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研究——以淮北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焦华富  陆林 《经济地理》1999,19(4):90-94
本文在全面分析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的资料,对煤矿区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的基本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唐山市境内由于煤炭开采造成大面积的塌陷地,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塌陷地的复垦工作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唐山市土地复垦的现状、问题,应用循环经济理论作为指导,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生态复垦模式,这些模式有助于唐山市复垦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土地复垦的效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因采矿挖损、破坏和压占的土地累计已达3000万亩,每年仍以30-40万亩的速度在增加。这些废弃的土地经过复垦,可作为农地、牧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等,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并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国土地遗留问题、政策性强,而目前土地复垦法规尚不健全,且缺乏可操作性的复垦实施细则,土地复垦率仅为6%,故土地复垦还未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益。要使我国土地复垦走出低谷,实现矿区工农业的持续发展,其关键问题是确保复垦资金的落实和投入,加速复垦技术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但要做到这点,需从改变人为观念、完善经济法规,强化政府职能、实行机制转化和引导农民参与等措施入手。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耕地流失形势严峻,在导致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众多原因中,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残缺是最根本的原因。"产权残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耕地产权保护政策目标的实现。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不是改变所有制,而是完善两权分离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有偿使用和合理流动的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从而建立起完善的耕地产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复垦企业、被占地农民的主客观情况,制定一些可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的实际政策,给予建设用地指标折抵置换的明确程序,鼓励更多的油田企业投入到土地复垦工作,促进国家耕地保护制度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2006,(11):8-8
我国因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破坏和废弃的土地近2亿亩,其中80%以上未得到复垦利用。最近,国土资源部等7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在建设用地批复、采矿许可证发放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时,要征收土地复垦费。对复垦费投资估(概)算不足的,不予批准立项。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工程技术及生物复垦措施.开采沉陷是造成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有效控制和减轻地面沉陷程度是避免开采沉陷环境灾害的基本途径.充填采煤法是减少地表下沉效果作好的方法.文章针对煤矿开采对矿区环境、地表破坏的影响,以减轻危害程度为目标,提出合理的采矿方法和工艺.  相似文献   

8.
矿区土地复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包括土地恢复、土地治理、综合整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土地复垦涉及面很广,往往需要有农、林、牧、水利、旅游和城乡建设等相互合作。一般来说,土地复垦技术途径包括工程性复垦技术和生物性复垦技术。  相似文献   

9.
周建生 《经济师》2011,(6):38-39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具体地讲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收取标准测算方法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适合我国国情的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方法,尝试测算了A矿区的土地复垦保证金。结果发现我国没有一个统一的保证金测算标准,各个地区的标准不同,且同一矿种也各不相同。最优的土地复垦保证金数额就是土地复垦的成本,确定保证金的标准必须以复垦成本为基础。而且,保证金影响系数的确立具有一定主观性。应尽快建立土地复垦标准,成立专门的复垦技术标准机构,从制度和技术上保证土地复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补偿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分析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补偿优化设计的原则,并指出在土地复垦时进行生态补偿应从经济、社会、工程三个方面优化设计,以取得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对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化同步”大视野下我国的耕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然后重点剖析近年来我国耕地非农化趋势加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住房保障、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独立工矿地等方面全面分析未来建设用地需求,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农情和地情,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土地论土地”的传统思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加强耕地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in Yantai area dur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over the past 20 years and with the detailed survey and changing data of land use during the recent live year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 basic process of the changes,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current dir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addition,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major driving factors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for the changes in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reaches the following conclasions: (1) There was a trend of obvious fluctuant decrease in cultivated laud area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The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have undergone the process - slow decrease,steep decrease, slow decrease. And there were three peak periods of cultivated land loss around 1985. 1987-1996 and 1991-1993 respectively (2) The decreased cultivated land was mainly converted into land for industry and mining, residential area. and all kinds of traffic and orchards. The in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mainly came from exploitation and land and arrangement and reclamation of industry and mining land (3)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policy are the dominant macro-driving factors for the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Yantai. The obvious sudden changes during the change process of cultivated land acreage are relevant to the national macro.policies background The rapid decrease of cnltivated land area is synchronous with the overheated economic growth resulting from the direct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ecrease in cultivated land is congruous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speed and the scale of economic growth between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Yantai area. Furthermore. the decrease in cultivated land caused by population increase cannot be ignored.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耕地发展权制度安排下,耕地保护与非农化配置存在无效率和不公平等问题。创新中国特色的可交易耕地发展权制度可将我国可交易耕地发展权划分为4类:新增基本农田发展权、现存基本农田发展权、新增普通耕地发展权、现存普通耕地发展权。其中,现存普通耕地(基本农田)发展权的权能通过普通耕地(基本农田)保有量指标实现、新增普通耕地(基本农田)发展权的权能通过普通耕地(基本农田)保有量指标和普通耕地(基本农田)补充指标共同实现。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的管理权应该归属于中央政府,普通耕地(基本农田)保有量指标的支配权应该归属于地方政府,补充普通耕地(基本农田)指标应该归属于耕地补充者。  相似文献   

15.
针对填海造地的生态环境损失,文章探讨了生态成本补偿问题的几个关键点。文章认为,由于填海造地行为彻底改变了海洋资源的自然属性,并造成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失,需要一种补偿来弥补填海造地的负外部性,补偿的主体是填海造地的开发者,补偿对象是海域的所有权方,补偿的标准应以被填海域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失成本为依据,补偿的手段应为征收生态补偿金。文章以福建某填海造地工程为例,对补偿标准的计算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该项填海造地工程的外部生态成本为377.70元/m2,计算结果可为国家征收填海造地的生态补偿金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填海造地的有偿化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16.
产品包装废弃物的污染与回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品包装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使城市的生态环境污染加剧.占用大量的耕地,使蚊蝇滋生,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产品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必须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地方政府职能缺位、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有法不依、国民环境意识淡薄及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相似文献   

17.
煤矿区生态环境动态补偿机理与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开采领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急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结合煤炭资源开采的生态环境问题,基于生态公平、社会公平的思想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内涵和补偿的内容构成。在开采沉陷预计和动态规划理论技术的支持下,提出基于补偿成本最小化的动态补偿思想,分析动态补偿的机理和准则。认为煤矿区生态补偿既包括对损毁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还应包括对因生态环境服务水平下降造成的居民的有形无形损失的赔偿,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生态功能恢复的时间滞后性和治理资金的时间成本。动态补偿的基本准则是煤矿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分阶段多时点陆续补偿,使生态环境服务损失和补偿最小化。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突破行政界线的耕地保护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将这种突破行政界限的耕地保护模式暂时定义为区域协调耕地保护模式,并利用博弈模型对现行耕地保护模式和区域协调耕地保护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在使用相同的成本下,区域协调耕地保护可以实现耕地保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