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黎翠梅  徐清 《武汉金融》2020,(4):81-85,88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的推出旨在增加我国信贷支农力度,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但实践效果如何需要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湖南常德227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卷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约束的影响。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对信贷约束强度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试点地区主体的信贷约束强度较非试点地区显著降低了18.64%。此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态度、信贷经历、获得政策补贴也对信贷约束有显著的缓解,而土地流转价格越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约束越大。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推广过程中应注重政策宣传,逐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合理提高抵押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文通过对吉林省5个县(市)367户传统经营主体和172户新型经营主体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需求特征及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差异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需求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需求意愿在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论文最后提出推进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了解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我们对全市主要涉农金融机构进行了调查,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天津市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按照政策要求,不断强化金融服务的意识,创新金融产品,基本满足了天津现代农业的发展.但受各种因素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还存在着贷款难、贷款贵、有效担保难落实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信用、贷款情况、偿债能力等7个方面选取的35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唐山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信用贷款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唐山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效益处于“一般”偏下水平.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创建信用平台,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信用情况;创新贷款模式,化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题;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5.
2014年2月,人总行下发《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 42号,以下简称《意见》.湖南省金融系统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精准、快速落实《意见》中各项措施,收效明显.一、主要做法(一)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湖南金融机构按照“宜场则场、宜户则户、宜企则企、宜社则社”原则,简化审贷流程,实施优惠利率,增加信贷投放,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理信贷需求得到满足.1-7月,湖南12个市累计为“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信贷资金289.6亿元,同比多投放96.3亿元,增幅达49.8%;共支持专业大户2.1万户、家庭农场458户、农民合作社1045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112户,贷款覆盖率达20.5%.  相似文献   

6.
文章使用1586个农户微观数据,基于农户分化视角,就社会网络资本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及其稳健性做了实证检验,发现传统农户更多受完全数量信贷配给影响,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多受部分数量和交易成本型信贷配给影响;社会网络资本可有效降低农户受到的信贷配给问题,但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传统农户之间存在差异:社会网络资本可有效降低传统农户的供给型和需求型信贷配给,但在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供给型信贷配给的同时却增加了其需求型信贷配给;因此,建议对辖区农户进行分类管理,发挥社会网络资本的保障功能,避免由此产生"人情贷款",从而降低农户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张掖市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情况开展的调查,得出金融支持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匹配现象:贷款需求与实际供给不匹配、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贷款融资成本与承受能力不匹配、融资抵押物与抵押担保要求不匹配、农业保险与农业的规模化风险不匹配.并分析其原因在于:实施主办行制度效果不明显,生产资料流转评估确权机制不健全,财政、金融政策缺乏有机联动,最后提出了创新金融产品、加强财政金融联动支持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海 《黑龙江金融》2013,(11):12-14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加强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近年来,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组织迅速兴起,数量不断增多,金融机构顺应农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信贷支持方式,在支持农业组织生产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对实现农业生产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成为“三农”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农村规模化粮食种植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2013年以来,龙井市加大了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截止2014年3月,龙井市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已达660家,其中家庭农场达130家,比上年增加42家。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在发展过程中却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信贷约束;且"二元制"结构带来的农村经济社会的滞后发展,使得农村金融普遍存在金融排斥现象。论文基于金融排斥视角解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约束困境的产生路径,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低资产、低担保、低信用缺陷,加之金融机构的高收益、低成本约束和宏观政策管制三方面因素,导致金融排斥,并提出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约束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三、农业信贷银行的贷款业务法国农村的贷款业务,主要由国家农业信贷银行经营。为了使贷款在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农业信贷银行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稳定的贷款管理制度。(一)贷款的投向和种类国家农业信贷银行的贷款业务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信贷合作社建立时期,贷款仅仅  相似文献   

12.
选取黑龙江省农业发展良好、土地流转机制相对健全市县中的农业经营主体为调研对象,进行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影响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需求的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农业经营主体的借贷行为及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农业经营主体对该险种的需求,其中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影响较弱。因此,政府发布政策及保险公司完善产品设计时,都应充分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保证该保险产品的顺利推广,进而有效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有着天然的潜在需求,但是我国目前农业保险对于产量和收入的保障水平较低。为了调查精准扶贫背景下新型农业主体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情况,论文选取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下湿壕镇为调研对象,通过走访和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需求旺盛,并为保险助力脱贫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以下简称"两权"抵押)试点进展和基层改革探索情况,农业部近期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田东县、田阳县和云南省的开远市、富民县进行了专题调研。与4个试点县(市)的金融、农业、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进行座谈,考察了田东县开远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地走访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总体上看,4个试点县(市)通过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盘活了农村存量资源资产,缓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水平,助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实现"四化同步"的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解决之道在于发展农村经济。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信贷约束现象,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农户个人特征中,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与其正规信贷约束显著相关。年龄越大,信贷约束的程度越严重,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状况越好,信贷约束程度越低;在农户家庭特征中,家庭年收入、是否有房屋产权、是否加入合作社与农户正规信贷约束显著负相关。基于此,本文从农户特征视角出发,提出了缓解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建议:一是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扶贫要与扶智相结合;三是要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四是大力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五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的重要力量.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为有效发挥金融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的作用及辖区农业发展状况,本文以长治市为例进行了详实调查.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江西省泰和县积极把握"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实施契机,在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推动产业化经营的同时,积极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县三家合作银行所有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均为正常类,未出现拖欠本息情况,贷款不良率为0%,利息清收率为100%。一、强化跟踪问效,及时了解掌握受贷对象生产经营情况。为准确掌握放贷对象的基本情况,放贷前对全县专业大户、家  相似文献   

18.
在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下简称“新型主体”)创立之间的关系,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4—2020年中国27个省份1845个县的面板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新型主体创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创立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该结论在控制地区—时间交互固定效应、以“FIGI中国项目”试点构建DID模型等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通过提高农民正规信贷可得性直接促进新型主体创立,还可以通过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间接促进新型主体创立。(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对新型主体创立均具有促进作用;相较于大中型新型主体,小微型新型主体更加受益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主体创立的影响存在县域异质性,地形起伏度小的县强于地形起伏度大的县。本文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主体创立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稳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农业大省山东为例,截至2018年6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者和骨干力量,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600家,农民合作社19.4万家,家庭农场5.5万家,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21万多家,土地流转面积3100余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34.4%。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尤其是农业生产托管发展迅猛,但在信贷保险、设施用地、人才引进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以威海文登为例,近年来文登区围绕解决地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整合区镇村三级资源,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目前全区开展土地流转实施农业社会化经营面积已达土地承包面积的20%,但从前期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摸底调查情况看,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法享受到高效的金融配套服务,不利于农业社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传统农业为基础,以效益农业为龙头,以产业经营为表现形式的新型农业已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面对新形势,南昌市农村信用社全方位、多层次地围绕地方政府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采取灵活多样的信贷服务方式,选准民营、个体私营企业和专业户作为切入点,加大信贷投入,积极稳妥地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截止2001年9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为20亿元,其中对农村工商业及种养大户的贷款就达8亿多元,占40%,比年初上升了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