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开发区过热现象的原因透视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庭 《开发研究》2006,(1):82-84,88
开发区过热是目前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造成开发区过热现象的诸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开发区过热现象、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周芸  熊寿峰 《发展》2007,(6):60-61
2006年至今,我国政府针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大、覆盖面广的宏观调控政策,给过热的市场降温。中央政府通过土地政策、金融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的调整与规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朝着更加理性、成熟的方向发展。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对于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过高的城市,宏观调控已经慢慢地显现出它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了,  相似文献   

3.
北京和上海的住宅建设和房价走势分别代表了我国北方和南方乃至全国的房地产“晴雨表”。要证实一个市场是否过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市场的供求关系。如果供大于求,那么市场就可能过热,反之市场便还不热。同样,要判断一个市场是否健康,就要了解资金的来源是否合理与合规,以消费者自有资金和动用银行存款购买为主就是健康的,而用公款购买和借款购买为主就是不健康的。以市场供应量和供应结构来分析,北京楼市有过热的嫌疑,而上海楼市则尚未出现过热的迹象。  相似文献   

4.
2004年1~6月份,GDP增幅9.7%,中国经济增长在高位运行,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上半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投资行业中的过热行业。在这些过热行业中采用了一些行政的措施,也是有效的。这次个别行业投资过热,实际上是一些地方政府带动起来的,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地方政府的换届效应,在利用市场手段调控不见效的情况下,采取行政手段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我国GDP猛增、CPI居高不下,各种经济指标一路陕跑,中国经济偏快转为过热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文彬 《改革与战略》2009,25(5):72-74
全球金融海啸以前,我国经济失衡的基本特征是:国际收支顺差透过储备资产引发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国内房地产投资过热。文章通过对国际收支顺差、外商投资与国内房地产投资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国际收支顺差与外商投资是我国房地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并依此提出扭转经济对出口与投资依赖的格局、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外资流向、规范管理房地产投资等标本兼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尚在继续,新出笼的数据又开始敲响警钟。就在4月15日,备受关注的我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刚刚出炉.正在宁波考察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经济是否过热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采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合。  相似文献   

8.
是经济过热还是工业化进入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是否出现过热,有已出现过热芦头、尚未过热、总体正常局部过热三种代表性观点。本文认为,如果从中长周期来观察,当前经济既不是总体过热.又不是局部过热,也不是没有新特点的正常发展,而是中国的工业化已进入以重工业重新大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新阶段。为此,政府应采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谨慎推出产业调控政策;适当提高经济增长的预期;谨防各级政府投资过热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开放潮》2006,(7):31-39
近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遏制中国经济面临的过热危险,这些调控措施是否已经开始显现成效?下一步的宏观调控将何去何从?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进程中。有哪些重要问题需引起重视?就这些问题,本刊摘选了部分媒体的若干最新报道,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期投资过热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高速增长,存在这一定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在诸多影响因素众,投资过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本文描述了我国近年投资过热的表现及原因,并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提出了发行国债分流投资、加大对土地和矿产资源的监管、限制外需等措施以缓解我国投资过热的状况,从而降低我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目前 “知识经济”在我国炒得过热的情况, 提出 “知识”未必都 “经济”, 认为 “知识经济”在我国实行尚不具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石红姣 《中国经贸》2008,(22):95-95
2002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已连续4年超过10%,经济增长表现出过热的趋势,在许多过热的产业方面表现出与日本泡沫经济的相似,因此研究日本泡沫经济有利于我国从中吸取经验。  相似文献   

13.
小议我国增值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丹 《特区经济》2005,(1):130-131
1994年税收制度改革时,由于担心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投入的资本所含税金要予以抵扣,会给财政政策带来很大的压力以及考虑到当时通货膨胀和投资过热的经济背景,所以我国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这一税制格局与其它政策手段配合,曾比较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和投资过热,其历史作用有目共睹。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现行增值税逐渐暴露出与我国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对现行增值税的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4.
师鉴 《辽宁经济》2004,(12):49-49
近来,经济是否过热的话题在我国争论不已.有的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并未过热.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当前经济不但不存在过热,还应防止"过冷".笔者拟就此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陆满平 《上海国资》2004,(10):52-54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过热",而是产业如何升级。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并没有过热。当前急需要解决的是结构调整,提高钢铁行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钢铁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7月份,我国经济延续缓慢上升走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增大,金融机构企业存款加速增长,经济趋向过热的风险增大。宏观调控政策似应适当加大力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比1-2月的53%有较大下降,但从政府到学界对于当前投资过热已没有异议。投资过热需要治理,那么,投资是如何过热的,应靠市场还是靠行政力量控制投资?  相似文献   

18.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国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简政放权,在宏观经济上表现为反复过热;近几年来,国家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治理格局走向规范有序,在宏观经济上表现为收缩效应。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基础性任务应当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防止经济增速长期处于潜在增速之下。若能充分发挥我国的高国民储蓄率、快速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高质量人力资源等优势,我国经济仍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通过重振消费增长、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提振民营经济信心,我国的经济增速有望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为2035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总体目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提醒:经济运行速度如果再继续加快的话.就有可能转向过热,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当前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过热问题的争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三季度,预计GDP增长9%。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正在经历由过热到逐步降温的调整走势,宏观调控正在逐步见效。但是,当前工业速度回落和股市低迷等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