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社会物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历史运动的最基本的规律,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自觉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 建国以来的实际生活表明,我们许多同志是努力遵循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这条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2.
孙功 《技术经济》2003,22(1):1-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是从这一高度出发 ,通过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 ,邓小平提出了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精髓的科技思想。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科技思想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1、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指明了方向二战以后 ,特别是 60年代以来 ,科学技术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推…  相似文献   

3.
李福安 《生产力研究》2001,(4):25-27,36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非是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人为产物 ,其生产力依据就在于 :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自身对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以大生产为物质基础的两种社会生产关系同时并存 ,为具备一定规模现代化大生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快发展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历史可能性和现实选择性 ;中国经济以远远高于世界资本主义平均速度高速增长 ,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存在完全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讲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 ,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时的生产力状况却是小生产方式为主 ,大生产极不发达。在这样的基础上 ,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 ,这是否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是否符合我国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恬 《发展研究》2002,(3):42-43
马克思有一个著名论断,即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但首先是一个学者。他提出这个论断不是因为对资本主义的仇恨,而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揭示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他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低级形式,是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条最根本的规律。根据  相似文献   

6.
一、促进生产力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目标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共同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 首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精神文明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进步,它反映了人们道德境界的升华和文化层次的提高,同时,也意味着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的增强,精神文明具有生动而深刻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特征。当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它理所当然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对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一是由于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会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因而创立揭示中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特殊规律的中国经济学符合经济学创立的理论逻辑;二是由于经济学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于思想史上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论体系,因而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特殊经济规律为目的来构建中国经济学,符合经济学演进的历史逻辑;三是由于我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表现出不同的规律,中国实践就需要中国经济学分别揭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运动规律,因而把富起来和强起来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理论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或者单独把强起来发展阶段的经济理论构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符合经济学创立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确立重新肯定了生产力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随着以生产力发展的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生产力经济学产生,生产力理论史也应运而生。最初的生产力理论只是一种生产力意识,或生产力观念,我们称它为“生产力观”。它是一种原始的生产力理论。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生产力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认真总结了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强调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其中也包括按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办事。在他的论著中,对如何运用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指导我国社  相似文献   

10.
从广义上讲,作者认为管理是指按照被管理系统的固有规律对该系统所采取的措施。居民收入的政策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自觉利用生产力发展规律和分配规律的基础上的。 收入政策的对象是根据最高目标及具体的经济任务和社会任务来确定收入形成和利用的战略战术。收入的政策和管理的基础是为最有效地把体现社会主义最高目标的经济利益、经济成就同现阶段我国具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结合起来而自觉地利用经济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在要求,其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促使我们破除一系列旧观念,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现实状况出发,进行全面改革,使企业从旧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当前要特别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敢于试验,善于实践,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把改革推向前进,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界通过研究建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比较一致地认为,我国面临着改革经济体制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改革经济体制,主要是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主要是要按由政治经济学阐明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办事。调整产业结构,则主要是要合理组织生产力,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能够最优地结合起来;因此主要要按生产力发展规律办事。过去我国产业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向畸形方面发展,有其种种原因,主要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左”倾冒进;同时,也同如下一种传统观念有关:只存在支配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否认还有支配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企图用生产关系发展规律“吞没”生产力发展规律,结果根本不顾和违背生产力发展规律,造成严重的恶果。今后,要调整和完善我国产业结构,就要克服过去的错误,切切实实按生产力发展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3.
<正> 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言而喻,这里所说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力标准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的。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区别。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结构,都包括三个层次:物质基础,即生产力;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即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等。四项基本原则讲的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但生产力作为社会的物质基础,毕竟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而它也就成为最重要的判断是非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形式,实行公有制多样化,有利于调动参与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有助于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是:不仅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份也是公有制经济,一切反映社会…  相似文献   

15.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关系着生产力发展的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构成理论、生产力系统理论、自然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发展理论、生产力价值目标理论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化和拓展,为完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生产力发展规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阐述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经济体制及机制是经济制度与生产力的连接点或中介环节.正像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与经济制度最终由生产力决定并不矛盾一样,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及机制的社会性质与经济体制及机制构成经济制度的准生产力基础并决定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也是不矛盾的.探讨生产关系两重性的关系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有利于分析和解释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一些不易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经济主体结构模式的转换,即以社会为基本单元的一元主体结构模式转变为以企业为基本单元的多元主体结构模式。这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随意决定的,而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客观要求,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当对社会主义经济主体结构在理论上作出科学说明,这对于增强经济体制改革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调整各个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从而调动各个方面的积积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正是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因而它是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的经济规律。我们在这篇文章里,将对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及其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作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能有益于提高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会孙祯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历史的基础。自然,生产力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阶段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创造出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