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当下中国社会感恩的困境源于多元文化的矛盾和感恩文化差异间的冲突,其现状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构筑社会主义感恩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构建社会主义感恩文化应明确社会价值规范目标,培育良好的感恩行为选择环境,提高感恩主体的行为选择能力和统一感恩价值评价体系等。通过对社会主义感恩文化体系的诸多层面的完善,人们才有可能走出感恩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许多人情感冷漠、道德缺失,缺乏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懂感恩他人和回报社会。因此,本文从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文化发展滞后的现状出发,通过营造感恩文化环境、开展学校感恩教育、建立感恩教育机制等方式,以期提高社会成员的感恩意识,更好地推进社会的诚信、友善、和谐。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感恩教育作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又显得十分薄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和感恩教育缺失原因的分析,阐述了感恩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创业十年来,赵志安是在一种内在精神的激扬下进行不懈的努力的,这种精神激扬的实质动力就是感恩.带着感恩的心面对世界,带着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带着感恩的心对待工作,感恩情结演绎着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群体感恩意识缺失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构建和谐校园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在对目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明确对感恩的认识和领悟感恩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切实强化学校育人观念,积极实践,大力加强作为学校德育教育重要内容的感恩教育,消除因感恩教育的缺失带来的校园不良现象,努力推进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感恩教育——德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鉴于当今社会很多人的感恩意识薄弱的现实,文章对感恩教育的价值、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刍议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和高校各层面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高校资助体系也逐步健全,但是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指责与鄙薄。感恩是对"他爱"的一种道德回应,它体现的是一种道德责任。将感恩教育作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载体来强化感恩意识,有助于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情怀并摆脱资助过程中的伦理困境,进一步加强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9.
"9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摆在当前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对"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重要意义的阐述,分析这一群体感恩意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开展"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从而达到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感恩意识是校园和谐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是由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突、感恩教育的缺失与乏力以及虚拟世界思维方式等造成的。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带来的一项艰巨工作就是解决人们的不良社会心理问题.如何从理论上探索优化社会心理的方法.这是当前构建和谐辽宁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通过对辽宁地区不良社会心理的特点、不良社会心理的形成原因与机制的解析,提出优化社会心理要发挥舆论导向、营造社会公正公平环境、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建立有效心理疏导机制、不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等心理疏导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人类社会正过渡到以“心态”为社会关系基础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性问题,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形成循环、系统的发展模式,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健康社会心态”这一精神动力。方法/过程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发掘社会心态基本特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知—情—行相统一。结果/结论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资源,具有三大生态特征:伦理生态是心态的精神基础,民生是心态的社会保障,信任是心态的动力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定位需要运用多种策略和目标体系。两者分别在积极心理学与生态哲学的理论框架下,做到“能动主体”“文化理念”“作用机制”“培育模式”等方面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当前大学生求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求职的成功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个人的看法:(1)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求职成功的最基本条件;(2)良好的求职心态,重点阐述了四种心态:平常心态、归零心态、双赢心态和感恩心态;(3)必要的求职技巧。  相似文献   

14.
壮锦图案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充分体现出壮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工艺和材料方面都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空间设计中,壮锦图案作为平面装饰图案应用于三维空间设计成为极大可能性和可行性。壮锦图案折射出的时代背景、社会心态、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已经远远超出图案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探知壮族民众生活心态和艺术心理最直观的"文化读本"。  相似文献   

15.
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人必须激活学习本能、发挥创新精神、形成集体共有的心智模式,才能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构筑一个相对确定的生存空间。人类社会中,制度即集体心智模式的外化;非正式制度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正式制度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然而,制度时刻存在着被"异化"的可能,制度一旦"异化"就反过来控制了人本身,致使人的心智陷于"休眠"而无法有效应对新的不确定性。为此,人类必须始终对制度怀有警惕之心,对集体心智模式拥有高度的自觉。一句话,必须保证人类的制度创新精神始终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夸张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必然产物,从语用学角度来看,夸张在本质上并不违反"质准则",并能实现语言的三大功能,但其语用侧重点不在"表事"而在于"表情".因此,夸张能被人们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的心态复杂、微妙,甚至自相矛盾。这些复杂心态对其从事文学批评活动动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希图通过评书展示其才、引导读者阅读“才子书”方面,更在于他借助评点活动来寄托人生理想,传达他对社会人情的独特认识,发抒他的“怨毒著书”的社会批判思想,甚至还承载着他培养后继才子的深切期望。这些复杂心态使其在作品中直面现实,大胆揭露社会的黑暗,同时强调才情在情节构思等方面的作用,推崇典型人物的艺术美;并对其小说艺术成就标准和审美理想的提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辅导员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者角色,就要加强自身心理修养,注重学习,走进学生生活和心理,主动与其家庭联系,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者、心理问题的疏导者和防御者。  相似文献   

19.
构建柔性管理为核心的大学生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贯彻,以及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心理等的变化,传统以纪律约束为核心的刚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已不再适应高校学生管理的需求.构建柔性管理为核心的大学生管理新模式,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尺牍文学史上,女性尺牍颇为寂寥。试从女性作家尺牍的创作心态考察入手,就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守望、寻觅等生存姿态和心理进行分析,揭示了守望情结对中国古代女性的情感体验和尺牍创作心态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以男性作家创作心态为参照,认为中国古代女性尺牍创作既是出于自我心理平衡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男性的需要,归根到底是因为她们缺乏生存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