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商业秘密的涵义及构成要件商业秘密(Tradesecret),各国立法与判例对此有不同的界定。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2款有明文规定,但对商业秘密的具体法律适用上,却往往因对构成要件的集训不同,使在同样的案件事实基础上,出现判巨大甚至截然不同的认定结果。由此,准确理解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法律涵义是非常重要的。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的法律涵义。  相似文献   

2.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的范围是指对企业而言。实际上,企业全部的秘密并非都是商业秘密。秘密的内容必须合法,同时应符合下列构成要件,方属受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3.
商业秘密查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 社会竞争中保持优势的"秘密武器"。近年来,我国商业秘密立法有 了长足的发展,但尚存在诸多缺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商业秘密 侵权案件时,暴露出法律规定可操作性差的弊病,极易陷入一些误区。 结合执法实践,应采取三种对策:明确商业秘密侵权认定的原则;明 确侵犯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明确侵犯商业秘密的具体表现形式,并 进行相关立法,以促进我国商业秘密行政救济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初红漫 《企业经济》2005,(9):184-185
各国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虽然主要归属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领域,但是由于对商业秘密的侵害往往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和正常活动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许多国家在立法上都将某些较为严重的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规定为独立的犯罪类型。我国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在第219条亦增设了侵犯商业秘密罪。本文拟从我国刑事立法的角度阐述我国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商业秘密因其有别于一般财产权以及传统知识产权的特性,使得对商业秘密侵权的救济方式、模式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我国目前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与侵权救济制度已初步建立,但仍有亟待完善的薄弱与缺陷。通过对美、德、日等国的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的浅析,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救济的建议。一、商业秘密的概念与构成要件(一)商业秘密的概念商业秘密(Trade Secret),又称营业秘密(Business Secret)、秘密信息(Confidential Information)、工业秘密(Industrial Secret)等,这一法律概念源  相似文献   

6.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优势的“秘密武器”。近年来,我国商业秘密立法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尚存在诸多缺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时,暴露出法律规定可操作性差的弊病,极易陷入一些误区。结合执法实践,应采取三种对策:明确商业秘密侵权认定的原则;明确侵犯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明确侵犯商业秘密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进行相关立法,以促进我国商业秘密行政救济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一、商业秘密的特征对其评估价值的影响 (一)商业秘密的新颖性对其评估价值的影响 1.商业秘密新颖性的程度对其评估价值的影响 商业秘密的法律构成要件之一是“不为公众所知悉”,其中包含了商业秘密的双重法律特征,即商业秘密的新颖性和相对秘密性。商业秘密的新颖性与专利的创造性相似,但在程度上却迥然不同。我国《专利法》对创造性的要求是:“同申请日前的已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这种要求是很高的。商业秘密的新颖性只是一个“不为公众所知悉”的否定性要件,显然,只要不是本行业内众所周知的普通的信息、能够与普通信息保持最低限度的不同性的信息,都可以满足这一条件,构成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作用越来越重要。文章分析了商业秘密的内涵和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现状,对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不足提出了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魏尚丽 《企业导报》2014,(6):127-127
本文在分析保护商业秘密重要性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并提出了几点促进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世界贸易组织对商业秘密的界定世界贸易组织涉及商业秘密的件主要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该《协议》第7节第39条专门规定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它所指的商业秘密包括未披露过的信息和向政府或政府的代理机构提交的数据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保护好你的商业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根发 《企业导报》2002,(11):32-34
<正> 在我国,商业秘密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我国的法律文件首次提到商业秘密是在1991年通过的《民事诉讼法》,该法第120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1993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章第10条明确提出了什么是商业秘密以及怎样的行为是侵犯商业秘密的  相似文献   

12.
李海燕 《河北企业》2002,(10):84-85
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以及我国《刑法》第219条均采用了这一定义。根据这一定义,受到法律保护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具有下列几项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秘密立法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商业秘密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秘密中的财产权益越来越被重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日益加强。我国应根据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发展变化的特点,结合实际国情,审视和克服现行商业秘密立法之不足,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各项法律制度,构建系统、科学、符合现代要求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商业秘密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我国的法律件首次提到商业秘密是在1991年通过的《民事诉讼法》,该法第120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1993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章第10条明确提出了什么是商业秘密以及怎样的行为是侵犯商业秘密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劳动者“跳槽”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也带来了商业秘密泄露、人才不当争夺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国制定了竞业限制制度来合理限制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权,用以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但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破解。竞业限制的定义及现状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和知悉本单位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劳动者,在与原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自己生产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亦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与原用人单位具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竞业限制是一种平衡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和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保护的机制,它作为舶来品虽早已获得我国法律的认可,但我国与之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不完善,法律层面上仅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对其做出相关规定,历来竞业限制相关话题也并未获得较多关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现状我国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起步较晚,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次明确提出“商业秘密”这个名词。1995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它第一次科学阐述了“商业秘密”的本质内涵,第一次明确列举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侵权人应承担的民事、行政法律责任,标志着我国商业秘密的保护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具有里程碑的作用。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对1979年《刑法》进行了修订,将商…  相似文献   

17.
商业秘密是继专利、商标、著作权之后的新兴知识产权客体,代表着权利人生产或者经营的潜力和竞争优势,对权利人具有实际的或者潜在的经济价值。《反不正当竞争法》从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的角度,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禁止,是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的有效补充。商业秘密是依靠权利人通过保密方式予以保持的无形资产,其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其表现形式往往是秘密而又隐蔽的。因此,在执法中对其认定存在一些难点。一、商业秘密认定中的难点所谓商业秘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三款规定,是指不为公…  相似文献   

18.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积极信息和经营信息.一般认为,商业秘密具备以下法律特征:(1)商业秘密必须不为公众所知悉.  相似文献   

19.
<正> 商业秘密的含义、构成与范围1.商业秘密的含义与构成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这是我国立法中对商业秘密的一个完整定义。从以上定义出发,构成商业秘密的条件如下:(1)秘密性。秘密性即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知悉"、非公开的。这是认定商业秘密的最基本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法》修订颁布以来,我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有所加强。但是与欧美各国相比,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仍是滞后的。我国的商业秘密立法不但起步较晚,而且存在着法律规范零散、法律用语不统一、法律属性界定不明确等问题。章通过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制定统一的《商业秘密保护法》的必要性,以及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必须解决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