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的汽车市场正面临低谷!我们曾经历了2009年~2011年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发展,汽车总销量均突破1000万辆,那时自主品牌的市场增长率高于合资品牌。然而,经历了2012年市场不景气的因素,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下降,现在不到30%。不管是轿车,还是MPV,整体市场份额下降,但SUV市场的增长率是一枝独秀,自主的份额高于合资品牌。这几年,业界一直在谈"自主",何谓自主?  相似文献   

2.
《汽车观察》2014,(10):22-23
在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诞生于合资品牌之后1 0年左右的时间,虽然是后来者,虽然是弱者,但是这些自主品牌企业凭借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中国式的发展策略,一路奋起直追,将市场份额提升到了40%以上。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攀升,尤其是合资企业大量产品价格的下调,原来与合资品牌之间的价格缓冲区逐渐消失。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8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已连续12个月下滑。  相似文献   

3.
凌然 《汽车与社会》2014,(24):24-25
自从合资自主启辰发布了低价车一来,业内的反响声可谓是一波胜似一波。这不仅仅是因为.合资自主由于怀揣着两大身份,很容易在外来品牌与自主品牌的竞争中找到立足点;同样还在于,合资自主大多都是外来产品的变体,甚至是过时车型的中国式改造,自然就会出现成本上可上、可下的空间巨大为此,启辰能够祭出价格牌来冲击自主汽车在市场的走势也就自然而然了。  相似文献   

4.
最适合强势、弱势汽车品牌的营销战术该如何量身定制?内忧外患,中国自主品牌的压力更大了!在合资、外资品牌的强势反击下,自2008年以来,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2007年下半年出现近年来首度被日系超越,尽管其他外系品牌也有市场缩水的情况发生,但是自主品牌的阵地陷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度过了黄金十年,自主品牌车企数量虽多但实力相差悬殊,在面临同质化竞争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必然会经历大浪淘沙的关键时刻。各地出台的汽车限购政策令自主品牌处境更加艰难。据预测,中国最拥堵的25个城市或将在2015年前后纷纷限购。中汽协统计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限购政策实施后,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降幅近半,仅维持在10%左右,远低于全国32%的水平。以北京为例,限购之后,消费者更趋向于买合资或进口车。本意是要缓解交通拥堵和提高空气质量的限购政策,却让消费者变成了碰运气,好不容易到手的车牌,也不愿意套在一辆"国产车"上。于是,因限购而导致的自主品牌销量下滑正在不断蔓延。此外,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也在持续下滑,前9月出口同比降8.8%。其中,乘用车下降10.8%。目前中国汽车仍未  相似文献   

6.
李丽 《汽车观察》2009,(9):30-31
7月份,一直风头稳健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突然下降,而自主品牌轿车份额下降更为明显,被日系车超越近2个百分点,屈居第二。  相似文献   

7.
2007年,自主品牌汽车每前进一步,都遭到最激烈的阻击,在合资品牌的强力阻击下市场份额开始滑坡。无论2008年面临的形势有多么严峻,无论前路如何,自主品牌汽车别无选择地必须亮剑,而要亮出什么样的剑则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林晓 《汽车观察》2014,(4):45-45
前进路上的自主品牌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连续多年出现下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售出722.20万辆,虽然同比增长11.4%,但在乘用车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降至40.3%(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售出330.61万辆,市场份额同比下降0.85个百分点,降至27.53%).曾经掌控的乘用车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已然不能固守,5年来且战且退.  相似文献   

9.
偏见?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下降,是企业单方面的能力不足?还是消费者心存偏见?自主品牌究竟该如何补强自己?听着身边同事在讨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2014年销量的12连降,心里总感觉有那么点别扭,为什么自主汽车品牌的销量这么差?其实在2014年中,也有不少自主汽车品牌展现出了不错的韧性,比如长安汽车,比如比亚迪汽车等等,甚  相似文献   

10.
杨坚 《汽车与社会》2012,(12):42-43
合资自主品牌渐缓的脚步或许也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单纯的政策引导很难使一个市场获得长久的繁荣,合资自主品牌能否真正推广还要由国内市场趋势及企业长期战略决定。  相似文献   

11.
王玫紫 《汽车观察》2014,(10):24-25
通过一个消费者的选择,不难看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小孙来北京打拼了几年,经营着一家装修公司,买车一直是他的梦想,正好八月份摇号中了签,这让小孙一家人都很高兴,意味着他们不久就能拥有一辆私家车了,再也不用骑着电动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了。可是,到底买什么车却让小孙犯了难,身边的朋友有人推荐自主品牌,说便宜实用;有人推荐合资品牌,说品牌有保证、  相似文献   

