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度,商洛市下达给商州区移民搬迁任务3100户12400人,实际完成3100户11564人,其中:地灾移民620户2318人;洪灾移民313户1163人;扶贫移民1592户5888人(其中:特困户311户1073人,五保户2户2人);生态移民301户1141人,工程移民254户979人,灾毁移民20户75人.2013年建成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26个,集中安置2820户10584人,集中安置率91%;统规统建项目22个,统规统建率85%;城镇区域集中安置点14个,安置2308户8904人,城镇安置率74%;4层以上安置点11个,安置2256户8460人(其中高层安置351户),楼房化安置率达73%.目前,集中安置2820户房屋已全部达到入住条件,分散安置280户980人已迁入新居.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理论的生态移民安置区优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移民既是一个环境保护与改善的过程,也是缓解贫困和促进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生态移民成败的关键在于安置区的科学选择与搬迁移民的生计恢复和发展.生态移民安置区选择不仅需要考虑资源等定量因素,还需要统筹衡量安置地生产习俗、语言、宗教和文化等非定量因素.按照生态移民内涵特点构建生态移民安置区优选指标体系,利用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一致矩阵法,结合轮台县移民安置工程,对生态移民安置区进行优化选择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生态移民安置模式的内涵、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以贵州为代表的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面临的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了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应坚持"以城镇集中安置模式为主,其他安置模式为补充"的移民思路,以及依托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移民进行安置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4年春节前,李克强总理曾到花园社区考察。这个移民社区如今已经成为镇安县和商洛市具有示范意义的移民搬迁安置点,安置点不只面向云盖寺镇,而且面向全县所有符合搬迁条件的搬迁户,允许跨村、跨镇、跨区域集中安置。12月9日,陕西普遍迎来入冬的第一场雪,地处秦岭南麓的镇安县也飘起了雪花。花园村属于镇安县云盖寺镇云镇村的一个自然村,距县城17公里。来到花园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齐漂亮的楼房。这个村子的官方称谓叫做"云盖寺镇花园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社区"。  相似文献   

5.
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农村贫困人口是新常态下我国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如何确保搬迁群众迁移后能够实现"能致富",是大规模移民搬迁活动需要破解的难题。基于对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工程的调查,研究发现:促进山区移民搬迁户生计可持续发展要以提高移民群体发展的可行能力为核心,可通过采取增收配套到户,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开展技能培训,增强移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确保搬迁移民生活质量以及要鼓励基层探索,持续提升典型示范效应等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人力资本理论和可行能力理论的框架下讨论了生态移民异地搬迁后其发展能力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生态移民发展能力的内涵,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并使用模糊数学法对目前宁夏异地搬迁生态移民的发展能力进行了初步衡量。结果显示:搬迁安置虽然使生态移民的发展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并没有彻底改变移民贫穷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为此,着重分析了目前宁夏生态移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移民的搬迁形式研究--云南永善县马楠乡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生态移民的迁移形式有自发性移民、政府组织移民和企业参与移民搬迁三种形式。作者以云南省永善县马楠易地扶贫工作为案例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搬迁形式各有优势,其中农户自主搬迁的成效最大,返迁率为零,是一种有效的脱贫形式。政府应对农户自主搬迁提供必要的扶持和加以规范管理;政府组织搬迁是大规模移民的主要形式,但应尽量减少直接的行政行为;目前企业尚未形成独立承担搬迁的条件,然而在配合政府组织、接收、安置大规模移民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潜力,政府应明确自身与企业间的职能和职责关系。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古浪县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按照国家和省上的战略部署,科学规划和实施大规模搬迁扶贫工程,建设成功了著名的黄花滩移民安置区,实现了近5万贫困人口的跨区域搬迁安置,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他们的基本经验是将创新土地整治与产业打造联动模式作为安置区建设的核心环节,从规划设计到安置区建设、分区安置、组织搬迁、经营组织、产业打造、农民培育、市场销售等进行了一体化运作,取得了新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值得西部同类型的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敏 《经济咨询》2007,(3):30-33
非自愿移民安置是指由于发展项目建设而导致的被迫移民,而不同行业的建设项目又产生不同类别的移民。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生的移民称作被拆迁或被房屋拆迁安置的人口,其他还有如铁路、公路,能源建设项目而搬迁的移民称为征地和房屋拆迁人口。因此非自愿移民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3,(7)
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作为区域性的重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由于移民搬迁规模空前、搬迁周期长、类型复杂和所需投资大等特点,加之其他各种未知因素的影响,将会对资金链带来很大的考验。推进避灾移民活动,资金到位是关键。文章通过对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规模、资金来源、资金结构等方面的论述,阐述了陕南移民搬迁过程中资金的制约因素及其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库移民战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发展经济而大量兴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产生了大量的工程移民,其中水库移民最具代表性,相对于其他工程移民,水库移民安置的难度最大,遗留问题比较突出。因此,研究工程移民问题,主要就是研究水库移民问题。在这里,水库移民不仅仅是指作为个体存在的移民,而且主要是指水库的兴建导致居民搬迁和社会重建这样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2.
