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为更好传递两会声音,本刊特集中展示中国中信集团以及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的部分两会代表、委员,两会期间关于改革发展等热点话题的发言。其中,针对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压缩过剩产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以及激发大企业"双创"活力等话题,常振明委员、杨凯生委员、汪晖委员、张树华委员、任沁新代表分别发表了各自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必须要有一种创新思路来塑造新的动力源,来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缓解来自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这样一种凤凰涅槃、提质增效的创新思路,它的发力方向是:清除制度性障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改革红利,提高潜在增长率。"十三五"开局之年,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在去产能、  相似文献   

3.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这一年中的高频词汇.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医疗保险服务业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改革进入到深水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医疗保险的有效供给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的需要,且对高端医疗保险的需求日益增加.医疗保险服务业存在着供需错配的问题,因此,本文从供给方和需求方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医疗保险服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后,提出在新医改的制度背景下引进社会资本,以做增量和调存量的方式提高医疗保险的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重大决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推动必不可少,还要实施相互配合的五项政策,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落实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去产能、让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使国有企业改革任务更显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最紧迫任务,但不能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代替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相反,要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经贸实践》2016,(5):4-5
辜胜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激活三大主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新的亮点就是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战略举措就是要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我看了很多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为"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三个关键词,这决定了我们有三大任务,就是供给结构的优化,创新驱动供给,通过改革引领来提升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要点应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但从改革的战略高度审视,不能单方面从供给侧找问题存在的原因,尤其是要深刻认识为何客观的市场需求不能对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实现有效约束。同时,在战略上,更应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培育新型农民。另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才能拓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和处理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关系,实质上是正确认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问题。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均衡值都是由供求均衡决定的。不分长短期,只强调供给重要或只强调需求重要,都是片面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需求为依托,以适度扩大需求为基础。脱离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会失去方向、失去目标。要完善需求侧管理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为需求规模及其增长、需求结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制度体制因素决定的。深化改革那些阻碍需求结构优化和需求增长的体制机制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8.
莫菲 《发展研究》2016,(5):62-66
今年将是我国供给侧改革发力的一大年,如何以供给侧视角,调整我国税制结构,使之更加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状态是我国当前税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基于此背景下,本文从供给侧视角来解读税收制度改革,首先阐述了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以及从供给视角出发的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其次,介绍从供给视角出发进行税收制度改革的相关经验;再者,以十三五规划为切入点,从供给侧的角度对我国税收制度进行解读;最后,提出了从供给侧视角完善税收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2015年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本文就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4)
供给侧改革是中央站在新的发展高度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建筑行业势必产生深远影响。建筑行业只有审时度势,积极探索转型升级,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领制高点。文章从界定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建筑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建筑行业加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等概念出发,探讨了供给侧改革对建筑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效应,进而提出了建筑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是必须要解决的任务.基于有关经济结构调整与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安庆市为例,对安庆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统计性描述,根据安庆2005-2015年经济数据设立模型,对比需求侧改革的“三驾马车”和供给侧改革的“四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供给侧改革要强于需求侧改革,因此安庆要走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相结合的道路,重点在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6,(1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领域改革的重要战略,福建漳州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选择漳州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具有先行示范的意义。文章以漳州为样本,分析当前农业供给体系的困境,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7,(10)
文章以中央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湖南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的现状,探讨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改革是中央基于中国现实国情对国家治理思路做出的重要转向,着力从供给和需求双向发力,双轮驱动经济增长.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不仅有其现实基础,还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通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再思考,为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提供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提高文化产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文化供给体系更加适应文化发展需求结构的变化,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合理互动,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动力.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出路,必将重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供给侧改革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积极推动物流供给侧改革对于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物流业必须把握机会,改变经营思想,勇于创新,稳定、健康的推进物流供应链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供给侧改革理念和供给侧改革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其次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面对的挑战,最后提出了物流业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面临国际国内经济新常态背景提出的改革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着内在契合关系。该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了新发展理念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契合性,阐释了运用新发展理念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我国未来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有着积极的意义,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文章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当前国民经济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并从萨伊定律、拉弗曲线、供给革命三个角度深入地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发展,进而初步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的有效路径,以期对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中央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发展体育产业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具有十分紧密内在联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再一次认识和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困扰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而探索和提出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点.  相似文献   

20.
德国基于自身工业优势,推出了工业4.0战略,旨在进一步提升工业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供给侧面临诸多问题:不少产品供给量过多且质量不高,多种生产要素的成本上升,供给与需求相互不匹配。2015年底我国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侧重于从供给方面调整经济。重供给的理论由来已久,从较早的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到现代的美国经济学家拉弗等;重供给的政策先例有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推动的经济政策。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是结构性改革。德国工业4.0关注的是制造业硬实力的提升,而制造业是供给侧的核心产业,所以新常态下其对我国供给侧的产品供给、生产要素和供需匹配三个方面的改革带来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