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体长期食用铝含量较高的食品会使铝在体内蓄积并产生慢性毒性,因此需要更准确、更方便地测定食品中铝含量的方法来严格的控制食源铝污染。本文在诸多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述食品中铝的消解方法和测定方法的特点及相关研究。最后,对目前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研究中的重点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铝是常见的金属元素,经常会被食物发泡剂选用。食物中的铝含量超标会有害于身体健康,本文主要研究食品中的铝含量,通过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铝含量,通过分析得出这种测定食品中铝含量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而且方法简单,操作准确度高,适合于食品中铝含量的测试。  相似文献   

3.
国家标准中对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分析方法仅限于含量较低的食品,对于铝含量较高的样品,用国标法则测不出相应的吸光值,从而也就无法测出准确的铝含量。经试验证明,原子吸收测高浓度的铝含量可弥补国标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含铝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前,人们普遍认为铝和铝盐不被人体所吸收,不会导致急慢性毒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混凝剂、药物、水处理剂和各种容器和炊具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重新审视铝对人体的危害。近年来,铝可能增加老年性痴呆的风险、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等危害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因此,禁止和控制含铝食品及添加剂的使用、降低人体对铝的摄入、降低铝对人们的危害已成为国民的一件大事,应引起政府和民众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探讨如何应用当前的检测标准为食品中含铝添加剂的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和质谱技术,检测其铝含量,同时比较在不同酸消解体系中对铝含量的测定值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的硝酸体系无法彻底分解样品,必须添加一定量的氢氟酸才能对面制食品中的铝含量作出准确的测算。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衣、食、住、行"为生活的关键,由此可见,"食"作为重中之重,是否健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最为关注的一项,其中,铝作为一种慢性的毒药,常存在于各种食品中。目前,我国学者已开始将研究食品中的铝含量测定的方法,用以判定铝含量是否超标,避免人们食用后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首先对食品中铝元素的含量规定值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铝含量的测定,对其整个分析过程和结论进行详细描述,以期对我国的食品铝含量测定和视频健康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铝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微量元素,在食品工业及医药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食品中铝含量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基于此,在对食源铝污染现状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简单介绍常用的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控制食源铝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铁岭市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况,选取铁岭市区10种市售食品进行检测,并作出评估。测得样品总合格率,其中,一些项目检测中出现超标情况。因此,应强化食品销售的检查工作,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食品中不同前处理方法下的食品中铝含量测定结果,来探究前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分别对已知铝含量的不同基质的标准物质应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并对其进行定量检测分析,比较其铝含量测定值及回收率,根据测定结果和回收率探究更合理的食品中铝含量检测的前处理方法。最终得出结论:用硝酸+氢氟酸消解体系的微波消解法和干法灰化法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检测食品中铝含量更为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面食品有害物质铝测定中,分光光度法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铬天青S作为显色剂,构建微波消解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对显色反应最佳条件进行明确;并取米粉、油条和馒头作为试验样品,进行精确度和准确度验证。结果:波长范围为620 nm,乙酸乙酸钠缓冲液8 mL,显色时间20 min为最佳实验条件;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5~6μg,r=0.998 5;米粉、油条和馒头中铝含量RSD分别为2.5%、1.3%、3.4%;铝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0.5%~102.0%。结论:微波消解-分光光度法具有较高灵敏性和重现性,是可用于米面食品中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十年来面制食品中铝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前处理方法主要有干法灰化、湿法灰化、高压消解、微波消解等。铝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相似文献   

12.
纳米码在食品流通中的应用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介绍如何把纳米码应用于食品流通的想法。食品是人类的食用物品,属于一次性消费品,从原料加工到成品上架,工序繁多,如何监测食品在制造和流通中,不被调换或被有害物质侵害,是制造商和流通部门都应重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食品召回制度是导致食品逆向物流活动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食品逆向物流整体水平不高,企业观念上认识不足,缺乏相应信息系统支持是目前我国食品逆向物流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所以,应加强食品召回制度下企业逆向物流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漯河市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牌辐射带动力不强,中小食品企业融资难,配套服务和软环境不够完善,食品安全等问题。提出应加大食品研发力度,推进食品产业技术升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更多食品行业知名品牌;加大对食品企业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中小食品企业融资困难;完善配套服务措施,提升中国食品名城综合实力;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努力打造安全规范的食品产业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食品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应急物流的特点与现状,探讨了如何建立食品应急物流体系,解决突发事件中受灾人员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食品供应问题。提出应建立包括食品筹措体系、配送体系、指挥系统、信息系统、反馈评价体系的应急物流系统以及相应的保障机制。食品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将使我国应急食品以更加快速、更高质量满足突发事件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邓相花 《商》2012,(11):200-200
食品召回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但目前我国的食品召回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制度和程序设计也有待完善。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召回体系的特点,我国应总结其实践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召回制度。  相似文献   

17.
食品抽样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抽样是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首要关键,本文从食品抽样的四个环节上,依据《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分析食品抽样过程中应注意事项,旨在提高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铝在自然界中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在毒理学上属于低毒性的金属元素,可通过食品进入人体,影响体内的多种生化反应,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明矾等含铝食品添加剂,在膨化食品、面制品等食品中经常被检出,但淀粉制品中铝含量的检测少见报道,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国标法面制品中铝含量测定,采用湿法消解处理样品,这种方法存在消化时间长、消化终点不易掌握、残留的高氯酸不易赶尽的缺点,从而干扰吸光度值、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采用干法灰化法处理样品,结合分光光度法,应用于淀粉制品中铝含量的测定,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国际市场》2012,(Z3):50
近日,欧委会制定委员会法规草案,修改欧洲议会及理事会有关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条件和标准的第EC1333/2008号法规附件Ⅰ(欧共体批准用于食品的食品添加剂清单及使用条件)。为保证欧盟消费者铝允许周摄入量达到正常水平,建议将铝允许周摄入量(EFSA)降低到1mg/公斤体重/周。  相似文献   

20.
张彦华 《消费导刊》2009,(10):127-127
世界上美国的食品召回制度最完善,程序严格、可操作性强。FSIS和FDA依据食品召回制度有效地调控了食品市场,降低了缺陷食品对公众的危害,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要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应健全食品召回制度,加强政府对食品市场监管,提高技术手段,建立完备的食品溯源制度,培育企业的诚信自律意识,鼓励信用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