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虽进行了多方治理但仍不容乐观。据统计,深交所对2009201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为优秀或A类的比例仅为13.73%。董事会是公司治理中重要的决策和监督机构,董事会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之间有直接的关系。文章主要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领导权结构及稳定性等董事会主要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方面回顾相关文献,对如何从董事会角度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权利、保护股东权益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独立董事更能够站在比较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促进公司遵守良好的治理守则。一般来说,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利于加强公司的专业化运作,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强化董事会的制约机制,保护中小投资的权益;有利于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3.
董事会有效性提高的关键是董事履行其监督和建议职能的能力和效果,而这又依赖于董事能力的高度。本文基于董事能力视角,从董事履行监督和建议职能过程中的个人特征出发,构建董事资本指数,考察其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董事资本与公司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但在董事资本的不同类型中,董事社会资本与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董事人力资本作用不显著;进一步发现,股东对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能力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对内部董事,股东更需要他们的专业技能;对外部董事,股东更需要他们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4.
杨丽 《天津经济》2005,(1):53-55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效性受上市公司内部和外部两种制度制约,其中外部制度是国家和有关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各种规定;内部制度是公司治理对信息披露的各种制度要求,这些要求在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间、详细程度等方面可能与信息披露的外部制度一致,也可能不完全一致,但无论如何,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着边界。通常,外部边界由信息披露的外部制度,即法律法规来决定;内部边界则由公司治理框架来决定。  相似文献   

5.
李国庆 《中国经贸》2011,(10):231-231
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和接受公众监督定期需要将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等信息对外进行强制性披露,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能够有效保护广大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合法权益。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分析投资者利益保护视角下的信息披露的目标和原则,并提出优化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6.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美国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红英  刘剑 《特区经济》2005,(2):129-130
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 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行为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与行业相关的公司治理,探寻适应于所属行业的最佳公司治理行为;二是一般性公司治理,主要涉及股东、董事、经理层关系和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公司法人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机制分为属于治本之道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属于治标之策的外部治理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包括法律体系对投资者的保护、公司控制权市场及经理人才市场是否完备、机构投资者的作用等;内部治理机制包括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薪酬机制和股权治理等,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股权治理和董事会治理。从提升公司治理效率角度看,股权治理方面股权制衡类高于一股独大类公司,董事会治理方面则强调董事会的构成、董事会的规模、董事会成员的激励和董事会的领导结构。本文通过上述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探讨在我国实现良好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路径。通过持续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司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以最终实现我国公司价值的普遍提升。  相似文献   

8.
范玲 《改革与开放》2012,(4):102-103
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进一步对企业投资,也有助于证券市场的运行,所以,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上市公司财务结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公司代理人问题、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以及制度安排、产权结构、报酬契约方面讨论了这些因素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理升 《山东经济》2010,26(4):127-132,140
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缓解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以2001—2005年间因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而受到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会计信息质量与外部审计、内部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能力、行业的专业程度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而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例及设立审计委员会与会计信息质量无关。  相似文献   

