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研究期货价格波动性特征对于理解期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理和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期货价格波动性特征的研究成果,并通过选取郑州硬麦期货连续合约价格与大连黄大豆1号连续合约价格作为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性的积聚情况、波动性与成交量的关系、期货价格的到期效应以及波动性的周日历效应,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我国农产品期货的价格波动并没有显著的群集性特征;小麦期货合约成交量是价格的波动性变动的原因,但大豆期货价格波动性变动是成交量的原因;小麦1月期货合约,大豆5月、7月合约存在明显到期效应;两者的价格波动性均表现出较强的周一效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至今已有三十年历史,现有的种类共十三种,大约占上市期货品种数量的二分之一。本文选用中国大豆农产品,建立指数条件异方差模型(E-GARCH)和脉冲响应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豆期货价格市场存在双向溢出效应,在受到外部冲击后,中国大豆期货价格收益增长率波动加剧,但大豆期货价格波动持续性减弱。大豆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冲击,相较于现货价格对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冲击更为敏感。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作用,而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影响力较弱。最后针对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ARCH类模型对我国三大主要油料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价格波动的集簇性、风险报酬特征以及非对称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豆、花生和油菜籽的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集簇性;大豆、花生和油菜籽市场没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大豆、花生和油菜籽的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且花生和油菜籽的价格波动具有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7年1月—2015年6月国内外大豆现货与期货市场交易日价格高频数据,构建贝叶斯DCC-GARCH模型,定量分析了国产大豆现货价格、进口大豆现货价格、大连大豆期货价格及美国CBOT大豆期货价格的波动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表明,国内外大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均呈偏态分布;现货和期货价格波动的衰减速度随波动幅度的增加逐渐放缓。同时,进口现货市场与大连期货市场的关联性逐渐增加,大豆贸易商期货市场的参与度日渐提高;国产大豆现货市场由于政策因素带来的市场分割,使其与进口现货市场、大连期货市场和美国CBOT期货市场的关联度很低;2014年大豆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口大豆主导市场价格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CBOT大豆期货市场2006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分时期考察了期货市场金融化与商品期货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并运用AMR模型,论证了投机诱导在期货市场金融化与商品期货价格波动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期货市场金融化对期货价格短期波动的影响具有乘数效应,国际投机基金的投机行为造成商品期货市场价格短期波动加剧的同时,对商品期货市场中的实需投资者产生投机诱导,进一步加剧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而由于市场理性预期的存在,期货市场金融化与投机诱导对商品期货的长期价格形成不存在显著影响,商品期货的长期价格依然由实际供求关系主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粮食进口快速增长背景下粮食贸易格局转变视角,利用中国和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和大米的月度价格数据,采用VAR-BEKK-GARCH模型剖析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国内外大豆价格间存在协整关系,而国内外玉米、小麦和大米价格间不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国内外粮食价格传递效应上存在差异,国内外大豆价格间存在双向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国内外玉米价格间存在单向的均值效应和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国际小麦和大米价格波动传递效应较弱,而中国大米和小麦市场对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贸易格局转变形势下,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效应有所强化,但是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取滚动方式获得棉花期货连续价格,构建ARMA-GARCH族模型对棉花期货价格波动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期货日收益率呈现"尖峰厚尾"的特征;GARCH(1,2)能较好的捕捉棉花期货收益率序列的ARCH效应,但模型长期趋势并不稳定。同时,GARCH-M模型表明棉花期货并不明显具有风险越大,预期收益就越高的特征,TGARCH模型表明棉花期货市场冲击具有典型的"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8.
原油价格与农产品价格的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底原油价格与农产品价格均大幅上涨,原油价格与农产品价格间的关系得到广泛关注。基于2000—2015年原油和四种农产品(玉米、大豆、小麦、猪肉)的月度价格数据,本文运用VEC-BEKK-GARCH(1,1)模型考察了原油价格对农产品价格的溢出效应。研究认为,原油价格对农产品价格存在显著的均值溢出效应,原油价格水平上升1%,玉米、大豆、小麦和生猪价格分别上涨1.15%、1.36%、1.55%和1.34%;原油价格与玉米、大豆、生猪价格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与小麦价格间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基于t分布的VAR-DCC-BVGARCH模型比较研究了金融危机前后的国际原油市场对国内菜油市场的溢出效应及动态条件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国内菜油期货价格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金融危机前后国际原油市场对国内菜油市场都存在收益溢出效应;国际原油市场对国内菜油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之前不存在,而在金融危机之后表现显著;国际原油市场和国内菜油市场存在动态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危机使两个市场的相关性得到加强。