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四川省21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市(州)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21个地级市(州)旅游竞争力存在显著的梯级差异。根据得分将各市(州)分为强城市旅游竞争力、较强城市旅游竞争力、较弱城市旅游竞争力、弱城市旅游竞争力四个层次,比较分析了攀枝花市在21个地级市(州)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提升攀枝花市旅游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中原城市群为背景,对中原城市群河南省18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发展潜力3个方面构建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中河南省18个省辖市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将中原城市群中河南省城市综合竞争力级别划分为4个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相关讨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地域单元,对其市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17个地级市在近6年内竞争力增长的趋势和幅度有所不同,城市竞争力水平不高,区域分异现象明显,且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各子系统竞争力之间相互关系变化特征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综合评价城市的竞争力对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通过整理山东省2014—2018年的统计年鉴资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科学教育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4个城市竞争力的二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山东省17个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总结优劣势,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契机对中国段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搜集11个主要地级市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投影寻踪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衡量,对计算所得的主成分得分和投影值-AHP-PP评价指数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城市的旅游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城市竞争力的多层次评估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竞争力分析离不开特定的区域背景,但是区域选择不能仅局限于城市腹地,应根据需要在不同层次的区域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地理学区域的思想,结合研究对象的行政地位和区位特点,从全国、东南沿海和山东省3种区域层次评价了青岛市的城市竞争力;指出目前由于城市规模小、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局限,青岛市只能作为山东省内的核心城市;青岛市在外向型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使青岛具有成长为更大地域范围核心城市的潜在竞争力;提出提升青岛市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高低,对于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国内学者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现状,深入探讨了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构建了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方差法对指标进行了客观赋权,定量测定了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竞争力发展水平,旨在为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提升以及城市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15个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政府管理水平等7个维度33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5个城市2016—2018年的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论:3年间,多数城市综合竞争力总体排名变化不大,个别城市有所起伏,序列两端的城市竞争力排名情况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东北四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定量的方法在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方面的应用,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介绍了指标量化与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值确定的方法,对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反映;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综合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效益、基础设施、城市规模、科技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等7个方面,共选取19个指标,对17个地级市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各个城市的分项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作了比较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宁夏地级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现实旅游竞争力和潜在旅游竞争力2个方面,旅游业发展水平、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条件4个大类29个具体指标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加权计算并分析了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结果表明:银川市旅游竞争力最强,其余城市相对较弱;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是决定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了解河南省各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构建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确定各城市的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函数,然后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选取常用的10项具体指标构建河南省各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横向纵向研究各市的发展状况,进而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省为背景区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04、2009、2014年17个地级市的城市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并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利用空间分级、空间插值及重心迁移等方法探讨山东省城市竞争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潍坊、临沂、菏泽的城市竞争力提升明显,且临沂的城市竞争力变化最为显著;青岛与济南相比,竞争力优势逐渐扩大。空间上,青岛与济南的空间扩展能力都不断下降;受鲁南城市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影响,省综合竞争力重心总体向南迁移;山东省城市竞争力由沿海向内陆呈降低趋势,且东西部城市的竞争力差距逐渐扩大。研究结果为强化核心城市竞争力,进一步加快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等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江浙沪三个代表性的省市着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衍生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通过计算三个省市的RCA指数,对三省市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作出宏观的描述。选取三省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代表性的15个影响因素构建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对外经济这三个主要因子。根据实证结果计算出三个主要因子的各自权重及线性表达式,具体分析三省市各自在三种因子方面的竞争力水平和所处地位,并对提高三省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环境系统以及港口资源四方面构建港口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盐城、连云港、南通三大沿海港口城市进行竞争力评价,并与我国第一批开放的其他12个不同层次沿海港口城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盐城、连云港、南通三市主要处于15个样本城市的中下游水平,在各方面都与领先的梯队城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最后从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视角提出优化港口城市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进行省域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能挖掘省域内主要城市旅游发展的潜力,整合优势资源,从而推动省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江苏省为例,选取30个指标,构建包括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资源保障力、社会经济运行力、基础设施支撑力和生态环境支持力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旅游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运行力、生态环境支持力和旅游资源保障力三个方面;在旅游竞争力各个方面和综合测度中,苏州均处于第一位,其他城市排名基本上遵循苏南、苏中、苏北城市的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17.
依据红军长征沿线经过地区32个主要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从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和城市旅游生态环境三个方面选取26个评价指标,运用SPSS19.0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测算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得分、排名和系统聚类分析树状图,对城市间旅游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分层分析。结果表明:长征沿线城市旅游竞争力整体呈现出东部优于西部,沿海优于内陆,地区中心城市优于边缘城市的特点;长征沿线主要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增长极结构,重庆为一级增长极,杭州为二级增长极,昆明为三级增长极,表明沿线城市旅游发展差异明显;城市旅游竞争力中间水平及以上共有12个城市,其余20个城市旅游竞争力较弱。结合城市旅游发展不足,提出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江苏省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江苏省13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在建立指标体系时,遵循一般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的同时,结合江苏省综合发展的自身情况,构建了本文的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城市社会建设两个大的公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综合竞争力呈现地域性,即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域综合竞争力呈现递减趋势。最后文章给城市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2002年、2014年两个时间断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模型等对山东省17地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17地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不断提高,绝对差距在不断缩小。(2)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呈集聚发展态势,"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集聚分异显著,"热点区"数量增加,"冷点区"数量减少。因此,本文建议:政策干预改变资源配置现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和政策倾斜,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注重人才培养,构建创新网络,提高科技教育竞争力;把提升环境竞争力放在重要位置,推动可持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武汉城市圈城市竞争力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乃至城市圈逐步成为区域竞争的主体,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对于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潜力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城市竞争力测度的5个方面18个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城市经济发展规模与实力、经济发展结构与潜力两个主成分,结合聚类分析,将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分为强势、较强、较弱、弱势4种类型,并作出相应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呈现总体城市竞争力偏弱、武汉市"一城独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