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天津经济》2008,(3):23-24
2月29日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人才引进推介会上,北部湾经济区提出,要将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集人事制度改革试验区、区域性国际人才港和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于一体的区域性国际人才新高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2011,(6):12-12
广西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主动迎接人才短缺的挑战,以积极姿态融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作为广西北部湾地区文教中心的北海市已有4所高校落户,将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预测到2015年,经济区人才总量将达168万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适用性人才"的发展现状,探究未能形成人才聚集效应的原因,区域性人才总量不充分、结构不合理,体制以及用人机制等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形成人才"二次吸引"的模式,人才的不合理分布、各重点发展产业科技人才配比不科学,尤其缺少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物及其团队,这一系列问题都制约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合理化、正常化的发展。本文针对此提出了应采取以产业集聚吸引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做好科技人才引进的规划、储备和开发工作,做好人才的激励措施,发挥人才"二次吸引"模式,以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技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适用性人才”的发展现状,探究未能形成人才聚集效应的原因,区域性人才总量不充分、结构不合理,体制以及用人机制等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形成人才“二次吸引”的模式,人才的不合理分布、各重点发展产业科技人才配比不科学,尤其缺少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物及其团队,这一系列问题都制约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合理化、正常化的发展。本文针对此提出了应采取以产业集聚吸引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做好科技人才引进的规划、储备和开发工作,做好人才的激励措施,发挥人才“二次吸引”模式,以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技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5.
风生水起北部湾,产学研合作正时日。英明决策指航向,勇立潮头竞风流!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不仅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黄金走廊",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近年来,南宁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才资源整合与开发迈上新台阶。《南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一批重要的人才工作政策文件,将更有力地促进人才  相似文献   

6.
文章概述了北部湾经济区推进中国与东盟深化旅游合作的迫切性,探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深化国际旅游合作的途径:建立并完善多层次旅游合作机制;努力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的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完善各项旅游硬件设施;构筑中国一东盟多语言旅游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7.
欧水木  伍梅 《特区经济》2011,(9):218-220
北部湾经济区作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急需高素质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但现有外向型高层次人才非常紧缺,人才开发存在许多困难。本文对北部湾经济区外向型高层次人才开发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存在问题,从规划、政策、机制和培训模式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对人口的要求,探索人口的整合。首先分析了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口发展现状及特点;其次,提出北部湾经济区加强区域人口整合的对策:加强区域人口整合;统筹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发展大城镇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  相似文献   

9.
杨力 《改革与战略》2011,27(6):104-106,116
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背景下,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必拓展广告业市场,拉动广告人才需求。文章认为,在未来时期,北部湾经济区广告人才将会出现现代服务业广告人才需求比重上升,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注重本土化人才向外向型、国际型人才转变的趋势。北部湾经济区广告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必须结合广告人才的需求态势统筹兼顾好广告人才储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以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及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广告人才。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被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文章基于广西高校在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通过对广西国际航贸法律人才需求现状及广西现有法学高等教育体制的分析,为广西区内高校国际航贸法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晓虹  官锡强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41-14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内,贸易经济逐年增长,货运量也随着增加,正逐渐成为经济区位上的物流中心,这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物流业。但落后的物流业和物流基础设施,也制约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文章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劣势进行分析,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正确判断自己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定位,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物流业,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黄润斌 《改革与战略》2014,(1):75-78,96
广西新的战略支点的构建对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发展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对构广西建新的战略支点具有强大的引领和带动功能。文章认为,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引领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北部湾经济区与周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打造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驱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在构建制造业基地方面已形成一定产业集群及建立了一系列的加工制造业。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来研究构建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选择方向对北部湾经济区快速融入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分工与贸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经济决定因素和物理决定因素,来选择其参与产品内分工的行业及切入产品内分工的价值链环节。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胜跃 《特区经济》2011,(8):192-194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对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表明,通过政府的强势介入,利用好资源禀赋,采取扶植和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能够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经济区的特色,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发展情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有玉 《特区经济》2007,(12):195-197
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州等国际国内的区域合作中,广西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目前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发展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典型的弱弱合作区域,其发展模式独树一帜,广泛融入多区域合作、组合式港口发展及区域内"飞地"合作的合作发展模式值得同类经济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学璞 《改革与战略》2009,25(6):163-166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如何建设与经济区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现代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东盟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形成使广西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广西经济发展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广西主要经济城市和北部湾城市的经济转型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广西经济发展存在工业化率相对较低,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经济转型成为迫切要求,并从产业结构、资源与环境、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体现了城市的软实力,被视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尤其是南北钦防四市同城化的发展,绿城南宁需要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与同城化背景把城市文化定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内的产业研发中心、最具东南亚风格的中国城市、以及“双核心”先锋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和中国东盟经济区的“桥头堡”核心城市,塑造南宁城市文化形象以助力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地缘开放政策和科技政策组合驱动创新发展为目的,对广西以北部湾经济区进入深入调研,研究广西以北部湾经济区为代表特有的改革开放政策等基础优势条件,以之组合科技政策构建广西特有的科技与开放互促战略体系的取向;提出构建以一带一路市场、辐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科技产业群、推动北部湾城市群发展为导向的科技与开放互促战略体系及实施规划;为促进战略规划有效实施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