研究陕南移民搬迁农户的贫困类型和成因有利于建立精准的扶贫工作机制。本文基于2011年陕南安康市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移民搬迁农户贫困类型的影响因素。通过综合考虑收入和消费标准,可以将移民搬迁农户分为选择性贫困、暂时性贫困和持久性贫困三种类型。收入高于贫困线而消费比贫困线低的农户所占比例为28.57%,这种贫困类型属于选择性贫困。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自愿搬迁和集中安置对农户摆脱持久性贫困有显著帮助,而2011年的搬迁农户更容易走出选择性贫困陷阱。此外,农户的家庭和社区特征以及生计类型对他们是否陷入贫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在城镇移民大量涌入的浪潮中,城镇应该怎样应对这样的考验?本文通过对城镇移民概念的界定、特点的研究与总结,讲述城镇移民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分析城镇移民给城镇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而总结城镇规划建设的对策,以期能够对城镇移民的“和谐流动”有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1986年以来,我国水库移民安置普遍实行“前期补偿、后期扶持”的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弊端日益凸现,需要研究出新的更适应实际情况的方法和政策。近年来,广西在水库移民安置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创造性地实施淹没土地的长期补偿政策,走出了水库移民安置经济补偿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分析与实证——以浙江省瑞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王鸣  金登杨 《经济地理》2008,28(2):205-208
扶贫移民安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实际操作难度大,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权衡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文章结合浙江省瑞安市扶贫移民的实际情况,对近年来的扶贫移民实践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从扶贫移民的实践中总结移民安置模式及其特点,通过对现状不同移民安置模式基本形式和特点的比较,为浙江省进一步开展扶贫移民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值得借鉴的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集中,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恢复生态和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文章以贵州省省级示范点之一的湄潭县永兴镇作为研究案例,将"生态"和"脱贫"作为双重目标,分析该镇在生态移民过程中的实施策略和经验,并从迁出地生态修复、稳定安置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三方面总结其生态移民模式,以期为贵州及全国其他城镇的生态移民提供借鉴。最后从优势产业发展、民族文化适应性、移民内生动力、移民稳定转型等方面提出更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论宁夏的“生存移民”向“生态移民”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宁夏“吊庄移民”即生存移民的弊端分析基础上,界定了生态移民的内涵及其目标,提出了宁夏实行生存移民向生态移民的战略转变,进一步探索生态移民工程的政策机制创新、投入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安置方式创新、生产方式创新等。  相似文献   

18.
贫困地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问题、扶贫开发、三农问题的聚焦点和难点。鉴于此,就云南贫困地区加快城镇化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多元化的城镇体系、协调推进城镇和新村建设、统筹做好跨区域移民定点搬迁、协调抓好产业和劳务经济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是文化的载体,人的流动、迁移意味着文化的流动、迁移.从这种意义上讲,丹江口水库移民就是一种从原居住地到安置地的文化迁移、融合的过程.这种文化迁移能否成功,事关移民在安置地是否"稳得住",而只有在移民"稳得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能致富",并最终达到完全融入安置地,幸福生活的目的. 一、水库移民的安置方式与移民文化的存在形态 丹江口水库移民的安置方式按安置地与移民原居住地的距离,可分为外迁安置与就地后靠安置;按安置移民的聚散程度,可分为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移民安置方式对移民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外迁安置的农村移民远离原居住地,不再经营原有的土地、山林等,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分散型安置的移民由于分散插组、插村安置,原有的文化组合被彻底打乱.这两类移民在安置地面临新的文化环境和新的社会群体组合,外界压力冲击比较大,他们不得不尽快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这类移民文化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完全陌生到逐步被同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生态移民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把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推向新阶段,中央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对一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搬迁移民,异地安置,使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结合起来。为此,国家决定,在宁夏、内蒙、云南、贵州四省区进行试点。这是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