10.
杨世伟 《中国经贸》2011,(16):103-104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英、美:事国的机构投资者开始积极参与公司治理,这些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取代公司控制权市场,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而在我国大股东监督链条过长和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望成为国家大股东和外部市场监督公司的一种有效替代机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本文探讨了机构投资者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对企业价值提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说到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不能不提起一个著名的法案.即《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鉴于众多知名的上市公司如安然、世通频发会计丑闻,内部缺乏有效的控制监督体制,使公众和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信用状况产生怀疑。公众和资本市场要求重建公司信用,规范高级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关系和他们的职业道德,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法案涉及公司投资者、公司管理层、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独立审计师、管理咨询师、律师、证券分析与咨询机构、证券监管机构,以重建公司信用,培育公众信心,振兴证券市场;改善公司治理,规范业务运作,加强商业行为的道德约束;提高财务报表和相关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完整性;规定公司管理层对递交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向投资者披露的重要信息负有责任;确保公司管理层可以从有效监控的系统中获取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王瑞  杨刚  周芬 《科学决策》2023,(8):113-139
高质量的环境信息披露是有效监督上市公司履行环保责任的前提。连锁股东通过资本关联能够对上市公司产生“公司—行业”的辐射治理作用,为推动整体环境治理水平创造了条件。以2007-2019 年中国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连锁股东对上市公司环境治理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方向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环境治理信息披露质量,且这一作用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公司更加明显,而在不同监管环境下无显著差异。机制检验表明,制衡实际控制人、监督管理层是连锁股东发挥影响的两条作用渠道,其目标是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公司价值。本研究拓展了上市公司环境治理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也为连锁股东的治理效应提供了实证证据,为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监督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公司内部治理是公司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手段,其中股权结构、董事会制度、经营者激励是组成内部治理的重要要素。本文分析了股权结构、董事会制度和经营者激励与投资者保护的关系,研究了三种关系之间的联系,并指出要统筹考虑三种关系,构建竞争型的大股东股权治理结构,培养机构投资者,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推广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浙江省的上市公司为例 ,就独立董事和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正逐步加强 ,在董事会结构调整的博弈过程中 ,内部人没有占优。独立董事有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 ,但是控股股东持有过高的股权比例是制约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我们支持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但是同时应该对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改革。研究表明 ,在中国二元体系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将导致两个监督机制的冲突 ,完全照搬英美国家的独立董事制度可能并不是中国二元体系下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外部董事如何真正发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资委在央企推行董事会试点工作,以及上市公司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以来,数千名外部董事(包含独立董事)进入了央企董事会与上市公司董事会。本文所称的外部董事是大概念,包括独立董事在内。外部董事要提高在董事会治理和决策过程中的作用,除了在主观上要树立董事的责任感,不甘于做“花瓶”董事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外部董事只有在与公司董事会成员、经营团队成员,以及重  相似文献   

16.
外部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董事会中,内部董事不宜占多数。外部董事同时具备促进完善公司战略决策和控制监督公司经理层的两方面作用。在外部董事的职权中,有权向股东大会汇报情况,特别是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权力尤为重要。外部董事应负有内部董事相同的信誉义务,而其竞业禁止义务则可适当放宽。外部董事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的讨论目前仍有分歧。  相似文献   

17.
内部监督机制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环节,它主要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等形成相互制衡的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其中,监事会是公司内部监督的主要执行机构。我国《公司法》第3章第4节明确规定,监事会是独立于董事会和经理层之外,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共同组成的对公司经营决策机构行使监督检查的监督机构。负有检查公司财务,对公司董事、经理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并要求纠正的责任。此外,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在中国境内上市的公司应当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聘任的独立董事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人员。由此可见,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共同形成监督上市公司行为的约束力量。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原来的国有企业嫁接改造而成,其治理结构及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套用了西方国家的现成模式,因而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文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为研究主线,从信息披露时间选择、信息可靠性和披露频率三个指标对信息质量进行测度,对2001-2003年深沪上市公司年报横截面数据进行检验,探讨公司在披露时间、披露频率和披露精度方面的权衡选择行为及其对股价的冲击效应,分析重大事件公告前后市场反应,考察重大信息在内部股东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分布状况,以此揭示信息含量、信息质量以及信息披露行为策略.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保护外部投资者权益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由于公司的股票公开发行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东的数量往往众多且分散,同时还水及到众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上市公司面临着一系列的委托-代理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自20世纪60-70年代美国首次明确提出“公司治理结构”这一问题以来,在范围内愈来愈多的研究报告揭示了董事会职能减弱的客观事实,这是因为董事虽然由股东选举,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如CEO)和内部董事能对董事提名产生影响,使得以高层管理人员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可以长期地占有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而董事会在确定公司目标及战略决策方面无所作为,丧失了监督经营者的“董事会失灵”的局面,为了保证和维持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董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越低、内部治理水平越差、产权性质为国有企业以及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较长的企业样本中,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在共同机构所有权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对于如何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保障投资者利益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