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马来酸酐接枝乙烯-α-辛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公开号 CN 1336390A 公开日 2002.2.20申请人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来酸酐接枝乙烯-α-辛烯共聚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是将乙烯-α-辛烯共聚物、马来酸酐、过氧化物型引发剂和亚磷酸酯类化合物投入挤出机或密炼机进行熔融接枝反应,即可获得马来酸酐接枝乙烯-α-辛烯共聚物。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所获得的马来酸酐接枝乙烯-α-辛烯共聚物,接枝率高,凝胶含量低,解决了在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领域中接枝率与凝胶含量相互矛盾的问题,并克服了目前的产物在不同程度上带有一定的颜色,影响其  相似文献   

2.
EPR是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出现后问世的一种以乙烯、丙烯为基本单体的共聚橡胶,分为二元乙丙橡胶(EPM)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两大类。前者是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后者是乙烯、丙烯和少量非共轭二烯烃的共聚物。EPR具有许多其它通用合成橡胶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加之单体价廉易得,用途广泛,是80年代以来国外七大合成橡胶品种中发展最快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TS-790减阻剂的中试产物聚α-烯烃为黏弹性固体,通过研究确立了低温粉碎聚α-烯烃的工艺条件,并在试验中对低温粉碎各节点的温度控制、粉碎初始粒度、聚合物与无机分散剂配比、粉碎机负荷等低温粉碎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确立了聚α-烯烃的粉碎工艺,得到了一定粒径分布的稳定的聚理一烯烃粉剂。  相似文献   

