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已不再是一个传统的、相对封闭的行政体,寻求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各地区谋求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开放性视角下划分城市腹地、探讨城市影响范围及其空间格局可以为区域协调发展及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制定等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内蒙古及周边共3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场强模型对城市腹地进行了划分,对比了开放性和封闭性视角下内蒙古各城市腹地的差异,同时对腹地间空间关系和腹地与行政区关系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开放性视角下,内蒙古有一半以上的地域被周边城市兰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辐射;乌海城市腹地与行政面积不匹配问题较为突出。针对研究结果,本文建议重点培育呼包鄂城市群的同时,应积极寻求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2.
王娟 《天津经济》2015,(1):8-10
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其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港口物流通过产业集聚效应、腹地扩散效应、投资乘数效应影响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腹地区域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又也会反过来影响港口物流。本文主要研究港口物流对腹地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以上海港为例,研究上海港物流发展对腹地区域经济这一成功案例,并以此得出天津港带动其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温州城市的影响范围来看,目前其传统腹地仍主要集中在浙南闽北地区。长期以来,温州与周边的台州、丽水、宁德等市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交流联系频繁,“温州模式”的扩散外溢更是有效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使得该区域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而近年来伴随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市域间的流通更为便捷,温州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增强。可以说,温州与周边城市联系的事实已经存在,以温州为中心的区域发展初具雏形,相互之间形成合力发展有着良好基础。笔者从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视角通过对温州、台州、丽水和宁德四地的现状分析,提出该区域的产业合作空间组织路径,以期为该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港口与腹地是相互依存、高度对应的"区域对子",港口与腹地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互为发展前提的特殊区域关系。港口能够带动周围地区和腹地经济的发展,而腹地城市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又提高港口的竞争力。天津港具有广阔的腹地,针对腹地优势及发展战略,与港口腹地形成协调发展的态势,对发挥天津北方经济中心及滨海新区的功能作用、打造北方航运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联系是衡量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它既能反映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周边地区对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因此,研究首都圈建设,应当以北京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促进港口腹地经济发展是滨海新区功能作用之一,同时与腹地经济协调发展也是实现滨海新区战略定位的重要途径之一。滨海新区以其综合实力和对区域发展的服务能力,延伸产业链和物流链,逐步实现与港口腹地发展战略的对接,形成与港口腹地经济的联动,带动和促进腹地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临港产业与其腹地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研究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河北省临港产业与腹地之间的关系对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障碍因素,然后在充分分析河北省临港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该区临港产业与腹地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呼和浩特及其周边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地区之间经济的经济关系,各个地区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溢出效应。故本文研究了呼和浩特经济增长与周边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是通过邻里绩效指标分析周边城市对呼和浩特经济的溢出效应,最后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了邻里绩效指标是否为呼和浩特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反映出呼和浩特与周边城市存在一定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9.
一、三重替偿机制的含义与基本设想所谓三重替偿机制是针对港口与经济腹地的流动生产要素、固定资产存量与消费市场三者互动关系所提出的一种代替与补偿作用过程。港口的经济腹地是指通过自然与人力的各种沟通渠道,能将港口的经济活力辐射到那里的区域,它是港口存在与发展的依托与关键。经济腹地又分为海向腹地与陆向腹地。一般而言,港口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比经济腹地更具区位优势。因此会得到较快的发展。经济腹地尤其是陆向腹地实际上包括了大部分的落后地区。由此,港口与经济腹地的经济发展问题,必然以港口对落后地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为重点内容。缪尔达尔的二元空间结构的发展学说同时指出,一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呼和浩特及其周边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地区之间经济的经济关系,各个地区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溢出效应.故本文研究了呼和浩特经济增长与周边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是通过邻里绩效指标分析周边城市对呼和浩特经济的溢出效应,最后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了邻里绩效指标是否为呼和浩特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反映出呼和浩特与周边城市存在一定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核心内容,区域金融的协调互动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必然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辽宁省在推动区域金融协调互动发展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探索,但全省金融发展的区间极化现象依然突出。因此,有必要实施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与腹地区域整体均衡相结合的区域金融发展战略,并深入推进全省区域金融的战略性合作。  相似文献   

12.
樊英 《特区经济》2009,240(1):29-31
旅游业和会展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它们与房地产业一起并称为21世纪"三大无烟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广州是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又是中国会展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旅游业和会展业发展对推动广州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广州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可望成为21世纪广州经济腾飞的双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实证角度建立计量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最小二乘回归的方法,对广州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主要是劳动力数量的增长,经济制度的变革,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人力资本增长的作用,物质资本不是促进广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袁国宏 《特区经济》2014,(11):186-190
基于目的地系统管理的整体性原理和综合性原理,以广州市为案例,针对目的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途径-目标整合战略模型,提出特定类型目的地系统管理的战略,以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各类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升和完善功能,需要对行业进行重新整合,以促进广州市旅游资源系统的功能涌现;需要对区域进行重新整合,以促进广州市旅游区域系统的结构涌现;需要对旅游要素进行重新整合,以促进广州市旅游经济系统的效益涌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中心城市给周边地区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效应日益显现,国内部分研究区域经济学的学者在2004年提出了"总部经济"一词,使其成为了国内经济学界的"新兴名词"。本文将"总部经济"和"广州亚运"这两个热点相结合,剖析亚运会对广州发展总部经济所带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李南 《特区经济》2010,(1):55-56
实现沿海经济隆起带和腹地经济的互动整合,是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关键。在解析河北省基于沿海港口优势实现海陆互动发展的内在动因之后,明确提出了河北省海陆互动发展的策略体系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稳步发展和港口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海西无水港的构建正当其时。无水港的构建不仅能增加海西港口群货源量,提升海西港口群的竞争力,拓展其经济腹地,而且能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运输系统、完善供应链。本文在分析海西经济腹地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海西无水港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海西港口群的腹地范围内的无水港进行选址布局及其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广州市汽车物流发展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物流是广州市经济转型期具有先导性的高端物流产业。论文分析广州汽车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其优化发展的对策是:①把汽车物流作为广州市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强化汽车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②大力推进汽车业整车物流运作体系的构建,使之与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同步;③强化广州汽车物流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广州汽车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④多层次多渠道强化汽车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构建广州汽车物流企业的可持续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分析了江苏盐城港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港口腹地空间范围狭小且经济发展滞后、在与周边港口竞争中处于劣势、集疏运体系不健全。在此基础上,文章把盐城港定位为最接近日韩的外向经济口岸、发展中的南方航运中心北翼深水港、富有潜力的淮江区域"海上新门户"和东部沿海特色工业港。最后,提出了提升港口竞争力的发展路径:河海联动编织内陆港口网络,拓展港口腹地空间;立足港口优势做强临港产业链,陆海统筹培育港口物流新需求;以"共建共赢"为指引构建港口战略联盟,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世界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经验,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不仅在于其所依托城市的积聚功能和辐射功能,而且还依赖于其所依托经济腹地的发展。上海要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除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外,还应该将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纳入其广泛的经济腹地,与中西部经济形成良好的经济互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