针对这些状况,就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和模式以及R&D活动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以中国工业行业(1993~2006年)为研究对象,在将R&D资本存量分为本国本行业R&D、本国其他行业R&D、外国本行业R&D、外国其他行业R&D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对它们对生产率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体行业样本下除了外国其他行业R&D资本对生产率影响不确定外,本国本行业R&D、本国其他行业R&D、外国本行业R&D资本对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在不同时段、不同技术水平、不同产权结构等约束条件下,虽然一些R&D投入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抑制,但大多数R&D投入仍有显著的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对石家庄市工业企业的R&D活动进行一个简单的描述:从R&D人员投入和R&D经费投入来对R&D活动的投入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研发成果产出能力情况的分析,对石家庄市工业企业的R&D活动的产出情况进行描述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R&D经费投入总额及其强度(R&D/GDP) 1、R&D经费投入总额比较分析 一般来讲,各国R&D经费投入总额随着经济的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与韩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张祥 《物流科技》2013,36(5):36-40
通过对影响工业增长的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创新投入三个主要因素的数据处理,并以新产品产值、R&D经费内部支出和专利申请量作为创新投入的三个指标,建立相关模型,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工业增长与三种因素投入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芜湖市工业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在不断增长,创新投入对工业增长的影响也在增大,已超过纯粹的劳动投入,但工业企业对创新的沿用度不高,延续性不强,由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2003~2015年京津冀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京津冀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测算要素投入及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区市县之间的经济增长及要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进一步发现资本投入依然是京津冀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京津冀经济增长依然是要素投入的结果;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大部分区市县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合理引导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流动,提升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有效配置;其次,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水平,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增长理论越来越强调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创新从技术到制度两方面提高生产率.产业组织理论则关注产业集中度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如果产业集中度与技术创新有正相关关系,则可以采取政策促进产业集中度的上升,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在我国的转型经济中,我国的企业规模和R&D投入(R&D集中度)、R&D产出(专利、技术改进和创新)的关系,我国的产业集中度(市场结构)和R&D投入(R&D集中度)、R&D产出(专利、技术改进和创新)的关系,本文将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资源再配置与中国工业增长:1985~2007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扩展的钱纳里—塞尔奎因模型分析了1985~2007年资源再配置对中国工业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985年以来我国工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工业行业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结构红利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并不显著。我国工业资源再配置弱效应的直接原因是资本和劳动力的配置不合理,而深层次的根源在于政府主导性的投融资体制、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以及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中国工业资源再配置效应的关键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投融资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发挥市场在引导要素流动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R&D投入不足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尤其是企业研究与开发(R&D)能力的高低."九五"以来,我国加大了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和支持,企业R&D投入的规模不断增长,2004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支出总计为954.4亿元,企业R&D投入总量已排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6.
正工业部门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引擎,对于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有序转换,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所在。当前中国工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结构失衡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障碍。有序推动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实现"新型驱动增长",已成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分析1.三大需求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分析投资是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拉动力量,尤其是2000年以来形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河南工业经济每年都以15%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49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28.23亿元,占中部六省的近三分之一,居全国第五位。河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河南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拉动起来的,这种要素驱动型的工业增长方式必然会遇到资源、能源和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6,(19):59-62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1995—2012年R&D经费支出、R&D人员数、资本投入与GDP的统计数据,利用广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误差修正模型、VAR模型,分析各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表明:R&D经费内部支出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系统具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机制;R&D经费内部支出和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R&D人员数不是引起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R&D经费内部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最后,针对所得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框架,根据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7年的数据,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投资、教育投资和R&D投资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以及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健康投资对产出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估算了我国总量的生产函数以及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此外,本文还将全要素生产率内生化,进一步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借鉴重力模型以及LMDI指数分解模型,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模式确定后20年间经济增长的驱动强度进行动态分解.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资本和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力呈现动态螺旋交替状态,劳动力要素作用力有限;对于区域经济而言,越靠近沿海区域,技术要素的驱动力越强,资本次之,沿海地区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明显高于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