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劳动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但劳动资源和其它资源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劳动资源不是越多越好,劳动无限供给,人口过剩,产生失业就有可能成为社会最大的包袱,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甚至会演变成民族问题,所以必须谨慎处之。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状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而言是中国人口最少地区。作为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相对稀少地区,经济发展有着许多特殊的现象,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难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仅城市失业人员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到…  相似文献   

2.
魏风劲  吕学芳 《经济师》2008,(3):257-258
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结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现状,就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民族地区的健康发展作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3.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历来是全省乃至是全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而在资源禀赋的影响下,又无法复制或借鉴中东部地区的经验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唯有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资源走特色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方能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应特别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寻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应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实现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在目前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应选择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代替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部地区而言,要摆脱贫困,走向发展,就需要将解决经济的发展问题和如何克服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耗竭、环境恶化这三大难题并重。我们在发展西部经济的同时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把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消除贫困现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和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西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西部地区而言,要摆脱贫困,走向发展,就需要将解决经济的发展问题和如何克服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耗竭、环境恶化这三大难题并重.我们在发展西部经济的同时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把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消除贫困现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和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西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提出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指出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而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地处边疆,经济很不发达,人口素质不高,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发展现状,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发展状况和周边环境状况出发论证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人口可持续发展与建立和谐社会的对策性建议和解决方法,并对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梳理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本底特征、发展现状、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1)开源与节流并重,走资源环境的集约发展之路;(2)综合利用行政、立法、市场等多种手段,走资源环境的高效发展之路;(3)统筹规划、管理、整治,走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之路。文章认为,京津冀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是: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方面,一是节约利用水资源,二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三是推进矿产资源节约,提高开发利用效率,四是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在联防联控环境污染方面,一是全面实行清洁空气行动,二是加大水体污染防治力度,三是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四是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在构筑人口—资源—环境(PRE)生态保障体系方面,一是构筑以水为核心的蓝色生态保障,二是构筑以林木为核心的绿色生态保障,三是完善生态环境补偿的红色生命线。文章最后就京津冀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提出对策建议以下:(1)建立统一协调的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工作机制;(2)充分拓宽渠道实现生态环境的高效保护治理;(3)加快资源环境管理的科技信息水平建设;(4)实施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5)健全资源环境开发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选择青海省果洛州的6个县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GPCA)结合分层构权模型,根据人口经济活动支撑力、资源供给支持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及综合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四个方面对这些地区1999~2013年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了定量、动态评价和分析,为三江源地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法与途径。指数化的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果洛州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逐年提高,综合承载力指数均值从1999年的-0.1968上升到2013年的0.390 527。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云南省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云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合作单位提供的数据,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三个角度对边境民族地区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从经济环境、民族成份、医疗卫生条件等角度研究边境民族地区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运用VAR模型对边境民族地区人口空间格局演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与相应启示之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状况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提高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必须全面了解少数民族人口对公共服务的特殊性需求和政府的实际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研判,以此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文章基于以上认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行了理论界定,分析概括了民族地区贫困县公共服务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特殊性,指出了政府在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贫困县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盛国滨 《经济师》2005,(6):274-275
中国未来2 0年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必然离不开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是推进城镇化进程。青海的综合城镇化水平指数为37.54 % ,位居全国第2 5位,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5 .5 % ,民族成分复杂,严重地制约着青海民族地区的小康建设。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是青海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两种差异现象。系指民族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与其它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差异,民族地区经济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文章着眼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结构的转变与当地资源、环境协同效应的关系,分别从人口再生产模式、开放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口转变的不平衡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人口结构的现代转变程度制约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同效应,要想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人口结构的现代转变及平衡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是凝结了一定技术和人类劳动的复合资源体。它既受到区域内已有自然资源存量的影响,也取决于该区域内部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分析瑞丽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验证了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与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增强区域合作交流,探索瑞丽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既有旅游资源的共性,又有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根据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来加强法律保护尤为重要。要保护好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必须针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当前法律保护的不足,更新立法理念,完善旅游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理顺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素质人口通过可持续的物质资料再生产、可持续的人口再生产、可持续消费 ,既有利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又有利于人口数量控制与素质提高 ,从而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民族地区农村传统单一家庭养老机制下养老决策入手,从经济学视角探讨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资源供需失衡,不利于经济增长的难题。在民族地区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农村的有效养老机制,并使其与社会经济形成良性互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活动。贵州作为中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之一,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外出打工较多。因此从人口流动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相关论证,并提出相关建议来协调民族地区合理人口流动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仅仅局限于资源消耗、资源消费层面的节约评价,即直线单向流程节约的评价,没有从更高层面.如新技术应用节约层面、结构调整节约层面、管理节约层面等,在资源开采、消耗、消费、再利用、资源化的整个流程上进行闭环反馈式循环节约的评价.本文运用理论借鉴法、分析法等,在对影响或决定资源节约主要因子、资源节约所经历的流程等重要问题界定与分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技术应用节约、结构调整节约、管理转变节约、资源开发与生产节约、资源消耗节约、资源消费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节约、污染物排放减量节约等八大方面构建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该套指标能较好地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运行与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