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寻租与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分析了寻租与企业家资源非生产性配置的关系问题 ,指出了非市场化条件下寻租活动的特征与危害 ,提出了市场化消除寻租空间、激化企业家精神的基本要求与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翟胜宝 《北方经济》2009,(13):56-58
一、引言 近年来,会计寻租作为会计研究的新领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对会计寻租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颜敏等在<会计寻租研究>一文中将会计寻租定义为:在社会总财富水平和企业真实业绩(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收益数字)来进行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从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相似文献   

3.
多维任务、两层次代理与企业的内部激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Aghion和Stein(2008)的多维任务模型为基础,引入两层次代理关系,考察了委托人推断代理人能力对企业内部管理者激励和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外部投资者推断管理者能力会引导后者迎合外部投资者的要求来配置资源和精力,从而扭曲企业内部管理者的激励和行为,降低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创造的经济价值。本文分析强调,其一,企业子部门在多维任务相对重要性方面的差异越大,多层次代理关系下的激励失当和行为扭曲的可能性及扭曲程度越增大;其二,为了降低企业内部管理者精力配置扭曲导致的效率损失,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CEO倾向于增强对现期绩效的激励程度,降低对将来显现绩效的激励力度,这导致了与高层次代理人(CEO)相比,低层次代理人(子部门经理)更加关注现在而相对忽略长期绩效。  相似文献   

4.
张南  史玉娟  曾政南 《中国经贸》2013,(10):120-122
在政治家把持着绝大部分资源配置权力的社会中,寻租是经济人的最大化选择。巳有的寻租理论过多关注非生产性寻利行为对生产的影响,但是对寻租行为演化形式缺乏足够解释。本文构造了一个内部调整成本条件下的厂商寻租模型,说明在一个特定的行业寻租规模下,较大的寻租边际收益导致寻租自我强制实行,市场体系崩溃;较小寻租边际收益会白发抑制寻租。政策可以改变寻租边际收益,进而改善寻租治理条件。  相似文献   

5.
王侃 《南方经济》2014,(11):67-77
模仿效应和内部资源异质性对新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153份有效问卷,探究了模仿、资源异质性和新创企业投资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模仿和资源异质性对新创企业的投资决策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随着企业资源异质性的增加,模仿对投资决策的作用逐渐变小,即资源异质性抑制了模仿对新企业投资决策的效应。本文的贡献在于从内部资源特质角度探讨了新创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知识产权保护因素引入Feder(1982)的出口驱动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货物出口部门和服务出口部门的外部经济效应,以及由外部经济效应分解而来的要素配置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随后,本文分别基于中国和OECD27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出口部门的技术水平越高,越容易产生要素配置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2)知识产权保护与高技术出口部门的匹配性强于低技术出口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增强要素配置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倾向;(3)适宜强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出口部门产生要素配置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助推器",进而推动了经济增长,然而过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则发挥了"绊脚石"的负面作用。以上结论对于调整中国出口的技术结构、制定适宜强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公司金融的文献大多集中在对外部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研究。实际上,资源配置中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在公司内部的资本市场.由总部把资源配置到各业务部门。在成熟的外部资本市场上.由于公司可控制的资源越多,获得的收益和私利也越多.所以公司一般都具有过度投资的倾向。因此.公司经理在外部资本市场上通常会夸大投资前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由此,公司与外部资本市场之间就会产生信息摩擦.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对公司的投资不足,使公司经常面临资源总量的约束。在缓解这种约束的过程中,内部资本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公司内部资本市场上,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公司总部无法为所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一个资源在生产性行为和非生产性行为①之间分配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在政府作为仲裁者的情况下,模型均衡的决定因素.分析的重点是当经济体处于无分利行为的均衡时,政府所能起到的作用.本文得到的结论是两个个体按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资源分配,并不能完全杜绝分利行为,即达不到无分利行为的均衡.只有在政府以仲裁者的身份参与博弈时,才有可能达到无分利行为的均衡状态.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由放任并不是政府的最佳选择,政府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给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准则.  相似文献   

9.
王贤彬  周靖祥 《南方经济》2013,31(11):47-59
本文在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一般均衡宏观模型中考察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行为。地方政府官员负有提供生产性公共品与非生产性公共品的责任,生产性公共品增进经济产出效率,而非生产性公共品直接增进居民效用。地方政府官员在提供两类公共品的效率与能力上具有异质性,这导致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及公共服务供给绩效上的差异。这意味着,中央可以通过优化官员和地区之间的匹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福利改善。  相似文献   

10.
企业间竞争加剧及政策的推动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但创新投入需要依托于企业的自有财务资源。然而在关于企业资本状况、创新投入对绩效影响的具体激励关系的研究上,现有结论尚未达成一致。文章以中小板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异质性视角在企业管理研究领域引入耐心资本概念,实证分析其如何通过合理的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结果发现关系型债务对于绩效的正向作用大于稳定型股权。内部研发更容易在关系型债务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而外部技术并购在稳定型股权影响企业绩效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该结论丰富了资本结构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为中小企业进行具体技术创新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nologyBe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er Sci  相似文献   

12.
13.
李茂 《沪港经济》2010,(9):18-25
选择银联通道,省货币转换费,这是中国刷卡族一向津津乐道的境外用卡秘笈,但这一秘笈似乎已经不能奏效了。  相似文献   

14.
15.
16.
通过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可以发现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多聚集于重工行业,非公经济成为重要骨干力量,大中型工业企业在中西部作用更为突出。目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与国际大企业比差距较为明显,企业创新能力差,研究开发费用投入不足,吸纳劳动力能力不强。需要把企业做强,坚持自主创新,建立一批收纳就业能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7.
人类思维具有共性和个性,共性是我们交流的前提,个性是各民族在交流过程中需要适当转换才能进行的一些差异。思维方式与文化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它是沟通语言和文化的桥梁。深入掌握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句式翻译和语篇翻译以及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joint effect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equalities on redistributive taxation and institutional quality. The theoretical model suggests that income inequality, coupled with political bias in favor of the rich, decreases redistribution and lowers institutional quality. The effect of the former is to increase productive investment, and the effect of the latter is to decrease it—with resulting ambiguous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growth. Testing these predictions empirically in a panel of countries, we find that inequality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both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re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9.
“樊记腊汁肉”不再姓樊 2011年5月24日,这一天,在西安人嘴里,变成了一包五味杂陈的怪味豆。从这一天起,誉满天下的,让西安人充满了自豪感的地方风味名小吃,荣获商业部“金鼎奖”金牌小吃,“樊记腊汁肉”从此不姓樊了。  相似文献   

20.
国家和跨国公司——冲突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跨国公司由于其跨越国界的特性使得它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重要行为体,它与国家之间存在冲突与合作的关系。本文首先讨论了跨国公司的国民身份,在承认跨国公司国别性的基础上,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跨国公司与母国两个层面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引用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对这些问题的争论,并试图加以综合以得出折衷理论。在文章的最后,再从整个国际社会的角度,来观察国家与跨国公司之间国际管理体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