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股市自从09年6月份IPO重新开闸以来,新股高价发行就成为了严重制约股市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在IPO过程中,内幕交易、财务造假等问题时有出现,目的是为了谋求更高的溢价发行,这种现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及其恶劣的影响.由于发行价格高企,许多新股的股价已经透支了未来的成长空间,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无法估计其中暗藏的风险,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在询价制下IPO抑价的成因进行分析。本文结舍近期我国股市IPO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询价制下上市公司IPO抑价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承销商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杨超 《时代金融》2012,(21):248-249
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于准确估计公司价值有重要意义,因而完善我国的IPO定价机制,提高市场定价的效率便显得尤其关键。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IPO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力图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本文分析了询价机制下我国IPO定价机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超 《云南金融》2012,(7X):248-249
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于准确估计公司价值有重要意义,因而完善我国的IPO定价机制,提高市场定价的效率便显得尤其关键。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IPO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力图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本文分析了询价机制下我国IPO定价机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深交所》2010,(3):16-17
自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后,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以及IPO重新启动,恢复了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新的发行制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IPO定价的合理性和资产定价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参与者只能选择网下或者网上方式进行新股申购。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提高了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  相似文献   

6.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IPO抑价是各国在新股发行时所普遍存在的现象。合理的IPO抑价是股票发行人与主承销商所应当给与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但是过高的抑价倍数将可能伤害到部分投资者的认购积极性及本次发行的融资效率。在我国,IPO抑价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应当结合我国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在巩固前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估值技术、市场化定价、扩大新股供应量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郎超 《中国外资》2011,(16):31-32
新股IPO抑价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国市场,而A股市场上IPO抑价率历史上远高于其他国家,本文通过对中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回顾解释历史上IPO高抑价的成因,其分别来自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定价偏差。并且在分析A股IPO抑价独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针对中国现实情况的政策改革建议,以使我国证券市场在未来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IPO抑价是各国在新股发行时所普遍存在的现象.合理的IPO抑价是股票发行人与主承销商所应当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但是过高的抑价倍数将可能伤害到部分投资者的认购积极性及本次发行的融资效率.在我国,IPO抑价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应当结合我国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在巩固前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估值技术、市场化定价、扩大新股供应量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新股IPO抑价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国市场,而A股市场上IPO抑价率历史上远高于其他国家,本文通过对中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回顾解释历史上IPO高抑价的成因,其分别来自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定价偏差.并且在分析A股IPO抑价独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针对中国现实情况的政策改革建议,以使我国证券市场在未来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近期IPO市场的实证分析和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近期公开发行股票的IPO公司的统计研究和实证分析,详细描述近一年来我国IPO市场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指出IPO公司在股权结构、基本财务素质及IPO定价方式中尚存的问题,在我国股票市场仍处于弱式效率市场的判断基础上,对新股发行的制度安排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4年IPO重启还不到两周,证监会就两度踩下“急刹车”。继1月10日宣布暂缓IP0直至3月份之后,1月12日证监会宣布加强新股发行监管,随后5家公司宣布暂缓IPO。由于新股上市被认为会引发股市的“失血效应”,A股市场一直存在“恐新症”,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2009年5月22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称《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截至6月5日结束。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以及IPO重新启动,有利于恢复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实现IPO定价的合理性和资产定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2000年1月到2003年12月IPO的294只A股作为样本,来检验“Hot Issue”现象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性和市场气氛假说在中国市场的适应性。检验结果表明,IPO各月收益率与IPO各月发行数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IPO市场持续的高收益使我们并不能否认“Hot Issue”市场的存在;市场气氛假说只能部分地解释A股IPO的高收益率。  相似文献   

16.
张炜 《证券导刊》2014,(13):61-61
IPO重启的“第二季”即将到来。近日发布的优先股试点办法,加上多项政策措施完善新股发行改革,一定程度上将对IPO起到“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2012年11月16日起,中国股市新股发行暂停至今,这已经是中国股市第8次暂停。但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就是融资和投资,因此暂停新股发行终非长久之计,重启IPO势在必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制度,从而达到从根本上健全我国资本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不久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再次表示,“新股发行要在改革意见正式公布实施后才能启动”,因此,IPO重启还须假以时日,但IPO募投项目出现的种种怪象,无疑不应在今后新股发行后再次重演。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新股抑价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股发行定价偏低是全球新股发行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新股抑价仍然是困扰金融学界的难题,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和实证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但如何结合中国IPO市场实际,借鉴国外新发行理论来完善我国新股的市场改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6月18日,联名股份、龙大肉食、雪浪环境、飞天诚信等四只新股开始申购,时隔四个多月,IPO“第二季”开启。此次IPO 重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证监会对发行人与承销商临时进行了“窗口指导”,已经过会的企业被要求严格限制发行价格,要求发行市盈率不得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不要进行超募以及老股转让,甚至还会被要求削减发行规模,同意才给批文。“窗口指导”引起热议,新股发行正从“市场化”回归到行政化,是倒退还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股市改革如何才能真正消除市场的“IPO 恐惧症”,让IPO 重启成为市场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