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产后出血患者探讨分析致病原因,并研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产后出血患者51例,对其临床资料、有关原因及具体护理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分析发现造成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其次是胎盘因素、产妇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都可导致患者产后出血。结论针对产后出血患者,为了有效降低出血率,需做好产前保健工作,对产后出血的高危患者,需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5例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相关出血因素进行回顾,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14例产妇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8例产妇由于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3例产妇由于软产道损伤导致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乏力为引发子宫出血的最主要因素。18例产妇产后出血量为500~1 000 ml,7例产妇产后出血量超过1 000 ml。25例产后出血患者中3例产妇胎膜早破,9例产妇有妊娠高血压。结论对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使产后出血发生率获得有效降低,改善和优化母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9例宫缩乏力性出血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致、科学的护理措施后,分析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69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孕妇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全部治愈出院,未出现1例输血、子宫切除者,也没有发生死亡病例。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重在预防,应仔细观察其中存在的高危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0例产妇,随机分成甲、乙、丙3组,各80例。甲组产妇采用直肠给药,乙组产妇采用阴道给药,丙组产妇采用口服给药,并比较预防产后出血疗效。结果 3组产妇不同给药途径的产后出血量及第3产程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减少产后出血和缩短第3产程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同给药途径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产前和产后容易发生的医疗错误展开分析,探讨产前、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对其临床数据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产后出血患者经过对症急救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救治措施,全部痊愈,并未出现死亡病例。子宫收缩乏力78例,软产道裂伤5例,胎盘因素15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结论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医务人员要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规范产妇医疗手段,确保产妇生命健康,积极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其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剖宫产术后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单纯应用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2h、24h的出血量,同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中、术后2h、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产后无1例出血,对照组产后出血3例,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可明显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以及出血发生率,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50例妊高症产妇,有40例(26.7%)出现产后出血现象,本组40例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均进行了严密监护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40例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中,38例治愈出院,仅2例产妇经过一系列积极救治后,仍出现大出血现象,行子宫全切术后痊愈出院。结论对于存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妊高症产妇,应密切关注其病情、进行精心护理、及时指导用药,环环相扣,以减少产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对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揭阳市普宁华侨医院收治的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传统止血方法干预,研究组34例患者实施改良B-Lynch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24 h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及止血时间,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69.7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出血量及血性恶露持续、止血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低于对照组的27.27%(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术后24 h出血量少,止血及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循证护理应用。方法选自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诊治存在剖宫产指征的产妇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产妇均行剖宫产,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其中研究组满意30例(53.6%),对照组满意17例(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产后出血率为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探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所致的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总结临床用药经验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6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产妇,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常规应用缩宫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所致的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应用缩宫素治疗,可有助于促子宫收缩,迅速缓解产后出血,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对产后出血产妇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方大医疗(营口)群众医院妇科收治的78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PLT、APTT、PT、FIB、治疗有效率、产后1 h及24 h出血量、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LT、APTT、P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h及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使患者PLT、APTT、PT、FIB水平得到改善,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行新式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154例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无医学指征是手术指征所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114(74.03%),胎盘因素31例(20.13%),手术操作因素9例(5.84%)。子宫收缩乏力与其他因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能够降低新式剖宫产在产后出现出血的情况,不仅要选取恰当的分娩方式,还应该有效地控制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10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米索前列醇400μg直肠给药,对照组50例宫体注射催产素20U,用称重法统计产后2h出血量。结果:治疗组产后2h出血量(235±60)mL,对照组出血量(350±60)m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催产素配伍米索前列醇促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单用催产素,能较好的预防产后出血,用药方便、安全。另外,预防产后出血要识别出血高危因素早期预防,查找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益母草注射液在产后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拟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产妇于胎儿娩出后臀部肌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宫缩药物。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第2、3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第2、3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益母草注射液可减少产后出血,缩短第2、3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我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入院的80例胎盘早剥孕产妇及有腹痛、阴道不同程度出血、胎心异常和胎膜早破等症状的孕产妇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尽早做出判断。结果 40例产妇顺产,39例剖腹产,1例自然流产,新生儿均存活,产妇均未发生产后大出血和感染。结论通过严密的护理观察及早发现胎盘早剥迹象,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胎盘早剥对母婴的危害,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化整体护理对孕产期妇女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和未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初产妇各60例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产妇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对分娩的影响,并对会阴侧切率、产后的舒适度、出血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后产妇舒适度、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产期对产妇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可有效促进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切率,缩短产程,增加孕产妇舒适度,有利于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接收的7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分别给予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预防出血,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出血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其药理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给予米索前列醇能够有效抑制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子宫切除术的18例产妇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剖宫术产妇子宫切除率明显多于顺产产妇;经产妇的子宫切除率明显高于初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产妇产后大出血,挽救产妇生命,但应明确掌握子宫切除指征,加强产妇的孕期监护,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剖宫术率和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与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7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皆为分娩后立即给药,观察组使用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后出血预防,对照组使用缩宫素注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3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缩短第3产程。产后3 h观察组血量为(152±20)ml,对照组出血量为(320±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与卡前列甲酯栓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并缩短第3产程,确保产妇安全,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