4.
随着节能、环保以及技术进步的要求,世界各国对聚α-烯烃润滑油的需求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的势头,预计到2010年全世界对PAO的总消费量将达到约250万t,主要介绍了中国外用于生产聚α-烯烃润滑油的催化剂主要有Leiws酸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铬金属催化剂等,并指出如何改进原有生产工艺、开发出腐蚀性小的催化剂已成为聚α-烯烃润滑油今后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化工科技市场》2006,29(12):5-5
一种改进的溶剂脱蜡方法,在常规的溶剂脱蜡或溶剂脱蜡脱油过程中,加入无灰高分子混合物,该混合物包括:A)聚α-烯烃,B)聚乙烯或乙烯、丙烯共聚物,C)醇类的聚合物及其衍生物。该方法使用的助剂与现有技术中的助剂相比,不仅对脱蜡段有效,提高脱蜡油收率,提高脱蜡段滤机滤速,而且对脱油段有效,特别是对极难处理的加氢处理、加氢改质原料、重质馏分油、脱沥青油料,在提高滤速的基础上,明显降低脱油蜡的含油量,提高蜡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乙烯三聚催化体系中配体组分进展情况,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乙烯三聚配体在结构上可分为:芳香型配体和多齿杂原子配体。芳香族吡咯配体以烷基铝做助催化剂,具有高活性的优点,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多齿型杂原子配体可催化合成高选择性α-烯烃(1-己烯以及1-辛烯等)。但由于多齿杂原子配体一般需由价格相对昂贵的烷基铝氧烷,特别是MAO的活化才可进行高效催化反应,因此长期以来多齿型配体难以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2-氟-4-羟基苯甲酸在液晶材料的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更多的优势。以3-氟-4-氰基苯酚为原料制备出了2-氟-4-羟基苯甲酸,经过醚化和酯化后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含氟液晶单体,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WXRD)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测试手段,对单体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类单体为热致互变液晶,并具有更宽的液晶温度区间和更好的液晶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采用超声萃取电子电气产品中的有机锡,并将提取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观察谱图中是否有C-Sn键在630cm^-1-440cm^-1间的特征吸收,从而进行有机锡的定性筛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LTB-1型增产丙烯助剂在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丙烯助剂占系统催化剂藏量约为4%时,总液收略有增加,液化气质量收率由14.59%(含丙烯)提高到16.05%(含丙烯),增加1.64%(含丙烯);液化气中丙烯含量由51.01%提高到55.71%,增加4.70%,丙烯产率由4.46%提高到5.75%,增加1.27%。添加丙烯助剂后,对产品汽油及柴油质量无不良影响,操作参数保持平稳,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环境空气中总烃的含量,是检修人员能否进罐检修的重要安全指标。本方法是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仪,测定样品中总烃含量。以高纯氮气为载气测定总烃时,总烃的峰中包含着氧峰,气样中氧产生正干扰。在固定色谱条件下,一定量氧的响应值是固定的。因此可以用除烃空气求出空白值,从总烃峰中扣除,以消除氧的干扰。为了准确测量总烃含量,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优化色谱仪的操作条件、确定氧的响应值,并对分析结果的重复性及再现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通过1.3-偶极环加成的方法合成了单壁碳纳米管侧壁共价修饰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表征结果证实了化合物的形成,为进一步构建微/纳传感器件并成功进行检验检疫技术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化工科技市场》2010,(11):59-61
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连化物所)获悉,采用该所自主研发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的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年产60万t烯烃),2010年8月在包头工业化投料试车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3.
耐温抗盐聚合物驱油剂ZYS的合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AMPS、AM、DMDAAC、S型单体(含磺酸基长链烷基两亲表面活性单体)合成了耐温抗盐聚合物驱油剂ZYS,借助红外光谱研究了单体及共聚物的结构,系统评价了产物ZYS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合成共聚物在总矿化度1.6×10^5mg/L其中Ca^2+、Mg^2+总量为3000mg/L)的人工盐水中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经90℃、180d老化后仍有保持较高粘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利用固相萃取和色质联用技术分析柴油组成的方法,首先利用固相萃取的方法将柴油分离成饱和烃和芳烃,分别加入等量内标物再分别取样进行气相色谱和质谱分析,通过芳烃和饱和烃的气相色谱图计算二者的含量,由质谱图得出芳烃和饱和烃的烃族组成,再根据饱和烃和芳烃的相对含量,由归一计算法得到柴油的烃族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出的柴油的族组成结果可以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GeS2-Ga2S3-CdBr2体系硫卤玻璃,确定了它的玻璃形成区。利用x-射线衍射谱、拉曼光谱、综合热分析、紫外-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技术深入研究了GeS2-Ga2S3-CdBr2三元系玻璃的形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GeS2-Ga2S3-CdBr2体系的玻璃转变温度在550K-700K之间,玻璃的△T值较高,H’值可达0.3。玻璃的红外截止边均在11μm左右,紫外截止边均在430-470nm范围内。通过对该玻璃体系的系统研究表明它是中红外光学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输液瓶及其原料中抗氧剂1010的含量。方法:样品经甲笨加热回流15h,冷却至60℃加入甲醇后滤过,蒸干,用水/四氢呋喃/乙腈(1:3:6)溶解定容,经C18柱分离,在紫外检测器280nm波长处检测。结果:抗氧剂1010在2428~7284u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为23%(n=6),聚丙烯输液瓶及其原料中的抗氧剂1010含量均小于0.3%。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适用于聚丙烯输液瓶及其原料中抗氧剂1010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土霉素(OTC)-铕(Eu^3+)作为荧光探针,提出了一种荧光光度法测量胆红素(BR)的方法。在pH=7.3的酸度条件下,BR能使OTC—Eu^3+位于612nm处的特征荧光显著减弱且减弱的荧光强度与BR的含量成正比。测量的线性范围为5.0×10^-7mol/L-3.0×10^-5mol/L,检测限为7.7×10^-8mol/L。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几种开发前景看好的塑料增塑剂新产品: 1)高分子类增塑剂。除国内已有的聚酯类增塑剂外,还有聚己二酸二丁酯、聚辛二酸二丁酯等经改性后的高分子增塑剂。乙烯-SO2共聚物、乙烯-CO共聚物、EVA—CO共聚物等都是PVC的优良高分子增塑剂;和PVC相容的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它们的分子结构中不含酯基、羰基,但能和PVC发生强烈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长效高分子增塑剂,如丁腈橡胶(NBR)、氯化聚乙烯(CPE,含氯量大于48%)。  相似文献   

19.
一、防治白粉病 1.化学防治。(1)在橡胶树抽叶前,摘除断倒树和正常树的冬嫩梢2-3次,并用硫磺粉或0.3波美度石灰硫磺合剂进行防治。(2)在流行期使用担架喷粉机(如丰收30)、热雾机或小型农用飞机喷施硫磺胶悬剂、粉锈宁、十三吗啉等有效农药。硫磺粉的用量每亩每次0.8千克左右,防治有效期10天。  相似文献   

20.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双丙酮丙烯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甲基咪唑、2-氯乙基苯、对甲苯磺酸合成1-甲基-3-[α-甲基-(4-磺酸苄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酸性离子液体。考察了酸性离子液体在丙酮和丙烯腈的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n(丙酮):n(丙烯腈)=2.2:1.0,酸性离子液体用量为丙烯腈质量的8.0%,反应温度(40±2)℃,反应时间3.0h.在该条件下双丙酮丙烯酰胺的收率〉61%,且反应结束后产物易于分离,酸性离子液体循环使用5次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