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八章集中讨论了"全球艺术"自身内在逻辑遭遇的矛盾和面临"少数群体"冲击与挑战的境地。"全球艺术"观念的形成与能指存在先天的空间错位,完全脱离于西方兴趣,以普适性的标准放诸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展览和收藏。"世界艺术"的观念伴随西方现代  相似文献   

2.
<正>汉斯·贝尔廷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一书的第六章"西方艺术:战后现代主义中的美国干预"中用"干预"来界定美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关系,向我们展开分析了美国如何在战后随着经济、国力和自信心的增强在文化上野心日益增长,并将自我价值逐渐塑造为普遍价值的复杂  相似文献   

3.
卢迎华 《致富之友》2011,(12):88-89
汉斯贝尔廷《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二部第1 5章在德语版中的题目为《艺术批评与先锋艺术》,而在后来修订的英文版中的标题为《艺术的作品或艺术的历史》,我们在此刊登的是德语版本的翻译。比较读来,后者拓展了讨论的对象,把对艺术批评和先锋艺术的讨论延伸至对于艺术史和创作的讨论。两篇的共同之处描述了艺术历史如何自我演变,尝试去捕捉艺术当中的变化和思考,而创作本身又总是在不  相似文献   

4.
当代的中国艺术应不缺失西方现代艺术,或称现代派的洗礼。与通常所讨论的中国"遭遇"西方后始开现代化之门的历史说辞有明显区别的是,中国艺术却是几乎毫不拒绝的全盘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5.
对于汉斯贝尔廷而言,似乎再怎样反复探讨艺术史的适用性都不为过,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的第八章《全球艺术与少数群体:艺术史的新地图》中,贝尔廷在文章的第一段就明确地指出艺术史是为了"拥有一个共通的历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发展在中国有两个主要的线索,一个是录像艺术发展自80年代,一个是来自国际的新媒体艺术展览,如2002年的MAAP亚太媒体艺术。第一个线索衍生出邱志杰和吴美纯策划的《影像现象》于1996年,以及后来的《97录像艺术观摩》于1997年。而后一个线索则与新媒体国际化展览,构建了更深入之可能,之后2004-2006年的《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2008和2011年的《媒体中国》系列都是在这个线索之下。  相似文献   

7.
苏伟 《致富之友》2011,(8):103-104
从本期开始,《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进入到下半部分的讨论。这一部分是贝尔廷根据其1987年撰写的小册子《艺术史的终结?》(Das Ende der Kunstgeschichte?)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而且添加了新的章节和案例讨论。那本小册子出版时曾经在欧洲乃至国际艺术界引发了相当程度的争议和讨论,反响不仅来自于艺术理论界和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8.
王竹 《致富之友》2010,(4):37-37
Erró是一位来自冰岛的艺术家。也许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其实在2007年的时候他已在北京的今日美术馆举办过《"玩偶"·人间游戏——艾豪艺术》的展览。这次他带着66张粘贴作品来到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再次向西方的观众展现他独特的粘贴世界。  相似文献   

9.
西方艺术的历史正在解体,但它曾长时间以来在与东欧艺术的对立中地位稳固,享受这种对立带来的好处。在二者的关系中,一方常常是以另一方的代价抑或帮助维系自身。这种对峙状态成为了过去,两种文化都面临着如何保持迄今为止自身完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自2009年以来,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热点轮换,经典艺术继中国当代艺术之后再次掀起一波热潮。经典艺术,在西方指的是印象派及其之前的艺术作品,而在中国主要指的是古代书画作品和古董,与西方现代艺术同时期的二十世纪早期油画家如刘海粟、林  相似文献   

11.
年度媒体     
《致富之友》2009,(1):38-39
《典藏·今艺术》《典藏》的定位是"全球中国艺术专业杂志中的领导品牌",口气很大,但基本上是名符其实。近年,《典藏》在中国内地重要城市陆续开设办公机构,致力沟通、推广和资讯的整合,尤其是迅速的拉近了和内地艺术界的关系,也使的两岸资讯迅速融为一体,成为整体华  相似文献   

12.
美术史学与日本影响直至1922年陈师曾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写出教材《中国绘画史》之前,中国绘画史的研究状况乏善可陈,很大程度上讲,我们所读到的早期美术史著作也仅仅是对日本学者的翻译与模仿。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率先通过对西方史学思想的引进而在史学研究领域里开始了革命。  相似文献   

