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中的现状及问题目前,外商投资的地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数量却有相当大的差距。1996年,东部地区利用外商投资达成协议365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外商投资总额的88%,中部地区为39亿美元,西部地区为10亿美元,中部和西部地区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1/9和1/36[1],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同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中西部与东部有关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1995年统计数字表明,西部9个省区人均GDP均在全国平均数以下,其中最低的贵州人均GDP为1232元,仅占全国平…  相似文献   

2.
目前,外商投资的地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数量却有相当大的差距。1996年,东部地区利用外商投资达成协议365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外商投资总额的88%,中部地区为39亿美元,西部地区为10亿美元,中部和西部地区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1/9和1/36^[1],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同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王兆有  章红 《西部金融》2003,(12):19-21
一、西北欠发达地区民间投资总体规模偏小,增长势头看好 (一)民间投资总体规模偏小.1990年西北五省区民间投资61.77亿元,到2002年为520.6亿元,民间投资规模增长了7.45倍,13年来民间投资累计为3001.83亿元,占全国同项指标3.6%.2002年西北地区民间投资占全国民间投资比重仅为4.16%,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8%,比全国低10.75个百分点.因此,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北地区民间投资总体规模偏小.  相似文献   

4.
2002年底,整个西部地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内蒙、广西十二省区市)土地面积占全国71.5%,人口占28.6%.GDP占全国的19.2%,其中第一产业占25.0%,第二产业占15.5%(工业占13.8%),第三产业占22.1%.财政收入占全国16.8%,财政支出占26.7%.进出口总额占全国3.3%,其中进口3.0%,出口3.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3.8%.货物周转量占全国12.6%.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陕西是我国科技、教育实力相对雄厚的省份之一,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存在为陕西省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与人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雄厚的教育、科研优势应该促进其经济发展,使其有与之相应的经济优势。然而,陕西省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财力紧张、经济相对落后的现象。2005年陕西省GDP总量为3674.75亿元,仅占全国GDP总量的2.01%,全国排名第20位;人均水平只有9839元,不仅与东部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13963元相比差距也较  相似文献   

6.
一、广东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有限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每年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2 000多万就业人口.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5 696.46亿元,广东以占全国1.85%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8的经济总量,1/7的财政税收,为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一贡献的80%以上出自珠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全国31个省(区、市)2014年一季度GDP数据。数据显示,19地区一季度GDP增速超过了全国水平,31个省份一季度GDP总和为132878.97亿元,超出全国一季度GDP总量达4665.97亿元。19地区GDP增速超全国水平从GDP增速来看,重庆以10.9%的增速位居全国第  相似文献   

8.
一、县域经济在渭南市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特点 渭南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全市设一区两市八县,总人口539万人,耕地面积54.5万公顷,近几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截止2003年底,十县(市)总人口442.49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82.09%;全年实现GDP 156.33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78.5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2.5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的79.38%;全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实现39.48亿元,占全市全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79.62%;金融机构存款总量为209.64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70.84%,贷款总量为165.43亿元,占全市贷款总量的74.52%.以上数据表明,县域经济在渭南市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苏南地区是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全面、最和谐、最迅速的地区之一。2005年,苏南地区生产总值高达11417.34亿元,比去年增长19%,而全国GDP增速仅为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广东省GDP达到5.7万亿元,连续24年居全国之首.但是,201 2年全省GDP的84%由珠三角地区贡献,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的GDP仅占全省的16%,全省有12个地级市人均GDP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虽然2011年和2012年,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GDP增速均高于同期珠三角地区水平,但其经济基础薄弱,与珠三角仍存在巨大差距.珠三角发达地区对后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微弱,后发优势仍未凸显,县域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等等.总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打造广东经济升级版受到严重制约.广东只有突破区域协调发展的瓶颈,才能保持经济既高速度又高质量的继续前行,从而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1.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 66亿人,城市化率达到49.68%.但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东、中、西部之间较大的不平衡.2008年,中部工业化率比东部低2.g个百分点.比西部高3.7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365.64美元,同期城市化率为55.90%;中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303.32美元,同期城市化率为40.90%;西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308.83美元,同期城市化率为41.50%.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整体水平,资本收入占GDP比重则相反,另外,政府初次收入(直接生产税)占GDP比重保持相对稳定。但西部地区劳动报酬比重呈现出下降态势,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导致这种变动的因素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地区相对富余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以及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因而,西部地区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构建促进劳动报酬比重持续提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哲 《西部金融》2003,(11):4-6
一、金融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 (一)欠发达县域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政治法律环境普遍不佳,直接制约着金融支持作用的有效发挥.自然环境方面,欠发达地区土地一般比较贫瘠,生产能力有限,加之环境污染和恶劣的生态环境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匮乏.县域地区人均GDP水平大大低于城市,如陕西榆林佳县去年人均GDP不足1000元,而陕西省人均GDP为5024元,全国为7543元.区位上缺乏必要的联系,企业破产率高,2002年陕西省县域经济圈内的企业亏损面超过10%,华县更是达到了55%,宝鸡10县仅2002年,就有397家企业破产.政府方面,县域一般远离中心城镇或城市,地方政府缺少有效约束,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司法方面,县域内的司法部门规模有限,执法人员素质低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情况严重;人的方面,农民的法律观念、信用观念淡薄.  相似文献   

