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法有效的劳动规章制度既是铁路企业进行劳动用工管理的合法依据,也是司法机关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判案依据.本文分析了铁路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发生法律效力的依据、必要条件和欠缺合法要件的法律后果,阐述了劳动规章制度与企业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效力关系,指出合法有效的铁路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必须具备制定主体适格、内容合法,切实履行民主协商程序和告知义务,且不得与企业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冲突.  相似文献   

2.
合法有效的劳动规章制度既是铁路企业进行劳动用工管理的合法依据,也是司法机关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判案依据。本文分析了铁路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发生法律效力的依据、必要条件和欠缺合法要件的法律后果,阐述了劳动规章制度与企业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效力关系,指出合法有效的铁路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必须具备制定主体适格、内容合法,切实履行民主协商程序和告知义务,且不得与企业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冲突。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内容及其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作为用人单位和员工双方的约定及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告知了用人单位和员工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深化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改革,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劳动用人的规定,与劳动者平等协商劳动合同,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与员工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勇 《中国经贸》2013,(8):91-92
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全体职工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包括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属于企业单位内部的法律。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不仅要求劳动者依法履行劳动义务.而且保障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利。本文主要从合法性和合理性两个方面对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内容及其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作为用人单位和员工双方的约定及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告知了用人单位和员工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告知了双方什么时候享有权利。什么时候履行义务。为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深化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改革,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劳动用人的规定.与劳动者平等协商劳动合同,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与员工关系。  相似文献   

6.
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是该单位组织劳动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被称为企业内部的“小宪法“。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到底应属企业的自主权,还是属于劳资双方的共决权?《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对此作出的新规定引起了争议。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允许建立多重劳动关系,突破了在全日制用工形式下禁止建立多重劳动关系的限制,这适应了非全日制就业的需求,也符合国际上的惯例。非全日制劳动者同时在多个用人单位从事工作时,应对多重劳动关系的最高工作时间进行必要限制、厘清劳动合同的效力、明确工资标准、制定社会保险福利计算和计发的办法、保障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规范劳动用工的背景,论述了规范劳动用工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与作用,探讨了当前我国的劳动用工现状及对策.指出要在继续努力增加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的同时,使就业质量得到提高;要尽快让社会救助、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障制度覆盖全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要依法办事,特别是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要求,依法规范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廖名宗 《特区经济》2008,(10):247-249
《劳动合同法》规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必须由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即法律规定通过劳资双方谈判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是必经程序,而实践中出现谈判僵局不可避免。如何处理谈判僵局,我国现行立法没有规定,理论界目前尚无人讨论。本文对谈判僵局的定义、成因和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谈判僵局司法救济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一、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意义劳动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由此可见,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意义有以下几点:一是具有法定性,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标志,是劳动关系成立的法律要件。二是能够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合同履行中有所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有合法和非法之分.实践中,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常态多为非法解除.对于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应该对其行为应给予确认和保护.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对于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予以否定和制裁.  相似文献   

12.
由于解除主体的不同,劳动合同的解除可以分为双方协商一致的解除和单方解除,而单方解除又分为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文章明确了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充分阐述了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三种解除方式的特征,以及不同解除方式的适用条件,规范劳动合同的合法解除,达到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刘盛 《发展》2016,(2):70-71
一、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基本作用 基于《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工会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和实现劳动合同关系中的权利,也就为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这些作用表现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的五个方面: (一)对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的权益认定,工会发挥的是指导作用.劳动合同关系的产生,以劳动者进入用人单位为前提.通过工会的帮助指导,避免劳动者个人在无法明确认定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况下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规范劳动用工的背景,论述了规范劳动用工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与作用,探讨了当前我国的劳动用工现状及对策。指出要在继续努力增加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的同时,使就业质量得到提高;要尽快让社会救助、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障制度覆盖全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要依法办事,特别是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要求,依法规范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上海集体经济》2005,(4):F003-F003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公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规定,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14种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14种情形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因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一款第一项关于劳动者以欺诈、  相似文献   

17.
经过期定的民主程序质,规章制度最后由谁确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深圳特区现阶段劳动关系特点 深圳特区建立初期的劳动关系主要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劳动关系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劳动关系。随着特区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特区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除国营、集体企业外,外商投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个体工商业迅速发展,使特区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劳动关系多样化,由于所有制经济成份的多样性,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在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中还出现了雇佣情况的劳动关系。2、劳动关系双方的主体地位日益明确,劳动关系不再是劳动者同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劳动者同企业以及其他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3、劳动关系的具体内容由双方通过市场选择协商建立。劳动关系双方以劳动合同的形式,自愿协商决定责任、权利和义务,确立劳动关系。4、劳动关系不再整齐划一,而是呈现出差异性。不仅不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差异,同一个用人单位内部,不同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在内容上也不尽相同。此外,劳动关系具有不稳定性。由于当前经济体制正处在转换和发展过程中,原有体制下影响劳动关系发展的因素还经常地发生作用,新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又尚未建立和健全,加之改革涉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冲突加剧,劳动  相似文献   

19.
劳动制度 国家权力机关或主管部门对劳动者参加社会劳动制定的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的统称.一般包括劳动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工时制度、劳动考核和奖惩制度、劳动力调配制度,以及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福利待遇制度.劳动制度是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关系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劳动制度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它使劳动者享有劳动的权利、承担劳动义务,并且保证劳动者为社会提供一定量劳动后,有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和物质保障的权利.劳动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最终要看它是束缚还是解放生产力,是阻碍还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处于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仍应承担法定的义务《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有关法定义务,尤其是社会保险义务,与劳动者事实上建立了劳动关系,却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种劳动关系属于事实劳动关系。对于处于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仍应承担法定的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