13.
1993年,是中国正式启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元年,2007年11月,方立钧的《打哈欠的人》荣登了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时代》的封面。2008年是中国举世注目的奥运经济年,方立钧的《打哈欠的人》再现尊容,成为《艺术与投资》在新一年的第一个照面。哈欠依旧在,但无论对于作者或者对于读者,其寓意已经大不相同了。  相似文献   

14.
苏伟 《致富之友》2011,(5):84-85
第10章的媒体艺术讨论是《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章节字数最长、论述方式颇为特别的一章。媒体艺术严格来说无法被归纳进艺术史讨论的范畴里,媒体艺术在"艺术史作为官方以时间顺序记述的意义发生史"中"根本没有一席之地",这是由于媒体艺术的"作品结构具有艰涩的纪录性,这给艺术史的工作方式带来了障碍,也质疑了这种传统工作方式的逻辑。"但是,讨论媒体艺术的必要性仍不仅在于它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作品主要的呈现方式之一,媒体艺术独特的时间性特征对于艺术史中有关图像、象征和主体的理论阐述进行了颠覆,因此尽管贝尔廷的论述看来似乎不同于以往各章节紧抓  相似文献   

15.
彭玮 《致富之友》2010,(5):54-59
素描属于西方绘画艺术的范畴,也是西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年我国一批赴欧美、日本等地学习西方素描的代表人物如李叔同、徐悲鸿、刘海粟、关良等人回国后,将西方的素描介绍到了中国,对中国的艺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型展览引人关注素描《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大展开幕式于2009年12月28日下午3点在中央美院美术馆隆重举行。此次素描大展,共展出中央美术学院不同历史时期素描作品1400余幅,其中不乏我们熟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与投资》:作为第一届中国艺术三年展的策展人,在中国当时的环境里您对于三年展的理解是怎么样的,现在您对三年展在国内的意义又怎么看?为什么是三年展而不是双年展?彭德:决定选用三年展而不是双年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信仰的系统博弈《艺术与投资》:您在2006年苏富比秋拍后就曾发表过文章《中国当代艺术将出现拐点》,面对当时火爆的当代艺术市场,您是惟一一个深度表达当代艺术市场问题的专家,您如何在火爆的背后看到当代艺术市场的疲软趋势的?宣家鑫:通过历史和现状两方面的综合比较,历史比较首先是西方历史比较,因为一种思维方式会在不同的环境下发展出同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十一章《新美术馆中的艺术史:寻找自身面孔的努力》的上半部分中,汉斯·贝尔廷将艺术史曾经的同谋者——美术馆作为考察的对象,讨论了曾经与艺术史一致地将艺术想像为内部统一的系统,并确认艺术史作为一种理想秩序的艺术机构——美术馆在艺术史叙述的权威性削弱之后,所经历的众多转变和具有的多重面貌。艺术史的内容和美术馆的展览之间彼此确认的关系随着艺术史观念的日益模糊而瓦解,美术馆的身份和所担当的期待也日益复杂起来。"当没有哪种艺术以达成共识为目标时,任何艺术都有权利争得在美术馆展出的机会。当不再有美术馆去满足所有要求时,每个美术馆都可以利用展览的机会让这些不统一的期待获得表达权,让想象中的命题在展览中先后得到实践。"这种转变将美术馆推到了一个前沿的地带,它不再仅仅是为了展出、烘托、推动和确认  相似文献   

19.
就去做!     
卢迎华 《致富之友》2011,(12):72-73
鲍里斯·格洛伊斯(Boris Groys)在文章《艺术与金钱》的前两段描述了金钱与艺术之间的两种关系,第一种是艺术作为被金钱购买的商品:第二种关系同样重要,艺术在不可以被购买的展览中被呈现,而这个时候,展览需要金钱的支持,也就是资本支持和催生了艺术的诞生。请注意,在这种情况下,金钱并不是拥有艺术品,而是促进和激发了想法的产生。在文章的第三段,格洛伊斯马上进入讨论一个他认为经常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创作对于展览的依赖,没有展  相似文献   

20.
汉斯·贝尔廷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十章《媒体艺术的时间性与历史的时间性》中以录像艺术为例来讨论艺术史的思维方式所面临的新挑战。录像艺术作为一种考察、记录并思考时间概念的媒体,本身是通过呈现时间而存在的,并在对技术的依赖之中面临迅速过时的危机。而录像艺术的创作本身恰恰提供了一种独立于我们所熟知的时间经验以外的私密的和主观性的时间构造。录像艺术家掌握了时间的主动性,他/她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