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会计准则改革在会计理念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如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由营业收益观转向全面收益观、由历史成本观转向公允价值观、由制度导向或者规则  相似文献   

2.
会计国际协调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准则是一种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则可以视为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只有在其创新的预期净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才会被做出。一、会计国际协调的收益对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制度创新的收益表现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更新就是企业收益计量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新会计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年度报告主表,并提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文章对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下全面收益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全面收益报告的最新进展,并讨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业绩报告模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论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债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更新是实现了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对收益的确认计量一直采用收入费用观,但这种收益计量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贯彻资产负债观可以防止企业虚增资产、虚增利润,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但任何一项会计原则都有利有弊,因此,如何恰当地采用资产负债观,是当前和未来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从新会计准则体系看会计理念的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珏 《会计之友》2009,(1):67-68
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我国会计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涉及到整个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最主要的是导致了我国会计理念的更新。本文主要从财务报告目标、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概念、新成本定义等新的会计理念,来阐述在新会计准则体现的会计理念的更新,旨在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准确把握新会计准则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财务与会计》2007,(2):80-80
美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是以资产负债观代替收入费用观、以全面收益取代传统收益、以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以中立原则取代谨慎性原则。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实现了对传统财务会计模式的突破,如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观的引入;在收益确认上对部分来实现收益的确认;在很多项目上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这些新会计理念下,会计确认放宽了可定义、可计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制度变迁研究日趋倾向于利用演化博弈论。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其变迁可以纳入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中予以研究。本文在演化博弈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会计准则变迁的最优反映动态模型和复制动态模型,为会计准则变迁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论表明:会计准则变迁与博弈参与方获益结构的改变,会引起会计准变迁,博弈方收益和成本的具体水平和相对水平是会计准则变迁趋势和具体路径的选择依据,学习和模仿在会计准则变迁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全面收益会计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我国的会计目标属于受托责任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更倾向于可靠性,加之我国原会计准则回避了公允价值,所以我国实际上没有引入全面收益会计理念,也不具备报告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使我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的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引入了全面收益会计理念,使得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9.
会计准则不仅对财务报告和资本市场产生影响,还引发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本文基于会计目标、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绩效评价等角度,探究2006年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理念和具体准则的变革促使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会计计量由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转变,会计报告由利润表向资产负债表转变,绩效评价由短期利润向长期价值转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方式由商品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邵春梅 《会计之友》2008,(19):76-77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预期收益-成本构成,结合我国实际,对会计准则变迁进行了预期收益-成本分析,并结合分析情况提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变迁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会计准则变迁与管理行为交替进行、互相推动。文章在对会计准则与主要理念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重点从资产负债观、原则导向、公允价值等重要理念和股份支付、资本化范围界定具体准则变迁研究分析对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会计准则制定应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用"脑"定准则的同时,重点用"眼"盯着企业管理行为的变化,为会计准则的继续变迁找准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论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对资产负债观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会计环境对会计准则发展及其理念变迁的影响,探讨适合我国当前环境的会计准则制定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大亮点是会计计量中的公允价值,这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标志。随着资产定义对"未来经济利益"这一资产特质的捕捉锚定,随着资产计价目的由反映受托责任到针对决策有用的潜移默化,随着收益确定向资产负债观的回归倾斜和全面收益概念的渐入人心,公允价值大有取历史成本而代之并成为主流计量属性之势。  相似文献   

14.
全面收益观下财务比率的计算基础发生了变化,一些财务比率可能失去了作用或应做重新解释。为了适应报表项目及其内涵的变化和体现现行会计准则下会计理念的变化,有必要对传统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进行调整。本文探讨全面收益观下财务比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秦翰翔  李丽 《财会月刊》2006,(11):64-65
收益计量的基础取决于收入与成本的配比还是净财富的变动,是会计界长期以来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结合收益确认观与所得税会计方法变迁之间的关系,论证了资产/负债观以及与这一观念相符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会计环境变革与财务会计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会计环境对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大影响.与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到新经济的转变、发展观念从无限增长观到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企业从"经济人"到"社会生态经济人"的转变、公司治理从股东单边治理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转变相适应,财务会计正在经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即资本范畴从财务资本转变为广义资本,会计目标从绩效导向转变为权益导向,会计对象从资金运动转变为产权价值运动,权益观从业主权益转变为综合权益,资产观从"硬资产"转变为综合资产,收益观从经营收益转变为综合收益,计量属性从历史成本转变为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预期收益—成本构成,结合我国实际,对会计准则变迁进行了预期收益—成本分析,并结合分析情况提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变迁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国华  苏光万  何延彬 《物流科技》2007,30(11):135-137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一把双刃剑,国家会计准则在与国际财务报告的趋同过程中,会计准则的改变会引发相应的变迁成本和变迁收益。论文探讨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可能发生的成本与收益,并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期望趋同度的确定模型及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收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概念之一,会计理论的重心.近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不断变化,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报告全面收益的会计环境日益成熟.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会计环境,并为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新旧会计准则变化,会计从业人员面临新挑战 (一)由规范导向向原则导向的转变。现阶段我国企业交易范围日益广泛化和复杂化,客观情况的千差万别及复杂多变,决定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只规定一般会计处理原则,而不明确规定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创新理念。同时,新准则的应用也将改变我国自1993年以来,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