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镇企业科技》2011,(32):40-40
管理者是做什么的昵?有人说管理者做的就是“PDCA(计划一执行、检查、行动)”,有的人说管理者做的就是“计划=组织一领导一控制”四大管理职能的内容,等等,其实我们真正来分析一下管理者在现实中的工作,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管理者都似乎说不清楚自己究竟每天是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2.
管理者是做什么的昵?有人说管理者做的就是“PDCA(计划一执行、检查、行动)”,有的人说管理者做的就是“计划=组织一领导一控制”四大管理职能的内容,等等,其实我们真正来分析一下管理者在现实中的工作,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管理者都似乎说不清楚自己究竟每天是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3.
谢丹丹 《中外管理》2014,(8):118-119
管理沟通是艺术也是科学,是每个管理者必学的重点课程。 “你是哪个公司的?” “歌美飒!” “歌……什么?” 第一次提到歌美飒,很多人会是这样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江苏企业管理》2010,(5):31-31
“沟通就是管理”。沟通,尤其是心灵的沟通,是管理的要义,管理的精髓。 管理者如何实现“沟通”,即向员工们传播企业文化,更能让企业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便是“讲故事”。  相似文献   

5.
对许多人来说,“怎么管理人”是一个能产生思想激荡的问题。许多管理者来咨询时首先问的是:“我如何才能管理好下属?”,或者是类似的问题:“我如何才能管理好团队?”。不过,更需要思考的是:“我如何才能管理好下属”是不是全面的问题?是不是首先应该想的问题?是不是对管理者最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要想管好别人,必须先管好自己,这就是管理者自我管理的基本概念。那么,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怎样进行自我管理呢?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定位管理 看不清自己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所以,我们每天早上要对着镜子问一句:“我是谁?”管理者应该时常对照自己的工作职责,问一问:哪些做到了?  相似文献   

7.
德鲁克说:“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企业如何开发利用好“人”这种资源,是管理者越来越关心的话题。传统思维认为,越重要的事情越应该自己办,但近些年来,“人力资源外包”的理念逐渐兴起,其原因是,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办。在中国企业中,用人权是很多管理者十分看重的一项权力。一位管理者能不能决定所属员工的任用、升迁、工资奖金是决定其管理权威性的重要因素。“没有用人权,怎么管人呀?”这是很多管理者的固有思维模式。所以,在企业中,不管哪一个层级,都以“责权利结合”为由,把员工管理的一切权力交给管理者,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而今要把管人的一部分工作分离出去,这对于坚持传统管理理念的人来说是一个冲击。  相似文献   

8.
俞雷 《新前程》2007,(6):14-14
脱离了利益,任何管理都是空中楼阁。 一位刚刚履新的公司管理者问我一个问题——颇具有德鲁克的风格——“公司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我的回答也很简单:公司管理的本质是利益管理。  相似文献   

