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深远意义,才能更好地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查振祥 《特区经济》2007,225(10):18-19
<正>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深刻而全面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燕胜三 《发展》2005,(6):13-14
从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一种新的认识,是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的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认识的高度决定了实践的力度,也决定了推进社会发展的力度和效果。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对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纪纯 《唐山经济》2004,(8):11-12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科学规律谋划发展大计,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县域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胜三 《发展》2005,(1):68-69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为目的的发展观,主要包括: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按照"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念的提出.是我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和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概括地说.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贵在“科学”,旨在“发展”,蕴含着深刻的理性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内涵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方法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刘学侠 《中国招标》2004,(11M):10-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加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这表明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指导思想。当前关键就是要在实践中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君  青宇波  罗鑫 《特区经济》2005,(11):355-356
一、科学发展观的涵义 我国科学发展观是在国外社会发展理论基石上,总结自身实践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手段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同时,可持续发展要求公平与效率高度统一,要达到这一目的需协调处理好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4者的关系。2003年12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即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特质内蕴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重视人与自然的互动同构,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追求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动态和谐。因此,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主要体现在其生态维度上。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本文拟从依据哲学的视角,分析论证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上的,是关于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坚持、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立勋 《特区经济》2004,(10):26-30
<正> 一、研究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发展观是回答发展目的、发展模式、发展手段的世界观。历史上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前者认为经济增长是发展的目的,后者认为经济发展只是手段,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才是终极目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对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最新概括和总结,是对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2003年胡锦涛视察深圳时要求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同年7月温家宝视察深圳时要求深圳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办出新  相似文献   

17.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抓住科学发展观之精髓,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社会发展观,这既实事求是,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一种既符合中国实际,又符合世界潮流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里提出了一个新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李云 《广西经济》2004,(8):39-3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作为服务行业的城市商业银行,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想方设法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在优质服务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提出来的。辽宁当前正面临着全面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