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浅谈城镇基准地价的确定王全民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人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育,多数城市都相继确定了基准地价,尤其是在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都相继又在原来基准地价的基础上,重新划分了土地等级和类别,较大幅度地调整了基准地价水准,...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的不断深化,土地管理工作日趋显得重要,而基准地价又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如何科学合理的评估基准地价并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是目前基准地价评估的关键。本文通过界定特殊用地基准地价内涵、分析其特点,以焦作市为例,对特殊用地基准地价进行验证与确定,提出特殊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对杭州市1992—2001年城市土地市场中的367宗土地交易资料的分析表明,监督制度和市场信息是影响协议地价与招标、拍卖标底地价的主要因素。在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的1992年,标底地价与该宗地相对应的基准地价不存在差异。监督制度的不健全,导致1995年协议地价低于基准地价。监督制度比较完善、土地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1999—2001年,协议地价、标底地价都显的高于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4.
敬松 《经济师》2003,(6):227-228
文章就重庆市 2 0 0 2基准地价和土地出让金标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基准地价和土地出让金标准的调整和更新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杭州市1992—2001年城市土地市场中的367宗土地交易资料的分析表明,监督制度和市场信息是影响协议地价与招标、拍卖标底地价的主要因素。在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的1992年,标底地价与该宗地相对应的基准地价不存在差异。监督制度的不健全,导致1995年协议地价低于基准地价。监督制度比较完善、土地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1999—2001年,协议地价、标底地价都显著的高于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6.
对杭州市1992-2001年城市土地市场中的367宗土地交易资料的分析表明,监督制度和市场信息是影响协议地价与招标、拍卖标底地价的主要因素.在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的1992年,标底地价与该宗地相对应的基准地价不存在差异.监督制度的不健全,导致1995年协议地价低于基准地价.监督制度比较完善、土地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1999-2001年,协议地价、标底地价都显著的高于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7.
区域基准地价影响力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颖  周寅康  许丰功 《经济地理》2003,23(3):355-358
目前对城市基准地价的评估,大多是从城市内部来考虑的,忽略了一定区城内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城市基准地价的影响。文章将城市视作一个均质点,根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从区域的角度出发,以引力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基准地价影响力模型,将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基准地价的影响定量化,并提出了一种对城市基准地价进行修正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省良玉村为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地价内涵、估价方法、地价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从6个方面选取了影响土地价格最为密切的17个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定级,其定级综合分值位于0.35—0.65之间,土地等级被划分为四个,主要评价单元属于二级水平。考虑集体建设用地的特点,采用收益还原法、成本逼近法、市场比较法计算样点地价,并采用平均值法分别确定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结果表明:对于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一级土地和二级土地之间的价格差异最大,其余各级土地之间的地价差异依次递减,表明土地质量越好,价格反映越敏感。同级土地价格变化范围的差异:商业用地价格级差大于住宅用地,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表明与城镇建设用地相同,集体建设用地地价对土地质量敏感性的反应也是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我国地价评估方法发展回顾及土地市场发育对地价评估方法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地价评估方法,认为我国地价评估方法体系将由间接的地价评估向直接的地价评估,由分类基准地价评估向分区基准地价和标准宗地地价评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影响基准地价评估主要因素的权重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协奎  陈伟清 《技术经济》2000,19(11):61-62
笔者在慈利县城基准地价评估中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地价主要因素的权重 ,实践证明是目前地价评估中有效而实用的确权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专家分析每两个指标因素对于整个目标地价的影响的比值 ,得出比较矩阵 ,再计算矩阵的标准化特征向量 ,求得各指标因素对目标地价影响的权重 ,再由权值大小确定各指标因素对该目标地价的影响的排序。1、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是目前主观确权方法中比较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土地估价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是推行全面、科学、合理地使用城镇土地的基本依据。它是根据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和收益状况 ,对土…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重庆市建立标定地价体系的科学实践.提出城镇标准地块空间定位的技术途径为:从分析土地级别内各定级单元土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或房地产市场价格空间分布规律入手,采用定级单元总分平衡法和房地产市场价格平衡法确定标准单元,依据功能特征评价成果将标准地块定位。  相似文献   

12.
化肥价格是化肥市场的利益分配机制,而化肥市场的均衡价格是由化肥市场的结构所决定的。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将使化肥的长期均衡价格等于它的生产经营成本;非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将使化肥价格决定于农民对化肥的需求价格。  相似文献   

13.
城市饭店的空间布局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胡志毅  张兆干 《经济地理》2002,22(1):106-110
区位是饭店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商业设施与饭店的区位因素(市场、设施的集聚、地价水平、消费者因素)的具体影响机制进行了比较,并以南京市为例,对饭店空间布局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饭店住宿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劝诱性医疗的成因:管制、市场结构还是信息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一个价格管制背景下的医疗信号博弈模型讨论了我国劝诱性医疗现象的成因,以及管制、市场结构和信息不对称在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中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无管制市场中,医生存在以价格承诺实现医疗资源最优配置的动机和可能。在政府对各项医疗收费实施全面价格管制的制度背景下,过低的诊断价格上限将使市场自发的事前价格承诺机制失灵,并诱发欺骗性的诊断结果,而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价格上限管制则诱使医生以增加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量的数量决策来维持自身的垄断抽租能力。这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双重劝诱性医疗均衡。在此均衡下,由于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未受影响,故价格管制无法改善患者的福利状况,反而会导致社会的净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5.
房价与地价关系的因果检验:1998-2006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文章在考虑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利用我国1998-2006年的房价和地价的季度数据建立误差纠正模型(ECM),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的房价和地价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短期而言,房价对地价没有影响,而地价是房价的Granger原因;长期来说,房价和地价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因此,要控制房价,短期内关键是抑制地价过快上涨;长期则要通过合理安排土地供给,加强住宅的建设规划引导,从而避免房地产价格的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6.
劳动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关柏春 《经济经纬》2006,1(2):6-8,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具有价值,这是从现实出发得出的结论,是政治经济学研究方面的根本性创新。从这一认识出发就能够使工资反映劳动的价值,实现按劳分配方面的原则,使劳动者成为市场的主体,使尊重劳动成为普遍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对土地市场均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土地市场的微观模型和帕累托次优条件下的土地供给模型所进行的分析,农民经济利益的损失是可以通过市场行为来弥补的。我们可以将政府投资于征用土地的基础设施费用计入土地的销售价格,将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于征用土地的基础设施费用计入开发成本和销售价格,按照市场行为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能将此作为城市政府占有农民土地收益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赵峰 《经济经纬》2006,3(2):13-16
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社会价值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平均利润归根到底只是来源于剩余价值,生产价格是社会规模上的价值。从整个社会角度看,社会商品总生产价格同总价值是一致的。社会需要不仅制约着市场价值的确定,而且也制约着生产价格的形成,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综述房价与地价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市场与住宅市场二者属性,构建一个认识房价与地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表明,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地价是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但非决定性因素,土地需求作为引致需求受房价影响较大。同时,本文利用1998年至2009年季度数据对房价和地价进行G ranger因果关系检测,计量结果表明:短期内房价与地价互为影响,房价对地价影响更为显著;长期内,房价是地价的G ranger因,而不是相反。计量结果可以揭示房地产市场信号短期与长期传递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房地产市场治理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特征价格的城市交通对房价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因城市交通的改善能明显改变周边物业的可达性和用地性质,促进土地开发强度,带来周边房地产价值的上涨。因而文章从房地产市场中消费者的角度,讨论了城市交通成本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交通成本与房地产价格相互影响的特征价格模型,并从理论上对模型提出了验证方法,最后以重庆市的交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