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伟 《公司》2001,(2):34-35
随着市场经济发育日渐成熟,商品的品牌形象已成为消费认知的第一要素,房地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不例外。尤其是近几年来,房地产业风起云涌,新旧楼盘喧人耳目,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开发商们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创立品牌,通过品牌推广来确立自己在楼市中的主导地位,以期一剑封喉,笑傲江湖。这一状况,导致了当前房地产的品牌竞争日趋激烈,住房开发也由最初的盲目趋同发展到了激烈竞争的阶段。但不少开发商对楼市品牌效应的认识尚流于表面,所谓的品牌竞争往往如隔靴搔痒,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房地产的市场竞争能力,甚至出现了不少…  相似文献   

2.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下,以逐渐成为房地产经营管理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创建优秀的物业管理品牌,不仅有利于企业进行市场拓展,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开发商和业主更是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利器。 摘要: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下,以逐渐成为房地产经营管理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创建优秀的物业管理品牌,不仅有利于企业进行市场拓展,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开发商和业主更是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利器。  相似文献   

3.
《楼市》:您如何理解房地产企业的品牌价值?作为萧山老牌的著名房产开发商之一,绿都房产如何体现自身的品牌价值,打好自身的品牌。邵法平:自绿都集团1998年7月7日成立之初,我们就已决定要注重品质、树立品牌。一直坚持这个理念,历经几个年头,一步步地成长,终于使绿都集团成为了杭州房地产市场的一大品牌公司。我一直坚信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同时企业要长远地发展,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而我们在开发所有项目之前,也坚定“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信念,因此,在拿地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要造萧山乃至杭州最好的房子。为…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导刊》2005,(23):69-69
将开盘的时间选择在2005年,对于房地产商而言,这是一次不幸,更是一次机会。不幸的是今年6月以来,国内房地产政策对整个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楼市低迷,成交量下跌;但正是这个大环境激发了开发商提高房子的品质和营销手段,让房子成为真正的“商品”。  相似文献   

5.
2005年全国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皇城根下的北京楼市也不例外。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层出不穷,抑制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发商们没72004年附庸风雅拍电影的闲情逸致,老百姓们也依旧为没钱买房子而发愁,这一年的楼市中倒确确实实地发生了下面这么几件事儿,姑且可以称它们为“2005北京楼市十大新闻”。  相似文献   

6.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下,以逐渐成为房地产经营管理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创建优秀的物业管理品牌,不仅有利于企业进行市场拓展,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开发商和业主更是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利器.  相似文献   

7.
《楼市》2012,(Z1):27
凡有过置业经历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买房容易退房难,一个人如果买到不满意的房子想找开发商退货,一般只有三种途径:哭闹、走上层路线、对簿公堂。但是日前,一纸"无条件退房"在重庆楼市掀起千层浪,重庆华宇集团宣布:"凡是从2011年12月15日到2012年3月31日购买华宇集团旗下楼盘的业主,  相似文献   

8.
人们惊叹上海变化之快,住宅条件不断改善之时,忘不了首功当推的房地产开发商们,是他们的奉献拼搏加快了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进程。然而一些不和谐音符的出现却也揭示出房地产开发商“瞻前还须顾后”,不能只顾开发而忽略了业主合法权益这一“后道工序”。  相似文献   

