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8月20日,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产业)资格互认颁证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代表建设部向获得内地房地产估价师资格的梁振英等97名香港测量师颁发了房地产估价师注册证书,香港测量师学会会长谢伟铨代表香港测量师学会向获得香港测量师资格的杜鸣等111名内地房地产估价师颁发了香港测量师证书。这标志着作为CEPA安排下的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产业)首批资格互认工作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代表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向获得内地房地产估价师资格的香港测量师,向获得香港测量师资格的内地房地产估价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加入我会的香港会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积极推动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互认的各有关部门、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3.
3月26日至28日,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互认面授及补充测试在深圳举行。111名内地房地产估价师和97名香港测量师通过补充测试达到合格标准,获得了资格互认补充测试合格证书。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第一批人员资格互认面授和补充测试工作的完成,标志着内地与香港房地产估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今天上午,我们在这里举办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互认颁证大会。下午,内地与香港房地产估价专业人士将就内地与香港房地产估价行业发展问题进行研讨。资格互认颁证活动的举行,标志着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首批资格互认工作已圆满完成,两地房地产行业在贯彻落实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此,我代表建设部,对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关心支持两地房地产估价行业发展的朋友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对取得两地执业资格的房地产估价师、测量师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5.
非常高兴出席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互认颁证大会,并对资格互认颁证大会的隆重举行和获得资格互认的内地房地产估价师、香港测量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是中国房地产估价行业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日子。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与香港测量师学会签署资格互认协议,由此,揭开了内地和香港房地产估价师双方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的序幕,这标志着内地广阔的房地产估价领域在借鉴香港专业人士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7.
在8月20日举行的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产业)资格互认颁证大会上.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向首批取得资格互认的内地房地产估价师和香港测量师提出三点希望,其中尤其强调估价师应遵守房地产估价的职业道德。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也于近期分别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行政主管部门全面检查房地产估价行业和土地估价行业。由此可见,政府主管部门已经高度关注近年来在房地产估价行业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以及可能会对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已经开始进行严格的清理整顿,规范房地产估价行业的行为,重塑房地产估价行业的形象,打破“暗箱操作”.实现“阳光操作”。  相似文献   

8.
在人事部、商务部、国务院港澳办的大力支持下,在建设部人事教育司的统一安排下,经过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和香港测量师学会的通力合作,逐步实现了内地与香港房地产估价专业人士的资格互认,加深了两地房地产估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以说很不容易。参加补充测试的111名内地房地产估价师和97名香港测量师全部达到合格标准的结果宣布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是对组织开展资格互认工作人员所做工作的充分肯定。我和大家一样,心情很激动,也很高兴。我主要讲三点。  相似文献   

9.
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互认工作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估价师资格互认的宏观背景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房地产估价业作为市场运行的中介行业,面临与国际接轨和参与国际竞争。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的互认,为中国房地产估价业走向世界创造了新的起点,为提高中国房地产估价业的整体竞争力提供了新的契机。本在分析两地估价师资格互认的意义、作用和原则的基础上,指出可以此为契机,建立估价师队伍的自我更新制度,为走向国际化的中国房地产估价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06年5月17日至18日,首期内地互认房地产估价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在珠海举行。此次继续教育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互认房地产估价师的业务水平,增进与香港测量师的交流合作,借鉴香港地区房地产估价行业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CEPA”和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互认等利好条件的带动下,一批香港及外资测量师行纷纷抢滩内地市场,这其中经常能听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卓德”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并不为人所熟知的是“卓德”早在1995年就已经进入了内地市场。“卓德”的发展历程怎样?准备如何在内地继续开疆拓土?他们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他们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是什么?带着种种疑问,记采访了卓德测计师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超国先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参加香港与内地房地产估价师资格互认的面授课程和补充测试,才真正明白“补充测试”的重要意义。2天共18个小时的密集学习,初步了解到香港与内地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背景的不同。本仅就香港政府在收地补偿方面的一些法定条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17日至18日,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国际测量师联合会、香港测量师学会联合在西安举办了主题为“社会经济环境变革与房地产估价服务”的国际房地产评估论坛。这是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的国际性房地产评估论坛。  相似文献   

15.
深圳作为一个房地产市场发育较为成熟的城市,无论是房地产中介机构还是房地产估价师的数量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如果按人均分配估价师人数来对比,深圳与香港相差无几。但相比之下,香港的估价师(即测量师)却发挥着远比我们的估价师更为广泛和重要的作用。每当香港进行土地拍卖时,记采访的第一个人是取得土地,而采访的第二个人是测量师.由测量师就该幅土地出让价格是否合理及该幅土地未来发展前景作出展望,测量师所充当的角色就是“香港房地产市场的代言人”。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在香港,电视台的房地产市场专题节目、报刊杂志中的房地产市场专栏,充当主要角色的都是测量师。而深圳的房地产估价师,却远远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4年3月28日经过各方的努力,208名面授补测合格的香港测量师与内地房地产估价师终于产生了。这是一个在估价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仅是落实CPPA的一个环节,也揭开了内地房地产估价行业发展新的一页。针对这个事情不同方面各有看法,本人应中国房地产估价师杂志编辑部的要求,在此也谈些个人的看法和感触,请业内的各位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7.
唐娓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2006,(1):F0002-F0004
唐娓:湖南广联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政协长沙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注册房地产经纪人;香港测量师学会专业会员(MHKIS);湖南省土地估价师协会理事长;长沙市房地产协会拆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房地产估价师》评选之“行业10年发展优秀女估价师”。  相似文献   

18.
1997年2月,我由香港恒昌测量师行学术交流基金资助,赴香港理工大学作学术访问。香港测量师学会产业测量组的主席叶满华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我们两次举行全国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考试,他都应邀率香港测量师学会观摩团前来观摩,我则全程参加陪同。因此这次到香港,本着对等的原则,我就向他打听:可不可以观摩香港测量师的考试,正好4月初就要举行考试,他答应安排我作现场观摩。  相似文献   

19.
1.为两地专业界关系建立正确的根本观念——两地专业的长期关系是合作而非竞争。1.1香港测量师人数太少,不足以在内地对内地同行构成重大竞争。1.2内地机会太多,内地同行不可能在香港对香港测量师构成重大竞争。2.组建中国人的全国以至跨国的大型估价测量专业事务所。3.结合两地同行的优势。3.1内地的技术和人派关系。3.2香港的事务所管理经验和国际竞争经验。  相似文献   

20.
香港的产业测量师,私人执业的历史不算很长,大概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亦即香港股市开始大众化,大量公司(特别是与房地产有关的公司)上市,需要大量房地产估值服务。最初的私人测量师行是从事估价及与估价有关联的业务,如作为诉讼方的专家证人,替客户与政府为补地价、印花税、遗产税等估价为主。随着房地产高速蓬勃发展,早期开业的测量师行都能快速成长,业务开始多元化,兼顾物业买卖租赁代理.拍卖.物业管珲.发展顾问等.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