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朱磊  覃景莹 《时代经贸》2008,6(9):127-129
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大成果,经过几年的实践,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共识,并进入了各级的决策。十七大上,对产业化作了充分的肯定,并明确提出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组织化问题,我们认为将“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入农村经济发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校办企业的技术产业化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蕾  朱秋白 《经济论坛》2003,(15):24-26
一、技术产业化及其平台近年来高校办企业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清华同方、清华紫光、北大方正、东大阿派等都是一批近年来活跃在高校产业领域中的企业。高校办企业从历史过程看,有创收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的原因,也有为多余的非教学人员寻找就业门路的原因。然而,目前高校办企业更多的是由于高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或技术产业化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科研成果从设想到产业化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基础研究阶段、中试阶段和技术产业化阶段。狭义的技术产业化仅指上述三个阶段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而广义的技术产业化包括了第二个阶段,即技术产业化是指将经…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农业劳动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不断演进和创新的过程。通过对扬州市宝应荷藕产业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基于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近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要注意把握发挥特色优势、做强市场主体、完善服务体系、创立名优品牌和强化资源整合等五要素;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近阶段纵向合作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中介机构、市场)+农户”为主,“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中介机构、合作社)+农户”则是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新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组织稳定运行在于建立尊重市场作用柔性适应机制,利用柔性契约、分成契约等形式可以有效增强契约的适应性和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4.
晋宏举  王翠屏 《经济师》1998,(2):45-45,51
对农业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晋宏举王翠屏农业产业化,严谨的说法就是“农业产业系列化”。简单地理解,就是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农业产业一体化是在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王慧 《经济经纬》2001,(5):34-36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科教兴国”、“科教兴豫”战略,不仅要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和知识、技术创新体系,更重要的是建立支持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高技术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体制。对大量的社会调查得出河南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找出河南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在投资主体;并对加快发展河南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产业化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辉 《经济学家》2003,(2):118-120
我国农业产业化目前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为产业化覆盖面狭窄,基本上局限于经济发达省区与大城市的郊区,中西部地区与内陆农村地区发展则非常缓慢;农业产业化参与各方利益分配不合理,一般农户得利甚少,大多数利益为龙头企业占有;农业产业化合同的履约率很低,大约在20%左右。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农业内部探讨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原因。第一,农业市场化程度低下农业产业化在国外一般被称为“农业产业一体化”或农业一体化,是指将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业的产前部门(农业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与农业的产…  相似文献   

7.
张建光 《发展研究》1996,(12):33-34
一、武夷山市旅游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武夷山市农业产业化在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和传统的计划农业的基础上,经近十年,特别是“八五”期间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取得显著的成效.特别是竹木、茶叶、特种养殖、花卉等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化农业的雏型。据调查,全市有林地面积达271.6万亩,木材蓄积量965万立方米。“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累计造林41.28万亩,其中利用世行贷款等资金2918.5万元,新造工程林、丰产林、世  相似文献   

8.
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实融合”是推进实体经济从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向新型实体经济形态演进的过程,也是供需联动、动态匹配的过程。目前,实现“数实融合”仍面临“卡脖子”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短板制约、数据要素配置不充分、数字鸿沟、工业互联网不强等现实挑战。应加快新旧基础设施建设,搭好“数实融合”底座;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自主品牌,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优化数字技术人才结构,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大成果,经过几年的实践,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共识,并进入了各级的决策.十七大上,对产业化作了充分的肯定,并明确提出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组织化问题,我们认为将"公司 农户"的模式引入农村经济发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论农业产业化演变的规律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描述了农业产业化从起步、成长到成熟各阶段逐渐演进的客观过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的阶段性特征,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可以构建农业产业化阶段识别模型。从定量角度证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一个与其所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渐进的客观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起步、成长和成熟三个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不可逾越的。运用阶段识别模型,可以判断某一具体区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且其发展阶段与农业专业化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组织形式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发达国家已形成符合本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的产业组织形式,我国虽然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摸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误区。本文从国际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结合我国的实践,考察产业化过程中组织形态的演变,试图营造出一个符合当今转轨经济和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有效的组织形式,希望能以组织保障的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晓丹 《商周刊》2013,(19):62-65
从早期的白坯门到今天的成品套装门,从过去的区域性发展到而今初步形成的产业化,从过去小规模的作坊式生产到今天的大规模成品化、集成化、品牌化,时间也就十余年。正是这十余年,木门行业经历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深刻“变革”。时间跨度之短、发展之迅猛,即便是业界自身也缺乏“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4.
水产业是大农业“五业”之一,又是福建省建设“海洋经济大省”的主体工程,是本省培植跨世纪支柱产业中最具福建特色的产业。实施水产产业化实现水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本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省水产业经过“七五”、“八五”的快速增长后,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水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形成和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市场化水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水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各国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一般要经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三个时期。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中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过渡的较长发展过程,是工业结构不断升级、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不断进步的过程。美国、英国、日本等工业化先行国家从发动产业革命到完成工业化都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经过4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才初步完成工业化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一个观念丹麦的农业范畴包容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丹麦农业归口政府部门的全称为丹麦农业、渔业与食品部,“从地头到餐桌”是其管理范围的形象说法。实际上,丹麦农业的范围明确地涉入了一、二、三三个产业的概念范围。而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在农业产业内...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在文化建设中实践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产业发展的周期理论,一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一般会经历这样几个主要阶段:萌芽期、高速成长期、稳定增长期和成熟期等。  相似文献   

18.
广东科研体制改革应坚持以“产业化科研”为导向、以催生产业化的前沿研究为科研目标,不仅考虑到创新链上的研究定位,同时也考虑经济成效的价值链定位。充分结合产业和市场需求、侧重应用技术研究的功能定位,将前沿科技探索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从科研机构组织方式上克服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两张皮”问题,实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三者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9.
加快中国教育产业化的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的走向。教育具有产业的一般属性,同时也具有其特性。从我国 教育市场的 供给与需求 状况分析, 我国 具有巨大 的潜在 消费市 场。教育的产业化不仅可以扩大内需, 启动消费, 而 且有利于形成适应市场经 济要求的教育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胡求光 《经济师》2001,(12):98-99
高校教育产业化不仅是刺激内需、发展经济的权宜之计 ,而且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重大变革。文章从当前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出发 ,通过对高等教育这个特殊产业的一系列特性分析 ,构建了高等教育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