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词义引申在词义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词义引申的方式进行了研究。文章对古汉语词义引申中的语域变异类修辞引申作了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汉语水平考试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HSK)中甲级双音合成词采用评测方法调查得出的词义透明度进行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甲级词的词义透明度从高到低都有分布,词义透明度处于较高与较低的词只占甲级词的10%,其余90%的词义透明度都处于中间状态;结构对词义透明度的影响是在一种结构里处在较重要地位的语素的透明度对整词透明度贡献大。建议在汉语教学中适度运用语素教学法。  相似文献   

3.
翻译中语境制约词义的确定。对译者来说,要注意特定的语境制约着词义的选择和调整,使得词义得体,语句简洁;还可提示和帮助我们从词义推断出相应的言语内容。  相似文献   

4.
狭义的语境具有思维的耦和性、制约性、潜意识性的特性.在语言交际中语境对词义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为确定词义提供背景;为达到交际目的而加强最初词义;为达到交际目的而减弱最初词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我院科技英语教材,讨论了科技英语翻译中选择词义的几种方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根据上下文及根据学科范畴来确定词义;同时也简要地讨论了如何对词义进行延伸拓展。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一直对科技翻译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它可以很好地指导词义的选择。而词义选择其实是科技翻译的难点,只有依赖关联理论分析词性、语境、构词法、不同行业以及思维逻辑等,译者可以在科技翻译中实现最佳的词义选择与确定。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卡特福德语言系统理论的角度解释了翻译教学中对应词不对等的现象。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在于对词义的透彻理解。目前翻译界有重文化、重语境、轻词义的倾向。文化、语境固然重要,但不能因此而轻视词义。在翻译教学中应避免把语境当作不确切翻译的借口。  相似文献   

8.
浅析英译汉中词义的具体化与抽象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英译汉中词义的具体化和抽象化问题不可避免。本文在讨论实例的基础上,浅析了在英汉翻译中如何处理词义具体化与抽象化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文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单词。这时,许多学生往往立即翻词典,既费时费力,影响阅读速度,又不利加深记忆,还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提高阅读速度,又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呢?这就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比如说猜测词义。猜测词义有许多方法,但归纳起来大体有两大类。一类是:从生词本身猜测词义,即利用构词知识,如词缀、词性转换、复合词等猜测词义。另一类是: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本文就如何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谈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蔡刃 《企业家天地》2010,(12):175-175
社会在不断发展,作为社会交往不可或缺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古今词义完全不同,古今词义的演变等方面剖析古今词义的异同,从而为更好学习传统文化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11.
适应科技、经济发展及外交等需要,现代英语词汇发展迅速,主要表现是语义的演变和新词的产生,且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可接受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语言语境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语境和词汇意义是紧密联系的,语言语境影响着词汇意义,词汇意义的确定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语言语境。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语言语境来教授词汇,并培养学生在语言语境中学习词汇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能力和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勰的“神思”,不仅涉及创作思维、构思和想像问题,而且论及创作活动中思与言、意与言的关系问题。刘勰提出“辞令管其枢机”、“驯致以怿辞”、“言征实而难巧”等命题揭示出思与言、意与言的辨证关系,揭示了文学语言的特征和意义,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形成“言外之意”的传统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子荣 《嘉兴学院学报》2003,15(5):85-87,107
此文多角度考察比喻构词的语言特点,以此来阐明比喻作为新词构成方式的语言学理据。比喻作为构词方式应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比喻在构成新词前,作为抽象的语言因素是构词的一种选择可能,比喻在构成新词之后。使构成的词语获得了不同于言语中比喻意义的一种固定、完整的独立运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家"看作是形声字,认为它是从豭省声.段玉裁则认为"家"是会意字,应该归入豕部.同时还认为"家"的本义是猪圈,用以指人的居所则是词义引伸的结果.段氏对"家"形体构造的分析是正确的,但他在分析其本义时则是不当的.从造字的文化心理、民族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家"是从宀从豕的间接会意字,其本义是人的居所.  相似文献   

16.
汉英语词情感概念的表达方式不同。不同的语词源自不同的情感认知。语词的情感关联使得语词在汉英之间的转换演变为语词的情感转换。为了使不同语言文本间情感沟通顺利进行,可以从文化维度、译者维度、语篇维度进行互相转换。  相似文献   

17.
在汉英和英汉的翻译中,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义多译"现象比较普遍,即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法或一种表达有诸多意思。其实际意思离不开说话人的语用语境的话语意义。或可从语用学的语境话语意义的理论角度,探讨汉英和英汉"一义多译"现象的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其在语音、词汇、语序和句型等中的灵活运用,以对英汉翻译的正确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重叠现象可以出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论文对汉英非词重叠和词语重叠从构造及所表达的意义上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词汇重叠式的界定标准:一是重叠形式,二是复合词,三是附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