9.
《中外管理》2011,(5):17-17
4月23日-24日,本刊与无锡顾吾书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管理是什么?——彼得·杜拉克管理思想实践八堂课”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本课程遵循杜拉克管理思想,对繁杂不清的各种管理现象正本清源、回归平淡,帮助管理者回归到管理最核心的内容上来,而不是在错误的管理认知与实践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0.
中层管理者通常是企业内部承上启下的一层,他们既是业务骨干,同时又肩负着带领团队、培训员工等管理职能。拥有一批优秀的中层管理者,不仅可以为公司发展保有“中坚力量”,更可以为高管部队提供人才储备。可是,中层管理者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理顺企业老板、中层管理者之间与下属员工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1.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有效地实施时间管理是领导者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在团队中,主事的领导者往往忙得鸡飞狗眺,下面的员工却无所事事,人再能干,也只有一个,而领导再勤力,一天也只有24小时。高效的管理者要突破用别人的24小时来提高效益!时间管理被形象地比喻成领导者的“背猴子理论”,用别人的24小时就意味着不让日常打扰成为管理者“背上的猴子”。管理中把时间分为三个层次:受老板制约的时间、受组织制约的时间、受自己制约的时间。每个管理者身上都背负一只猴子,有的管理者只喂养上级领导身上的猴子,有的管理者让组织部门或下属员工身上的猴子压得喘不过气来,在堆积如山的问题中却让自己的猴子饿着。管理者要应付来自各方面的要求,就需要控制好工作时间和内容,有效管理时间的关键就是让“别人的打扰”有价值,而不是让越来越多的猴子骑在自己的背上。团队管理者如何有效使用别人的24小时?本期栏目我们邀请了新华保险佛山中心支公司总经理胡文斌、人保寿险日照中心支公司总经理李鹏、中意人寿珠海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夏树海就此问题展开探讨,担任嘉宾主持的是胡文斌总。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者?我在刘鹏凯著《心力管理》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的推荐中写了两句话:“管理是通过别人来做好工作的过程。管理者是对别人工作负责的人”。(见该书第267页)前几天收到鹏凯的短信,请我在此基础上用管理学写一篇心力管理评论。这既是一位企业家对管理学的实际需要,也是现阶段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对管理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者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晓庄 《中外管理》2011,(2):123-123
当一个员工的过失引发企业问题时,许多管理者都在抱怨员工素质和责任心等个人因素。但是,管理者是否认真检讨过公司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呢?正像一位管理者曾说: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制度。不是某些“害群之马”毁掉了企业,而是企业不良的土壤培养出了这样的员工。企业不仅没有理由痛恨这样的员工,还应该向他们道歉:因为是公司管理上的漏洞,使他变成了“坏员工”。  相似文献   

14.
东岸 《中外管理》2008,(5):12-12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媒体对《劳动合同法》非常关注,《中外管理》则以大篇幅、多角度对企业应对《劳动合同法》提出很多睿智并实用的见解。就像2008年第4期杂志《迎接员工关系,管理的新挑战》一文中说的“2008年,企业中受到最大挑战的是人力资源部”。其实不仅如此,正因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给管理者增加了管理难度,因此今年所有管理者均需要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2008年第4期杂志《新法下,还能“换血”了事吗?》正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风暴和经济放缓的夹击之下,企业该如何度过难关?或者,那些在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中获得发展机会的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无论如何,不管是笃信“剩者为王”、还是决定趁势而上,管理者们都首先将目光转向如何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之上。  相似文献   

16.
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它强调了“人”作为管理客体的重要地位,也隐含了管理是极为复杂、包含极大主观性的过程。同样,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对被管理者的管理,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把管理的本质理解为“人对人的管理”。在这个表述中,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的地位都得以体现。实际上,由于管理者对权力的掌握,他们担负着协调、指挥、引导被管理者的责任,从而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与对员工的管理相比,管理者的自律应该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当然,无论是对员工的管理还是管理者…  相似文献   

17.
管理中人性假设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看法。人性假设,是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的认识基础,直接决定着管理者的领导方式。“人”这个要素在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组织中的“人”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离不开对人的认识。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管理中人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8.
朱磬 《中外管理》2011,(11):128-128
管理者,就是“有下属的人”。 作为管理者,最根本的是:是否明确“自己的想法”?是否清楚“本部门存在的问题”?是否有决心“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面质量管理有句名言,头头抓抓头头。ISO9000:2000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给出了领导作用的要求,这说明无论是质量管理还是体系认证,关键都是领导。这一点还是世界质量管理之父戴明阐述的最精辟。他说“质量源自何处?答案是,高层管理者。公司的产品质量,不可能高于高层管理者所设定的质量水准。”戴明的这句名言,不仅道出了领导是质量的关键,而且指出了关键的关键是对质量水准的设定和策划。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两千年前,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为政在人”、“仁者爱人”的著名观点,对后世乃至今天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核心思想即为政者、管理者必须重视人、爱护人、知人善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等至今仍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所重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时,如果能以人为本,抓好人的管理,将会起到使用其它方法所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 一、把高职工成本管理技能是实施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的保障 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必须提高包括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在内的企业全体成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