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大一新生厌学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民营科技》2010,(9):63-63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厌学问题越发严重,尤其是大一新生的厌学问题最为严重。大一新生的厌学表现出一定的特点,男女生没有显著差异。究其原因除了大学扩招后学生自身基础差外,还有对知识价值不合理的认识以及没有学习动力三个方面的原因。建议从提高素质教育、制定与编制更加适合大一新生知识接受水平的教材与教参、加强学风建设合理规划大一新生学习生活三个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大学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越来越受各高校的重视,如何才能使专业导论课在专业文化建设及有效教学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呢?结合教学实际,文章从大一新生入校可能产生不适应的原因分析入手,从学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及提升学习自立、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讨论了专业导论课开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从宏观到具体讲授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及专业特点、目标等切实可行的实施对策.实践证明,为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并辅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风.  相似文献   

3.
专业导论课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大学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越来越受各高校的重视,如何才能使专业导论课在专业文化建设及有效教学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呢?结合教学实际,文章从大一新生入校可能产生不适应的原因分析入手,从学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及提升学习自立、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讨论了专业导论课开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从宏观到具体讲授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及专业特点、目标等切实可行的实施对策。实践证明,为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并辅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风。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3,(22):276-278
课外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行为,因此课外学习、其他同学的学习行为和其他行为将影响个体的学风。问卷调查印证了这一判断,并反映了一些问题,如课后交流少、课外作业敷衍、拓展阅读不多、网络学术资源利用少、自习室和宿舍存在干扰等。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还需要从个体、他人和集体交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努力,强化个体学风的改进,进而促进整体优良学风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罗楠 《企业导报》2014,(13):180+182-180
当今社会,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大量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在整体的大学生涯中,大一是极为重要且不容忽视的一个阶段。当代"95后"的大学新生群体在整体道德水平、思想行为状况存在着一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涯规划不清晰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笔者调查访问大学新生,分析思想行为状况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并从不同维度进一步提出改善大一新生学习行为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大一学生开展目标问卷调查、目标教育的渗透和普及、构建个人目标规划量表和开拓目标培养途径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更好的在大一学生中开展目标教育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6,(2):252-253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又称高校新生辅导或始业教育,是指高校组织协助大学新生成功融入大学氛围、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制定学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性教育活动。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高校通过制定详细的辅导方案,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使新生尽快实现学习定心、生活定位、目标定向、人生定轨、心理定型、行为定责,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科学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一新生如何尽快适应环境,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转变是进入大学校园后面临的第一个考验.然而受自我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大一新生出现了适应性障碍,心理行为受到影响,甚至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探索大一新生适应性问题表现,找出成因,并提出教育建议和对策,是大学教育的起点也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15):251-253
学习指导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加强学业规划,顺利完成大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指导队伍的建设、指导平台的搭建、氛围的营造,构建系统的学习指导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专业兴趣,提升学风建设实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牟蕾  曹宇鹏 《中外企业家》2012,(10):139-140
学业拖延是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的复杂心理行为,对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从学习动机、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学业拖延的心理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以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改变行为方式,顺利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唐星星 《中外企业家》2009,(7X):144-146
从中学步入大学,大一新生普遍会出现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适应不良现象,从家庭、学校教育及学生三方面分析大一新生产生这些适应不良现象的原因,并针对学校、学生提出相应调适对策,以帮助大一新生顺利实现大学阶段的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大学生的宿舍学习氛围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生活和学习规划不合理,而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优良学风的形成有帮助,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宿舍阵地入手开展高校学风建设的5条建议,制定学习公约和生涯规划、发挥党员和优秀学生的模范作用、开展多种宿舍文化活动及组建有效的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大学生的宿舍学习氛围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生活和学习规划不合理,而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优良学风的形成有帮助,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宿舍阵地入手开展高校学风建设的5条建议,制定学习公约和生涯规划、发挥党员和优秀学生的模范作用、开展多种宿舍文化活动及组建有效的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14.
董忠平  侯贵平  吕芳 《价值工程》2012,31(7):218-219
目前,九零后已经陆续进入大学校园,开始接受大学教育。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九零后的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如何让九零后的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成为了新时期大一新生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内容,作者通过对大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生活以及班主任管理方式的分析对比,谈了谈班主任在大一新生管理中,需着重考虑的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所大学的学风既影响学校的教学效果,也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对学生一生的成才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寝室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和娱乐的主要场所,在养成大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设健康和谐的高校寝室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行为规范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学风建设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晓 《中外企业家》2013,(9Z):216-217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风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它通过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六个构成要素具体地反映出来。笔者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提出建设我院优良学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拖延的定义是指应该做完、想要做完的工作任务被个体故意地推延,从而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状态和与期望有距离的行为后果。而学业拖延则是指在学习进程中的拖延倾向或同学习活动有关的拖延行为。调查相关的资料,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现状是缺乏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厌学现象严重,上课不听讲、看手机、不写作业更是屡有发生。其中学业拖延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学习问题中最为突出、最为普遍的问题,目前这一问题还在加深,甚至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环境审计作为审计领域的一个新生分支,其工作进展和突破需要通过团队运作完成、本文从专业组成和角色胜任能力两方面分析了环境审计团队组建所需的人才,并从团队目标、有效沟通、学习培训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提出了保证和提高环境审计团队能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一年级关系到新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以及将来能否顺利走向社会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大一新生面对崭新而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往往会不知所措.因此,了解新生特点,切实做好大一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大一新生不适应的表现入手,从而总结出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7,(8):256-257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独立能力差、自制力弱、依赖性强、心里承受能力差等特点和大学学习的目的性,高校良好学风的培养不但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着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施。通过加强学生的学业、生活管理,加大激励制度,增设集体活动、第二课堂等课外教学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可持续性和实际应用性。为今后学生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良好的学习风气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