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杭州市组建的一批多元组织混合、多种功能融合的新型社会组织是一种制度创新。对形成杭州的社会合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经济和城市建设;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实现社会公共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混合型社会组织尚存在组织性质不明、权责划分困难、协调机制和资金运作机制有待健全、政府和社会对该类组织监管和规范不足等问题需要从组织内部机制创新、运作模式创新以及外部政府改革深化和法治健全等方面来共同推进该类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上,会展经济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市场的风向标”。中国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的重要阶段,会展经济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越来越被各地方政府所重视,客观上也要求通过举办大型国际展会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城市竞争力。本文主要从会展业的经济带动效应着手,探索会展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杭州的城市特点并定位杭州的会展业。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活品质之城”是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指引下经营城市理念和方式的重大转变,但“生活品质之城”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力量来推动。就杭州城市自身而言,围绕“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命题,从行政法治化的视角,探讨在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进程中,政府职能、行政权力运作方式以及公务员法律素质等行政法治环境各要素的作用和影响,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些年来,杭州市政府在法治化进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行政立法、行政执法、执法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对策,无疑有利于加快杭州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以及“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法治是善法之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杭州与全国一样,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跳跃发展,特别是法治建设,起步较早,198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199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依法治市规划,2004年开展“平安杭州”创建活动,2006年作出“法治杭州”决定。二十多年的普法教育、十多年的依法治市、五年多的“平安杭州”创建工作等,杭州正逐步向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完备、公民法律素质普遍提高、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公共权力运行规范,公民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法治社会发展,为推进杭州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法治杭州”理念萌发、催生、确定过程与“法治杭州”实践所取得的成绩,反映杭州的领导者、决策层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认真贯彻并落实党和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法治为民,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了杭州的“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本文还通过展望,进一步明确“法治杭州”的努力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5.
构建休闲皖南城市群的条件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为工作而生活”的传统价值观将被“为生活而工作”的新型价值观所取代,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文章曾经指出,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和作用将逐渐加大。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开始将自己定位于休闲城市,如成都、杭州、三亚、厦门等。  相似文献   

6.
城市管理观念是随着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而形成的。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发展在各个不同阶段均呈现出相似的问题:从人口的剧增、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形态的改观,到不堪重负的城市基础设施、破碎的邻里关系以及恶化的环境,从城市化到反城市化,从中心区的高度繁荣到中心城空壳化,从城市政府的政治经济地位及独立性日益提高,到城市中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城市运行更趋近于商业化的机制,整个城市的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城市政府从城市的“统治”、“管理”,变成福利分配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继而向促进、引导经济发展及公共服务的“鼓励”角色转变。城市管理不是一套规章制度,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过程,即政府协调非正式组织、私人利益集团,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是政府与市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的互动过程,它反映了政权与市民社会、传统的约束与被约束、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杭州城市发展与社会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向实 《杭州研究》2009,(4):134-139
杭州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在城市发展中不断出现“突破规划”的现象,社会认知是导致城市发展“突破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城市的发展既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是市民社会心理的发展,还是人们对城市社会认知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相互作用的产物。建构和引导杭州的社会认知,对于落实杭州城市发展定位、树立杭州形象、促进杭州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玲 《杭州研究》2009,(3):152-154
下沙高教园区在融入杭州新城过程中应该具备“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市发展、提升生活品质”等重要的“服务社会、引领社会”作用。但就目前下沙高教园区对杭州城市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文章着重从下沙高教园区内部资源整合,走出校园、面向社区、开放办学等方面,阐述如何发挥下沙高教园区在融入杭州新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时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西部大开发10周年,《中国西部》杂志策划大型系列和纪念报道,时政版特刊开辟“城市”和“政坛”两个栏目,每期采写一个政府和一位政要,旨在展示与推介城市发展成就以及抒写地方政要的个性施政,探寻城市运营经验教训和民主、法治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0.
重塑政府信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塑政府信用 ,既要深刻认识政府失信的严重危害性 ,也要充分认识政府信用建设的重要性。要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 ,树立服务行政理念 ;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 ,树立责任行政理念 ;从行政“人治”向民主法治转变 ,树立民主法治理念。还要抓好行政人员诚信道德、信用行政的制度规范、政府守信的运作机制和保障措施、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等四个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卞军民 《杭州研究》2007,(3):137-143
要建设“法治杭州”,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确保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为依法行政“前哨阵地”的区、县(市)政府,加强党委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改革和完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行政决策机制,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和规范行政行为,建立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不断强化监督,增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法律思维,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有效的解决当前基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的“六个不适应”问题,建设“法治杭州”、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目标的实现才会有根本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作为一种社会再生产运动过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推动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组合形式的变化。当前所说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由粗放增长型转变到集约增长型。“十五”期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的主导型经济发展所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源在转变政府主导经济的方式,理清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转变政府职能.从重庆市经委工作职能来看,“十一五”期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工作基本思路与做法应该是:  相似文献   

