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两年来,在国民经济的竞争性领域中,国退民进已成为一种趋势。民营企业由于其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产权清晰、运作机制灵活正日益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生力军之一。自1992年第一家民营企业“深华源A”在深交所上市,截至2002年8月31日,民营上市公司已达157家,占上市公司总家数的13.03%。而且民营上市公司还存在加速扩容的趋势。特别是《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及与之配套的《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2.
市场低迷或IPO暂停时期,为数不少的公司通过借壳方式实现间接上市。迄今为止,借壳上市仍是一个内涵外延不甚明确的概念。我们认为:广义的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借助上市的“壳”资源通过收购与兼并方式实现上市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包括买壳上市和整体上市等诸多类型。狭义的借壳上市仅指非上市公司通过反向购买方式(即由上市的壳公司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交易股权方式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拟借壳公司)实现上市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之所以称其为反向购买,是因为合并后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权由借壳公司股东控制。本文研究的只是反向购买交易下的借壳上市,不包括买壳上市和整体上市。它以控制权会发生变更区别于整体上市,以非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同时完成区别于买壳上市。  相似文献   

3.
徐超 《企业活力》1999,(1):28-39
企业买壳上市及其优越性企业买壳上市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我国证券市场典型的买壳上市共发生25家。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按照国家法规和股票上市交易规则,通过协议或二级市场收购方式收购上市公司,取得控股权后,对该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4.
反向并购(Reverse Merger)俗称买壳上市,它是一种不符合IPO(首次公开发行)要求,但又能合法进入资本市场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非上市公司股东通过收购一家壳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进而控制该公司,再通过配股等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的优良业务和资产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杨健 《企业经济》2002,(1):150-151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收购频繁发生,2000年非上市公司“买壳”收购上市公司共有86宗,占上市公司总数近8%,这既是部分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恶化,业绩持续下滑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目前上市壳资源稀缺的表现,资本市场历来以壳为贵,虽说ST,PT其实整个一副臭皮囊,在常人眼里,或许白给也不敢要。何况还要花大钱呢?然而,资本市场是不会用常人的眼光来看问题的,资产重组据说可以让稻草变金条,草鸡变凤凰,具有壳资源条件和ST,PT于是反而身随壳贵,如登龙门,正因如此,一些企业在对上市公司资产与经营状况及股东背景下了解得不透时盲目买壳,最后不幸陷入壳公司及其大股东设置的重重“陷阱”,最终导致轰轰烈烈的资产重组以失败收场。  相似文献   

6.
1借壳上市含义 借壳上市也叫"买壳上市"、"后门上市"或"逆向收购",是指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借壳上市为非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多的上市渠道选择,使其可以合理利用证券市场的壳资源,改善资本市场资源不合理利用的问题,增加企业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总体规模和行业状况,从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两个方面比较融资方式的差异及原因,同时探讨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的市场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8.
所谓“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然后以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的有关业务及资产,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目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大量企业谋求低成本、易成功的上市筹资方式。但是,由于拟上市的公司数量众多,而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资金供?..  相似文献   

9.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壳公司,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之后,再由被收购的上市公司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优良资产,达到母公司间接上市的行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大大加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继1999年年底国内企业赴美国上市的一波浪潮之后,200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国内民企赴海外买壳上市的又一波热潮。济南最大的民营企业力诺集团控股的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夏天武汉有机赴美国上市,它没有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等主流市场上市,而是选择了一个号为“多快好省”的0TCBB股票市场。但是在付出20%的股权代价后非但至今未能实现融资,反而因“买壳”上市中的错误操作而陷入困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陈颖峥  苏宁 《价值工程》2006,25(7):144-147
目前,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兼并与收购呈现证券化的趋势。“买壳上市”是上市企业并购活动中的一朵奇葩。所谓“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企业通过并购控股上市企业的股份来取得上市地位,然后用反向收购方式注入自己的相关业务和资产,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本文就对“买壳上市”的动因、目标“壳”企业的选择、“买壳上市”的实现模式及“买壳上市”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陈威  曹丽萍 《财会通讯》2009,(2):141-142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壳公司,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之后,再由被收购的上市公司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优良资产,达到母公司间接上市的行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大大加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到香港主板或创业板上市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上市方式,第二种是间接上市方式。其中间接方式包括境外买壳上市和境外造壳上市,由于买壳上市的方式基本被禁止,因此间接上市主要以境外造壳上市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东方企业家》2005,(7):38-39
2005年6月12日,“第二届民营企业发展国际论坛暨2005民营上市企业100强揭晓典礼”,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隆重召开。此次论坛是由《东方企业家》杂志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一财经共同携手,民营百强企业家、著名学者云集上海。本次论坛公布的“2005民营上市公司100强”评选显示,“民营上市企业100强”俱乐部的门槛再度大幅提升,速度简直可让刘翔称羡。数据显示:“2005民营上市企业100强”的入门门槛已从2004年的7.29亿,提升为如今的11.00亿营收规模提升幅度为50.89%。  相似文献   

15.
邓秋妮 《价值工程》2009,28(2):158-161
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受到政策、法律等限制,我国大量民营企业难以首发上市融入我国证券市场。买壳上市提供了一条民营企业曲线上市的道路,民营企业买壳上市具有经济绩效与制度绩效。但同时,买壳上市是风险较大的资本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权变动信息批露办法》及配套文件已经颁布,将于12月1日实施。而暂停已久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向外资转让的通知也在11月4日启动。这些文件一出台促使原有的并购方式逐渐淡出,新的并购方式将兴起,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并购新趋势(一)战略性并购走向前台长期以来,驱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巨大利益在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权和二级市场的获利空间。上市额度制使“壳”资源成为稀缺资源,那些拿不到上市通行证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便通过买壳的方式挤进中国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金融一体化,这为各国企业到海外资本市场融资创造了条件。截至2003年年底,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的外国公司为466家,占交易所上市企业的20.19%,海外上市公司数目居全球交易所首位;英国伦敦交易所的外国上市公司为381家,占比达14.15%;泛欧Euronext的海外公司达346家,占比为24.86%。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内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大增,到多层次融资结构的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就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或产权售予(注入)上市公司,实现母公司的上市。母公司注入的资产可以成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生产经营单位。其基本思路是,在各方面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集团公司或某个大型企业先将一个子公司或部分资产改造、改组后上市,从而得以.一规进现行的股票发行上市额度管理,并使上市公司以适当的发行市盈率顺利上市。与借壳上市近似的是买壳上市。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之后,再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使非上…  相似文献   

19.
买壳上市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现代企业》2004,(8):44-45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购入壳公司的若干比例股票来取得上市地位,然后再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所谓“壳公司”是指在证券市场上拥有和保持上市资格,但相对其它上市公司而言,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状况不佳,公司主营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营企业上市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2009年7月底,我国共有633家民营上市公司。其主要特征为:在上市方式上以直接上市为主,但近年来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大量出现;在上市地点的分布上,深市多于沪市;民营上市公司地区分布不均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上市公司的数量;民营上市公司在证监会划分的所有行业中都有所分布;在上市的民营企业中,资产规模总体偏小且经营业绩差异性较大。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着生存环境、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