9.
楼市热线     
《楼市》2008,(19)
开发商保留商品房外墙面和屋面的使用权是否合理?网友[斑马]:前段时间我在郊区买了套新房,签合同时开发商居然说要房子的外墙面和屋面的使用权归他们所有,并把该条写入合同中,这样合理吗?《楼市》:这是一个涉及开发商对商品房及公共配套建筑、设施的权利界定及权利保留的问题。一般来说,商品房的外墙面、屋面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该幢房子的全体业主所有,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福州房地产市场发展得红红火火,开发商和房产中介的房子不愁卖,你卖你的,我卖我的,互不干涉,各自业务做得都不错。然而随着去年楼市进入调整期,一二手房开始“滞销”。如何尽快将房子卖掉成为许多开发商和房产中介亟待思考的问题。“买房送车、团购打折、买房送装修基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物业管理》2010,(12):39-39
全程物业服务体系 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逐渐成熟,房地产开发正从产品竞争阶段逐步过渡到服务竞争阶段。公司逐步建立了“全程物业服务体系”,在开发“早期”、“前期”、“交付使用”等不同阶段为开发商和业主(客户)提供系统服务,以满足开发商和业主(客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房地产营销策略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市新政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出来。纵观近期楼市,部分开发商适当调整了开盘价格.有的采用了打折促销的方式来吸引购房者。房地产企业要想抓住机遇,必须树立现代的营销观念,掌握现代的营销技术,营销策略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合作建房,通俗的定义解释是,一群人联合起来注册自己的房地产公司,从政府手里竞拍到一块土地,然后聘请专业的设计公司和房地产建设公司建自己的房子。它打破了以开发商为主体的传统经营模式,业主变成了项目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4.
微时评     
《住宅与房地产》2012,(8):101-101
进入楼市后调控时代,物业增值服务等“软实力”的较量正成为成都楼市上新的竞争资本。无论是开发商还是业主,对物业管理的重视程度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多家具有行业标志意义的企业纷纷打响物业服务战,致力于高端豪宅开发的很多一线品牌开发商们无一例外地加入到全面提升物业服务的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15.
谢茗 《东南置业》2014,(5):72-75
中国住宅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开发商在选地、投标、中标、开发、销售等一系列运营过程中,是否想到,所建造的房子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建筑,不是钢筋水泥铸造的没有人文关怀的空巢,而应该是人类永远喜爱的生活栖息地。业界及置业者开始逐渐关注一个楼盘的品牌、品质、品格和品味的全面打造,以绿色文化为主题的品质居所正成为年轻一代购房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市场化以来,一直是卖方市场,作为业主的消费者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业主入住后,也许会发现对房子的质量有许多不满意之处,也许会发现小区的公共设施和绿化也有许多问题,而且还会发现:虽然物业费交了,停车费交了,但小区前期物业并不热心为你提供一些简单的物业服务。怎么办?也许你会与开发商理论房子的质量问题,但很快你就疲惫不堪了,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的开发成本,无论对于购房者,还是开发商,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面对楼市价格的持续上扬,商品房的成本到底由哪些部分构成?房子的真实成本到底是多少?这是每一个购房者都迫切想撩开的面纱。  相似文献   

18.
《东南置业》2014,(3):26-27
哪里存在暴利,哪里就有更多的黑幕,比如说楼市。在房价高的离谱的今天,楼市的暴利已经是社会公开的秘密,不过即使是暴利,以开发商为代表的房地产既得利益集团也不会老老实实建好房子.就着对购房者负责任的态度去做好应该做的问题。购房者在购房的时候,虽然是出钱的那一方,似乎却居于弱势,尤其是签了合同,付了购房款之后,很容易发现自己购买的房产问题多多,烦恼不已。故而在购房前,就应该审时度势,看清楚开发商的置业黑幕。  相似文献   

19.
7月杭州楼市淡静的背后,却有“满城飞”的网上传闻:万科收购南都一事扑朔迷离,某公司资金链断了、某公司积极运作退地了……绿城要在香港上市的消息,让大家为这个浙江房产界的龙头松了口气。说房地产是类金融企业,恐怕并非虚言。笔者熟悉的一些开发商老板,一年到头最关心的除了找地就是找钱。偏偏央行这几年来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卡得最紧,让“抓住机遇做大做强”的房地产商资金链越绷越紧。眼下进入酷暑季节,本来就是楼市淡季,再加上遭遇二度调控,楼市观望气氛日趋浓厚。尽管杭州二季度卖出近9000套房子,但在透明售房网上显示的房源日供应量,却仍然高达19000多套,与去年同期的11000多套相比,竟然猛增近一倍。这些“库存”,大都是上市多有时日的“老房子”。房子动销不了,开发商的资金链如何不紧?  相似文献   

20.
当地王不断涌现,天价屡被刷新;当卖房真的好像卖白菜,数百上千套房子一日而光;当房屋单价日涨四千,吃个煎饼的功夫一套房子涨了几十万;当楼市之疯狂连房地产开发商和销售商都感到恐怖……,新一轮调控的到来,应该已没有多少人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