13.
伴随数字娱乐时代的到来,动漫产业在我国正处在一个战略发展期,在中央及各级城市政府积极引导下,全国已相继建成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15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政府“筑巢”之争已成“火拼”之势。我市建设文化大市,是否应抓住这一产业发展大机遇,促其成为保定继汽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又一新兴产业,把保定丰厚的文化精神财富转变为巨大的物质产业财富,建设保定文化产业“领头军”。就此,我室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杭州悠久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史上,科技文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火车头,那么科技文明就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杭州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从古至今有大发明家毕异、大科学家沈括到现代大科学家钱学森、桥梁专家茅以升等大批科学明星,为杭州科技文明增光添彩。科技文明是杭州社会进步事业中,中华民族千古文明从精神层面具体到物质内容的重要标志。杭州的科技文明的曙光将从“秦汉隋唐五代的兴起”开始,直到“宋元朝的繁荣”、“明清时代的辉煌”、“民国时期的发展”、“建国以来的发展和昌盛”为止的五个阶段,试图从中探索科技文明从起始发展到昌盛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村奢侈浪费、攀比之风造成沉重人情负担的不良风气,旬阳县积极探索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法治、德治、自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紧紧抓住村民自治这一根本途径,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着重在“规”上引导,切实在“约”上见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由基层干部唱独角戏向干部群众大合唱转变,全面建设新民风,着力构建大平安.  相似文献   

16.
鞠佳奇 《理论观察》2023,(11):115-118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法治社会,并提出法治社会是构建法治国家的基础。在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实现法治社会建设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法治思想及理念,对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及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本文从分析日本法治建设的失败经验入手,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在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法律制度与本国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通过探究习近平法治思想找出立足本国社会以及建设多元包容秩序体系的法治社会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田露  孙太阳  张明 《魅力中国》2013,(23):339-339
“法治政府”是近两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的行政法治理念和目标。“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是指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必须经法律授权,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活动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从依法行政所蕴含的“行政法治”的涵义来看,“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这两个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杭州在城市化战略推动下,城市变大了,街景变美了,马路变阔了,城市功能增强了。但众所周知,城市发展是以土地为载体的空间扩张过程,而且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刚性很强。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从政策和机制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一件大事。本着重对杭州“失地农民”现状进行调研,并根据杭州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代乡镇》2008,(5):1-1
当今世界,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时代主题,竞争产生了动力,合作促进了共赢,在广佛都市圈的经济融合大背景下,南海桂城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确立了建设"广佛RBD"的城市发展战略,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推动发展模式转型,通过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综合环境,发展现代文化事业,转变政府服务理念,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城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政府规模与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 《发展》2005,(10):38-39
从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和政府自主性决定了政府规模增长的必然性。但是政府规模的无限增长会导致诸如财政赤字和官僚主义、政府职能过度分化和难以协调、政府权力的寻租行为等负面效应。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应该在突破“小政府、大社会”框架限制的基础上,树立以下基本理念:明确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以社会力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制约政府规模的增长。限制政府规模是我国机构改革实践的核心问题。透过历次机构改革中关于如何限制政府规模这一问题而作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