政策制定者应高度关注国际原油市场的供求信息及其价格波动,动态调整补贴政策,促进国内菜油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1年1月至2016年1月中美大豆市场现货价格月度数据,本文运用MSVAR模型对中美两国市场大豆价格波动及传导的非线性特征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大豆现货价格波动均呈现非线性特征,而且市场间的价格传导存在区制转换效应,区制转换的频率也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差异;中美大豆现货价格波动存在平稳和非平稳两种市场状态,各状态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同时发现,中美大豆市场之间的价格脉冲影响在非平稳市场状态时要强于在平稳市场状态时,市场价格的空间传导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应关注市场运行的不同状态,考虑政策变动可能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和空间传导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2015年12月28日至2021年12月23日沪深300指数与中国债券总指数对数收益率的日度数据,运用VAR-BEKK-MGARCH模型和滚动窗口法,对我国股市和债市间波动溢出效应及其时变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和债市的波动均具有显著的ARCH效应,两市场之间不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股市对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和债市对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均具有显著的时变性特征,且股市对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大于债市对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农产品期现货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选取郑州期货交易所的强麦与普麦期货作为样本数据,考虑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时期,通过BEKK-GARCH模型研究得出:期货市场对小麦价格的影响大于现货市场,普麦期货对小麦现货价格的影响大于强麦期货.小麦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呈波动溢出效应,在参考期货制定现货价格策略时,选取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大蒜和绿豆价格波动的月度数据,选取货币流动性、农产品期货交易额和国际热钱变量构建TVP-SV-VAR模型,分析了大蒜和绿豆价格受金融化因素的影响,并利用价格分解模型测算出大蒜和绿豆的投机性价格。研究表明,货币流动性对两种小宗农产品价格都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且影响的时变性较显著;农产品期货交易额对大蒜价格的影响具有结构性突变,对绿豆价格表现出负向影响,长期中大宗农产品期货的交易活动对大蒜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国际热钱对两种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且存在结构性突变;大蒜和绿豆的价格波动主要表现为投机性价格的大幅变化,而基础价值变化的贡献率较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协整检验、VECM估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中国大豆期货市场与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三大期货市场间存在着市场整合关系,在国际大豆期货价格形成中,美国大豆期货市场在全球大豆期货定价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和日本对全球大豆期货价格形成的影响有限。我国大豆进口价格受制于人,对于定价缺乏“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中美贸易摩擦下国际农产品价格风险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际农产品期货交易价格进行研究,选取玉米、大豆、小麦及猪肉4类农产品期货价格数据,运用GARCH模型族进行农产品期货价格收益率的风险差异比较,运用VaR方法进行回测。结论:在4类农产品期货中,猪肉期货价格风险更大,未来期货市场应着重于猪肉期货的价格操作。提出了通过农产品期货交易来保证我国资金安全和获取利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美大豆期货价格相关性研究——基于Copula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Copula函数刻画中美大豆期货价格波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大豆期货价格和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存在较强的相关性,Kendall秩相关系数τ为0.5520,Spearman秩相关系数ρ为0.7358;通过平方欧式距离检验,认为Clayton Copula函数是所有Copula函数中拟合程度最好的,两个市场大豆期货价格的上尾相关系数为0,下尾相关系数为0.7548,即一个市场大豆期货价格下跌将引起另一个市场的下跌,而价格上涨的波动却很难传导到另一个市场,大豆期货价格波动的传导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7.
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六大交易品种之一。讨论LME镍期货价格波动规律,有助于更科学合理地预测镍期货市场行情,把握国际镍期货市场风险。1980年1月—2014年12月LME镍期货价格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随机游走趋势与自相关关系,LME镍期货市场为弱式有效。镍期货价格序列存在ARCH效应,GARCH(1,1)模型计量结果显示其具有波动集聚性特征,反映出波动的外部冲击对市场的影响具有长期性,EGARCH(1,1)模型计量结果显示镍价格序列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但利好信息、利空信息对镍价冲击的杠杆效应很弱,有助于揭示镍期货市场风险规律与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由于放大效应、大国效应、传导时滞、市场势力、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价格传导可能不是对称的。以大豆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传导为例,发现农产品价格国际传导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建议在农产品市场价格干预上应注意其价格波动的非对称传导特征,把握价格调节的节奏与力度,进一步完善反映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监测制度,建立更加灵敏、准确的价格监测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水产品是居民饮食结构中重要的一个大类,深入分析水产品价格波动规律,对于保障居民生活稳定、调动渔民生产积极性以及为管理部门决策参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13个鱼类品种,基于2010年1月至2018年2月的周批发市场价格数据,运用GARCH、TGARCH、EGARCH等模型对其价格波动及非对称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鳊鱼和石斑鱼价格无显著的异方差效应;青鱼、草鱼、鲢鱼等11个水产品品种价格波动有显著的集聚性,但不具备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大菱鲆价格波动没有表现出非对称性,青鱼、海鲈鱼等10个鱼类品种价格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效应,其中青鱼、海鲈鱼、大黄鱼价格下跌引发的市场波动比价格上涨引发的市场波动大;草鱼、鳙鱼、鲤鱼、罗非鱼、牙鲆价格上涨引发的市场波动比价格下跌引发的市场波动大。据此,本文提出建设水产品全产业链综合信息平台、构建水产品价格波动预警体系、创新渔业经营体制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金融危机对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与豆粕期货价格之间关系的影响,分别截取了2006年8月15日至2009年12月18日的日收盘数据,以金融危机为分界点,并运用协整一体化的方法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前豆粕期货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处于主导地位,金融危机后大豆期货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处于主导地位;金融危机前后大豆与豆粕期货价格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且互为Granger原因,但在金融危机后协整系数下降了39.44%。建议金融危机后期货投资者多关注大豆期货的价格变化,可以在大豆与豆粕期货之间进行跨商品套利;中国应大力发展和完善大豆期货市场的制度建设,通过期货市场的发展来加速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