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地处泛北部湾经济圈核心区域,是我国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区,是我国连接东盟的主门户和桥头堡。当前,作为推进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重要基点和前沿的北部垮(广西)经济区,面临着共同的多区域合作新兴机遇,肩负着广西沿海成为经济发展新一极的共同所史使命和责任,广西沿海四市应统一思想、携手合作,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2011,(Z1):54-55
编者按西部大开发十年来,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广西不断描绘出开放发展的新图景: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大西南经济圈……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珠三角,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一个沿海、沿江、沿边省区,广西紧紧抓住一系列国家战略和区域合作的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开拓奋进,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开创了广西发展的"黄金十年",壮乡五千万干部群众用智慧和汗水织就了一幅幅绚烂的"壮锦"……  相似文献   

3.
刘曙华 《广西经济》2009,(11):18-1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地级市组成,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8年经济区GDP达到22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比广西高2.7个再分点,对广西GDP的贡献率达35.8%。鉴于北部湾经济区将目标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其内部城市群空间格局的优化是经济区参与区域合作与次区域合作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4.
柯球 《老区建设》2013,(10):35-37
作为涵盖广西沿海区域的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和作用。随着北部湾经济圈的构建,该区域旅游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通过阐述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背景,在探讨该区域发展海洋旅游产业的可行性基础上,提出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旅游产业的建议,这对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海洋旅游产业开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今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与东盟开展泛北部湾合作的窗口和桥梁,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基地,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打造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6.
加快发展是广西的当务之急,开放开发是促进广西快速发展的战略举措:多区域合作是广西难得的历史机遇:贯彻落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是自治区每个部门应尽的职责,因此,结合本部门的职责,就贯彻落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谈谈自己的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的耕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仍存在产业结构相似度大、产业链短、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物流环境不优等问题。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要培育壮大强优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增强相关产业及各要素协调配套能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深化区域合作机制等,以此加快培育形成经济总量大、优势明显的大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滕冲 《广西经济》2007,(10):24-26
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以及纳入玉林、崇左物流通道功能而形成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以下简称北部湾城镇群)地处中国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多区域合作交汇点上,既是我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和枢纽,也是我国西南地区走向东盟、通往全球大市场最便捷的门户。发展北部湾城镇群,是我国构筑多极发展,推进城镇化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外交战略、能源安全战略等多方面的需要。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较低,在参与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9.
张景 《广西经济》2010,(3):54-54
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和北部湾经济区五大功能组团之一的铁山港(龙潭)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白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博白县委、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把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主动加强与广西沿海城市的沟通与合作,努力在观念、体制、交通、产业等四大方面与北部湾经济区实行全面对接,当好玉林市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0.
叶茂 《广西经济》2008,(10):28-29
今年初.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根据《规划》的功能定位,北部湾经济区将成为重要的国际经济区域合作区.崇左市作为北部湾经济区4+2成员之一.以交通物流为建设重点。《规划》明确将崇左凭祥市列入功能组团.重点推进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凭祥经济技术合作区及周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  相似文献   

11.
贺剑武  袁琳 《特区经济》2010,(8):160-161
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已经取得周边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旅游业是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最容易起步的领域。本文论述了泛北部湾开展旅游合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意义,探讨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旅游合作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环北部湾"是我国区位优越,产业同构严重,发展滞后的地区。进行产业合作是实现该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生物共生与区域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通过应用共生理论分析"环北部湾"区域产业结构共生系统的优化和升级问题,得出该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应从宏观上设立"环北部湾"合作理事会,以此协调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培养产业合作的共生环境,畅通共生界面;中观上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根据产业间的适配性布局城际战略产业链,拓展产业合作内容;微观上建立高效市场体系,增强各经济主体(企业)的共生活力。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分别从制定共生战略,建立共生制度和优化共生路径三个方面提出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西三角”经济圈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凌 《特区经济》2011,(9):270-271
地方政府间合作已成为各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也成为我国区域发展和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川、渝、陕各级地方政府间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西三角"经济圈才能由美好构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卢珍菊 《特区经济》2008,(10):214-216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建立,为参与其中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广阔的经贸合作平台。但由于各方经济发展水平层次不一,如何优化产业结构使得相互间的经贸合作顺利,从而带动区域整体的经济发展,实现多方共赢。本文基于对各国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提出优化泛北部湾区域产业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洼地:北部湾开放开发的核心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阳国亮 《改革与战略》2010,26(5):127-129,182
北部湾开放开发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实现“洼地效应”,即形成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劳动力流、物质流等各类生产要素向北部湾集聚的态势。开展国内外区域合作是取得“洼地效应”的基本途径。北部湾要从关税政策、金融市场体系、人才集聚、信息化、政府职能转变、制度创新等方面优化其投资环境,提高其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使边境区域经贸合作迎来了良好的机遇。辽宁省丹东市作为我国最大的对朝贸易商品集散地,与朝鲜在资源要素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2011年6月8日,由中朝合作开发的黄金坪经济区正式破土动工。这就意味着中朝经贸合作又有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从指导原则、合作模式、中方平台、发展定位、配套区、优惠政策、人才储备及国际参与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推动黄金坪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时代,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迅猛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推进大连与首尔在动漫、影视剧、游戏等领域的合作,将有利于大连城市文化内涵的提升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健康转型。同时,共同开发潜力巨大的文化资源和市场空间,也有利于两市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领域,实现东北亚经济圈城市间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8.
欧水木  伍梅 《特区经济》2011,(9):218-220
北部湾经济区作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急需高素质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但现有外向型高层次人才非常紧缺,人才开发存在许多困难。本文对北部湾经济区外向型高层次人才开发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存在问题,从规划、政策、机制和培训模式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赵菊敏 《特区经济》2012,(2):195-197
特定时代的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着多重内涵的转型,其中"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升、"城镇化路径"的转变和"政府角色职能"的转型是核心,在实现三大转型的进程中"中原经济区"必将成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意义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寻找区域合作伙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但区域经济合作需要一个实现互赢共生的平台。安徽在参与泛长三角合作中遇到的种种尴尬,既有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排他性所致,更重要的是因为安徽在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中有认识、政策和实践等战略上的误区。要实现安徽从“融入长三角”到“服务长三角”的嬗变就必须进行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