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独立董事制度自2001年硬性植入我国以来,一直没能摆脱"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命运.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目前存在的众多问题归根结底都与独立董事独立性在我国大打折扣有关,而影响独立董事独立性的诸多因素中,独立董事的选拔机制不健全最为关键.在综合分析国内关于构建独立董事选拔机制的三大基本模式及其利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提出分两个阶段逐步健全独立董事选拔机制,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构思.  相似文献   

2.
多元激励下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是独立董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机制的合理设计将促进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发挥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本文从综述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入手,在回顾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声誉激励和薪酬激励两种激励机制,并对其完善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独立董事制度的本质在于其独立性,独立性是独立董事生命力之所在。但是,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存在严重缺失,难以发挥其“仲裁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借鉴国外经验,努力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对于实现独立董事制度的成功移植及其本土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实行三年多时间,其对公司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激励不足。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是独立董事制度的重要内容,该机制关系到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发挥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本文将从薪酬、声誉、控制权等方面探讨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5.
大股东制衡与独立董事制度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导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不一致,大股东有动机也有能力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在于希望独立董事能够独立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发挥对大股东的制衡作用。事实上,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由于独立性的缺失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改进独立董事的提名程序,健全关联方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我国引进英美法系的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而采取的有力举措。几年来,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出现了独立董事独立性不强,法律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严格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明确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并创建风险就业机制,能有效地提升独立董事与公司内部监控力量的平衡关系,从而使公司董事、经理等管理人员能忠于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全体股东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正在建设、探索中,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通过健全法制,确立独立董事的法定地位,所有独立董事经注册之后,在监管部门和自律行业协会双重监督下独立进行执业。这样可以从制度上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执业能力、激励机制和责任约束,提高独立董事的专业化程度,使独立董事们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独立董事与股东间实质性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文章对独立董事“独立性”要求本身、独立性与激励机制及独立性与其决策效率间的三大悖论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报酬机制以及选拔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上市公司引人独立董事制度,主要目的在于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发挥独立董事客观判断的作用,维护公司整体利益,保护中心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在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凸现出来,而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独立董事难以真正保持其独立性.因此,有效地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对建设良好的独立董事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尽管其存在许多问题,但能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特别对董事会自身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在法律、激励约束机制、独立性和进出管理等方面加以协调以更好地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1.
监督、控制是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普遍之律。独立董事发源于美国并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在“二元化”公司治理结构中有存在的必要性,同时在中国的发展存在制度性摩擦。由于“独立性悖论”和信息障碍的存在,独立董事在功能上打了折扣。为实现独立董事应有的功能,在其选任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选任机制,约束任职分配。保障独立董事的知情权,增强其独立性,并加强本土化的激励机制和法律责任。在独立董事的本土化“嵌入”过程中“去图章”化,实现制度的设计初衷。  相似文献   

12.
独立董事“独立性”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在理性思考独立董事制度价值目标的基础之上,通过比较英美国家和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独立董事"独立性"规则,并努力予以相对客观、公允的评判,提出既要完善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法定标准,又要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行的是二元制的法人治理模式下的独立董事制度.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一股独大“以及“内部人控制“问题,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应立足于解决这两类问题,缓解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矛盾.要提出了强化独立性界定;建立独立董事协会,培育职业独立董事队伍;建立科学的产权制度,明确独立董事的职权范围以及完善相应激励与约束机制等途径来完善我国目前的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4.
独立董事制度来自于英关法系国家,但对我国同样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使独立董事更好地发挥作用,因而我们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二、在人数上保证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三、建立独立董事的奖惩机制;四、在机构设置上保证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种强化公司监督和制衡机制的制度,有利于解决我国证券公司长期以来国有股权虚置、“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公司内部信息和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公开机制以及监事会形同虚设等问题。但是在具体引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如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问题、激励问题、权力和责任问题、独立董事的人数及其人员构成等。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增强我国证券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客观需要,要严格界定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以立法的形式赋予独立董事否决权。建立并加强独立董事的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明确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化安排。独立董事已成为影响现代公司决策的一种强有力的独立的平衡力量,是完善董事会领导体制、建立科学治理结构的一种制衡机制。文章对如何保证独立董事履行职责的条件和独立性、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然而运行至今这一"舶来品"由于我国监事会这一特殊公司治理二元结构的特点,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试从分析独立董事"不独立"这一普遍现象入手,阐述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内容、实施现状、存在问题,探究其"不独立"的根本原因,并对应作出完善选任制度、协调好与监事会的关系、建立协会等方面建议,从而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使其真正能够实现制度设立的最初目的。  相似文献   

19.
独立董事制度为英美国家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1月19日发出在上市公司中实行独立董事制度的通知后,使独立董事制度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实行的背景及我国公司法现有监事会制度的缺陷,以期在我国公司法修订之际,建立起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相互协调的完善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出现问题后而引进的一种制衡机制,其讨论重点不在于是否应该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而在于在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如何使其发挥作用.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存在着弊端,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特点的独立董事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公司、社会以及独立董事个人等多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