14.
一、渭南市地方财政和银行信贷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渭南市地方财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渭南市的财政收入呈现入不敷出、财政收支缺口逐年增大的态势.其原因在于渭南市整体经济规模太小和整体经济效益较低.据测算,2002年,渭南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367元,仅为全国人均数的42.9%;2002年,全国财政收入对GDP的比例系数为0.1854,而渭南市仅为0.045,后者仅为前者的24%,不足四分之一,单位GDP中财政收入低,说明整体经济效益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一、商洛经济发展现状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隅,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属国定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经济发展状况可以概括为农业弱市、工业小市、财政穷市.具体表现为农业脆弱,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层次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差;工业发展落后,不但总量小,而且规模小,缺乏有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财政收入困难,水平低,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依赖中、省财政的转移支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2003年末,商洛市实现GDP75.59亿元、仅占陕西省GDP的4%,同比增长9.3%、低于陕西省GDP增长率1.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9.63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1元;财政收入2.93亿元.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1、人均GDP水平极低.2001年,全区人均GDP是1630元,全省是4173元,全国为7674元.按区域经济研究标准分类,低于全国人均GDP水平50%的均属于极低收入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2009年我国31个省市有关GDP和家电下乡销售额的面板数据,对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效应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做了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做了原因分析.最后,针对不同地区的家电下乡经济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有效提高家电下乡经济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中、西部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城镇化率的地区差异较大,东部较高,西部较低,中部居中;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提高幅度的地区差异也较明显,东部地区提高幅度较大,西部地区提高幅度较小,中部地区提高幅度居中.各地区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中,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顺序恰好相反.因此,继续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9.
洪涛 《全国商情》2012,(2):9-12
一、中部地区流通业的发展现状2010年,我国中部六省(指河南、山西、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660.5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8%,接近1/5。2010年中部六省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零售额为9498.7亿元,占全国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零售总额的16.4%。由此可见,中部地区的流通业对我国流通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国东中西部1997—2010年的工业用水量和经济发展数据,检验人均工业用水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探索我国东中西部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关系,剖析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与工业用水量之间的演变规律,建立曲线模型,通过模型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地区经济增长与用水量之间不符合一般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特征,人均工业用水量随着人均GDP的变化曲线为"倒U+U"型,而中西部地区的"倒U"部分人均工业用水量下降不是很明显。东部地区人均工业用水量下降点对应的人均GDP的阈值为22 222元/人;中部地区人均工业用水量下降点对应的人均GDP的阈值为9 343元/人;西部地区人均工业用水量下降点对应的人均GDP的阈值为10 980元/人,这为我国东中西部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增长的调控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