12.
《汽车观察》2008,(4):80-84
由《汽车观察》杂志和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发起的"爱我中国车"自主品牌汽车年度车型评选活动,开了国内汽车评选的先河,经过2006年和2007年两届评选,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它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每一个进步,也向公众展示了自主品牌汽车的最佳阵容。经过几年来在控术、品牌和市场方面的积累,自主品牌汽车已站稳脚跟,并且"墙里开花墙外香",出口连连报捷,但随着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汽车在战略和市场策略上的调整,双方开始进入短兵相接阶段.在2007年的市场竞争中达到白热化,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一度开始下滑。2008年自主品牌汽车仍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价格战不得不打,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品牌之争能否势均力敌,技术创新能否获得市场认可?这些都是自主品牌汽车在2008年需要突破的关键点。而这,也是我们的评选活动所邀请的所有顾问和评委所最关注的。在前两届评选的经验基础上,本次评选,我们的评选专家团队伍更显壮大。美中汽车交流协会的加入,让我们的专家团中,增加了一些海归。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经验,必将使本次评选更显客观和公正,也更能全面的审视自主品牌一年来的发展历程。精彩已经揭幕,悬念还需等待。让我们共同期待专家团用他们严谨而睿智的眼光,为我们在2008年底揭开自主品牌发展最华丽的一幕。  相似文献   

13.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是很多汽车销售老总在7月1日那天发出的感叹。 确实,2014年已经过去一半时间。依照·惯例,又到了上半年总结,下半年展望的时候。特别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近日相关机构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就很值得关注。其中部分自主品牌高企的库存指数,以及从去年九月份开始的市场份额“十连降”,不禁让人们为自主品牌捏了一把汗。与自主品牌相比,某些合资品牌在厂家“扩产”与“扩网”的双重压力下。日子一样不好过。就连曾一车难求的豪车经销商们,似乎也在遭遇“压库”困扰。骄阳似火的夏季。“压库”背后的名堂很值得一挖。  相似文献   

14.
论剑     
一个熟悉的话题:自主品牌遭遇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在合资品牌的强力阻击下市场份额开始滑坡于是催生了一系列的思考:自主品牌是否就是整车厂的事?自主品牌是否需要一个自主的产业链来支撑?自主的整车企业和自主的零部件企业如何同步发展?坚持自主和国际化之间是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进入WTO以来,汽车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化竞争。跨国公司许多新品牌的进入使国内原有的汽车市场开始了新一轮洗牌。随着竞争的升级,各汽车企业开始进入新营销时代的比拚。已成气候、有规模的几家汽车大企业在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两大阵营里为中国这块大市场苦苦经营,这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弱肉强食竞争的必经历程。叫板市场、谋略高低就像企业出牌一样成为决胜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发展到现阶段已经上升到一个新层面,除了生产规模外,更多的是相互之间斗智斗勇,以营销抢占市场,谁占有的市场份额多,谁就是市场的赢家。目前,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各汽车企业为销售而销售,企业间大打价格战,结果必然是拚没了声誉,又耗尽了利润。时代呼唤服务营销。  相似文献   

16.
《工业会计》2006,(4):62-62
汽车市场有4大不成文铁律:10万元买不到B级车,中级车市场是日韩车的天下,合资品牌汽车的品质强于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必须从低端车型开始。但华晨2006年2月18日下线的骏捷以出色的表现改写了这4大铁律。  相似文献   

17.
汪涛 《汽车观察》2011,(1):36-42
本刊编辑部梳理了2010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几个关键词,以期用这些关键词汇勾勒出2010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突破发展中的路线图。十年前,当中国的自主品牌还需要为准生证而东奔西走的时候,无论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些品牌能够在十年间发展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重量级企业,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三大三小"的传统格局。通过在核心技术上突破,产品品质的提高和品牌的提升,从而实现了华丽转身,并不断蚕食着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改变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也实现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无论被称为"蛇吞象"的吉利,还是在品牌突破上进行不懈努力的奇瑞,抑或在新能源汽车上独领风骚的  相似文献   

18.
汪涛 《汽车观察》2009,(1):86-87
在合资品牌的产品线逐步下探的时候,自主品牌固守的阵地受到了冲击,打造“精品小车”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很多小车都具有很高的配置,但在寻求高配置的同时,相对提高了的价格也很现实的摆在了车企的面前。价格高了,不但会把小车消费者逼到中型轿车的市场上去,而且也会给合资品牌的小车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自主品牌们开始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成为“抢手货”。不仅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与好评,更争取到国家领导人出访时为他们站台的殊荣。 于是,已经走出去的深受鼓舞,建店开厂“扩大再生产”;还没走出去的深受刺激,调研谈判“抓紧学外语”。如今不由自主地选择投入海外市场掘金,正在成为更多自主车企的目标。但是不由“自主”的前往,并不都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子阳 《汽车与社会》2011,(33):21-21
自主品牌以往的经历表明,仅凭借自身力量想在短期内实现品牌向上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如何抓在“高级化”带来的市场机会?奇瑞借合资之机向上突破是眼下明智之选,既可以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也不会损害原有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